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41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包括上部板,所述上部板的下端设置有下部板,上部板的上表面放置有挂杆,上部板的上表面且连接有转筒,转筒的侧面连接有套筒,转筒的内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两侧均连接有滑块,通过松动第一松紧螺母和转动转筒,转筒在转轴上转动,从而使得转筒移动到竖直方向,调节套筒中的滑动杆来调节纺织排线装置的高度,具体为松动第二松紧螺母,再通过第二松紧螺母对其固定,通过滑块来移动转筒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纺织排线装置纱线之间的距离这一结构解决了现有纺织排线装置不方便携带、占用空间大、圆环固定和纱线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但是目前使用的纺织排线装置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像排线装置携带不方便、占用空间较大,在功能方面;比如排线用的圆环位置固定不能改变其角度、不能根据需要调整多根纺织纱线的相互间距、而且不能根据纺织纱线的数量增设圆环数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具备携带方便、占用空间小、可改变角度、圆环数量和纱线之间的距离的优点,解决了不方便携带、占用空间大、圆环固定和纱线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携带方便、占用空间小、可改变角度、圆环数量和纱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包括上部板,所述上部板的下端设置有下部板,下部板的下方且安装在上部板上设置有轮子,上部板的上表面放置有挂杆,上部板的上表面且在挂杆的里侧转动连接有转筒,转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筒,转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转筒的外侧且与套筒同侧螺旋连接有第一松紧螺母,上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优选的,所述上部板的上部靠前侧端开设有弧形槽,上部板的上部且在弧形槽里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上部板的内部且在第一矩形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上部板的内部且在第二矩形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矩形槽,上部板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圆柱孔槽。优选的,所述下部板在轮子的正上方开设有圆柱孔,圆柱孔的直径大于轮子的直径,这样方便下部板在伸缩杆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来固定上部板的位置。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内部开设有轴孔。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导槽,套筒的内部且在导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钩子,滑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穿线环,套筒的侧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松紧螺母,这一结构用来调节排线杆的高度和数量。优选的,所述挂杆直径略小于钩子的内部直径,且钩子在上部板的两端开口朝上,在上部板的两端以内的钩子开口朝下,这一结构可以通过钩子和挂杆的配合,从而达到排线装置同一高度。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伸缩长度大于轮子的高度,从而伸缩杆可以推动下部板来稳定排线装置。优选的,所述相邻的转筒和套筒错位放置,转筒和套筒错位放置不仅增加了排线装置的数量,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通过伸缩杆推动下部板,使得下部板的下端接触地面,从而保证收纳纺织排线装置的稳定,根据需要使用的纺织排线装置个数,通过松动第一松紧螺母和转动转筒,转筒在转轴上转动,从而使得转筒移动到竖直方向,再拧紧第一松紧螺母使转筒固定,通过调节套筒中的滑动杆来调节纺织排线装置的高度,具体为松动第二松紧螺母,然后移动滑动杆到合适的高度,再通过第二松紧螺母对其固定,通过滑块来移动转筒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纺织排线装置纱线之间的距离,挂杆和钩子配合使用,因为两端套筒上的钩子开口朝下,中间套筒上的钩子开口朝上,所以如果要保持同一高度,只需两端套筒上的钩子支撑挂杆,中间套筒上的钩子挂在挂杆上,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纺织排线套筒的调节,这一结构解决了现有纺织排线装置不方便携带、占用空间大、圆环固定和纱线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面示意图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套筒正面相关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两端套筒的图4中B-B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内部套筒的图4中B-B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图2中C-C处的剖视图。图中:1上部板、101弧形槽、102第一矩形槽、103第二矩形槽、104第三矩形槽、105圆柱孔槽、2下部板、3轮子、4挂杆、5转筒、501轴孔、6套筒、601导槽、602滑动杆、603钩子、604穿线环、605第二松紧螺母、7转轴、8滑块、9第一松紧螺母、10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包括上部板1,上部板1的上部靠前侧端开设有弧形槽101,上部板1的上部且在弧形槽101里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102,上部板1的内部且在第一矩形槽10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03,上部板1的内部且在第二矩形槽103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矩形槽104,上部板1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圆柱孔槽105。上部板1的下端设置有下部板2,下部板2在轮子3的正上方开设有圆柱孔,圆柱孔的直径大于轮子3的直径,这样方便下部板2在伸缩杆1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来固定上部板1的位置。下部板2的下方且安装在上部板1上设置有轮子3,上部板1的上表面放置有挂杆4,上部板1的上表面且在挂杆4的里侧转动连接有转筒5,转筒5的内部开设有轴孔501。转筒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筒6,相邻的转筒5和套筒6错位放置,转筒5和套筒6错位放置不仅增加了排线装置的数量,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套筒6的内部开设有导槽601,套筒6的内部且在导槽60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602,滑动杆60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钩子603,滑动杆60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穿线环604,套筒6的侧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松紧螺母605,这一结构用来调节排线杆的高度和数量。挂杆4直径略小于钩子603的内部直径,且钩子603在上部板1的两端开口朝上,在上部板1的两端以内的钩子603开口朝下,这一结构可以通过钩子603和挂杆4的配合,从而达到排线装置同一高度。转筒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8,转筒5的外侧且与套筒6同侧螺旋连接有第一松紧螺母9,上部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0,伸缩杆10的伸缩长度大于轮子3的高度,从而伸缩杆10可以推动下部板2来稳定排线装置。工作原理:该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在工作时,首先通过伸缩杆10推动下部板2,使得下部板2的下端接触地面,从而保证收纳纺织排线装置的稳定,然后根据需要使用的纺织排线装置个数,通过松动第一松紧螺母9和转动转筒5,转筒5在转轴7上转动,从而使得转筒5移动到竖直方向,再拧紧第一松紧螺母9使转筒5固定,通过调节套筒6中的滑动杆602来调节纺织排线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包括上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板(1)的下端设置有下部板(2),下部板(2)的下方且安装在上部板(1)上设置有轮子(3),上部板(1)的上表面放置有挂杆(4),上部板(1)的上表面且在挂杆(4)的里侧转动连接有转筒(5),转筒(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筒(6),转筒(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8),转筒(5)的外侧且与套筒(6)同侧螺旋连接有第一松紧螺母(9),上部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包括上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板(1)的下端设置有下部板(2),下部板(2)的下方且安装在上部板(1)上设置有轮子(3),上部板(1)的上表面放置有挂杆(4),上部板(1)的上表面且在挂杆(4)的里侧转动连接有转筒(5),转筒(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筒(6),转筒(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8),转筒(5)的外侧且与套筒(6)同侧螺旋连接有第一松紧螺母(9),上部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板(1)的上部靠前侧端开设有弧形槽(101),上部板(1)的上部且在弧形槽(101)里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102),上部板(1)的内部且在第一矩形槽(10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03),上部板(1)的内部且在第二矩形槽(103)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矩形槽(104),上部板(1)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圆柱孔槽(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收纳纺织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板(2)在轮子(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照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芭娇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