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41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属于电力工程领域,其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轮,绕线轮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贯穿两个支撑板,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筒,转筒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承重块,承重块位于转动轴下方,靠近承重块的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移组件,靠近承重块的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供承重块穿过,底板与靠近承重块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安装与拆卸绕线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
技术介绍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在电力施工或电器安装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挖好的沟槽内铺设大量的线缆,而线缆一般都是成卷包装和装卸的,需要用线缆车进行线缆的卷取。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70202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轴承体,轴承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固定槽内避免了支撑架的左右移动,连接杆贯穿轴承体后再通过固定体来固定使轴承体变得更加稳定,避免了轴承体的松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的线缆卷取过程中,需要将卷取线缆完毕后的线缆轮取下进行装车,或将未卷线缆的绕线轮安装到线缆车上,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定结构过多,在安装与拆卸绕线轮时费时费力,降低了电力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达到便于安装与拆卸绕线轮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轮,绕线轮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贯穿两个支撑板,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筒,转筒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承重块,承重块位于转动轴下方,靠近承重块的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移组件,靠近承重块的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供承重块穿过,底板与靠近承重块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移组件的设置可以将支撑板从转动轴上抽出,支撑板滑开时,通孔的设置使得承重块不会阻挡支撑板滑开,支撑板花开后,承重块用于支撑转动轴,防止了绕线轮过重掉落到底板上,在绕线车工作时,限位组件能够将支撑板固定,防止了绕线轮转动时,支撑板随着第一滑移组件滑走,需要拆卸绕线轮时,滑开支撑板即可将绕线轮从绕线车上搬出,达到了便于安装与拆卸绕线轮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块上开设有承接槽,承接槽的竖截面为弧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承接槽的设置,使得支撑板滑开后,加大了转动轴与承重块的接触面积,使得承重块在支撑绕线轮时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滑移组件共有两个,第一滑移组件分别靠近支撑板下表面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滑移组件包括第一燕尾块和第一燕尾槽,第一燕尾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下表面,第一燕尾槽开设在底板上表面,第一燕尾块在第一燕尾槽内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燕尾块和第一燕尾槽的设置,使得支撑板不会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支撑板只能沿着第一燕尾槽的水平方向滑移,防止了支撑板从第一燕尾槽内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位于支撑板下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板长度方向两侧的挂杆,挂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底板上固定连接有供挂钩挂接的挂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组件的设置能够给支撑板施加两个方向不同的倾斜向下的拉力,使得支撑板相对于底板固定,将挂钩从挂环内取出后,即可将支撑板滑开,保证了绕线车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插孔,插孔和防护板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位于防护板外侧,固定组件包括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上固定夹与下固定夹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孔的设置能够将需要绕取的线缆一端插入,固定组件将线缆一端夹紧,防止了线缆从插孔内脱落,达到了绕取线缆时更加稳定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内壁的中心处向靠近插孔轴线的方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侧凸起的插孔能够减小线缆与插孔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线缆与插孔内壁的摩擦,有效防止了线缆表层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固定夹与下固定夹的中间处均向远离插孔的方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处凸起的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能够加大与线缆的接触面积,使得线缆与固定组件之间更加坚固,有效防止了线缆从上固定夹与下固定夹之间脱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固定夹与防护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滑移组件,下固定夹与防护板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固定夹与防护板固定,使得在固定组件将线缆固定后,线缆不会产生位移,由于需要绕取的线缆粗细不同,在线缆插入插孔后,上固定夹通过滑移组件滑落至与线缆抵接,达到了能够将不同粗细的线缆固定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移组件包括第二燕尾块和第二燕尾槽,第二燕尾块固定在上固定夹靠近防护板的一侧,第二燕尾槽开设在防护板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燕尾槽与第二燕尾块的设置,使得在上固定夹没有与下固定夹固定时,上固定夹在进行竖直方向的滑移时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置,防止了上固定夹在滑移过程中从防护板上脱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需要拆卸绕线轮时,通过第一滑移组件滑开支撑板即可将绕线轮从绕线车上搬出,达到了便于安装与拆卸绕线轮的效果;2.两个限位组件的设置能够给支撑板施加两个方向不同的倾斜向下的拉力,使得支撑板相对于底板固定,保证了绕线车工作时的稳定性;3.插孔和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将线缆插入插孔。同时防止了线缆从插孔内脱落,达到了绕取线缆时更加稳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为了显示通孔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中,1、底板;11、支撑板;12、通孔;13、承重块;14、承接槽;15、扶手;16、万向轮;2、绕线轮;21、转动轴;22、转筒;23、防护板;3、第一滑移组件;31、第一燕尾块;32、第一燕尾槽;4、限位组件;41、挂杆;42、弹簧;43、挂钩;44、挂环;5、插孔;6、固定组件;61、上固定夹;62、下固定夹;63、固定螺栓;7、第二滑移组件;71、第二燕尾块;72、第二燕尾槽;8、驱动装置;9、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轮2,绕线轮2包括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两端贯穿两个支撑板11,转动轴21的轴线与底板1长度方向的中线平行,转动轴21上固定连接有转筒22,转筒22的轴线与转动轴21的轴线共线,转筒22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3,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轮(2),绕线轮(2)包括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两端贯穿两个支撑板(11),转动轴(21)上固定连接有转筒(22),转筒(22)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承重块(13),承重块(13)位于转动轴(21)下方,靠近承重块(13)的支撑板(11)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滑移组件(3),靠近承重块(13)的支撑板(11)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供承重块(13)穿过,底板(1)与靠近承重块(13)的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轮(2),绕线轮(2)包括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两端贯穿两个支撑板(11),转动轴(21)上固定连接有转筒(22),转筒(22)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承重块(13),承重块(13)位于转动轴(21)下方,靠近承重块(13)的支撑板(11)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滑移组件(3),靠近承重块(13)的支撑板(11)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供承重块(13)穿过,底板(1)与靠近承重块(13)的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块(13)上开设有承接槽(14),承接槽(14)的竖截面为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组件(3)共有两个,第一滑移组件(3)分别靠近支撑板(11)下表面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滑移组件(3)包括第一燕尾块(31)和第一燕尾槽(32),第一燕尾块(3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1)下表面,第一燕尾槽(32)开设在底板(1)上表面,第一燕尾块(31)在第一燕尾槽(32)内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固定在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笑腾曹世伦梁会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凯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