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40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收线方式采用人工收线,费时费力,以及现有的收线装置不能够将线缆均匀缠绕在线缆盘上,造成线缆错乱打结现象的技术问题,包括底座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上位于控制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线缆盘放置在传动轴上,并推动第二挡板使得转动轴插入线缆盘上,转动限位装置对第二挡板限位,防止线缆盘松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轴进行卷线,实现自动化收线,省时省力,提高收线工作效率,线缆通在移动块的驱动下,进行左右运动,使得线缆均匀的缠绕在卷线盘上,防止线缆错乱打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随着电力工程的逐渐扩大,其中最为常见的工程部件线缆起着重要作用,在电力传动的过程中,线缆成为传递电力的介质,由于线缆在使用过后需要进行收线,以备下次使用,现有的线缆回收方式采用人工回收,由于线缆较长,并且部分线缆较为粗重,使得人工进行收线费时费力,降低了收线的工作效率,现有的收线装置不能够将线缆均匀的缠绕在线缆盘上,造成线缆在线缆盘上错乱缠绕,更有可能造成打结现象,为收线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收线方式采用人工收线,费时费力,以及现有的收线装置不能够将线缆均匀缠绕在线缆盘上,造成线缆错乱打结现象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安装于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位于控制器(2)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装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内圈固定安装有传动轴(5),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挡板(3)一侧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传动轴(5)相连接,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挡板(3)另一侧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滑动安装有滑板(7),所述滑板(7)上安装有第二挡板(8),所述滑板(7)上位于第二挡板(8)一侧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挡板(8)上与传动轴(5)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安装于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位于控制器(2)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装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内圈固定安装有传动轴(5),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挡板(3)一侧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传动轴(5)相连接,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挡板(3)另一侧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滑动安装有滑板(7),所述滑板(7)上安装有第二挡板(8),所述滑板(7)上位于第二挡板(8)一侧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挡板(8)上与传动轴(5)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第二轴承(9),所述第二轴承(9)内圈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0),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挡板(3)以及第二挡板(8)后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之间固定安装活动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上啮合安装有移动块(13),所述移动块(13)上壁面安装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立柱(14),所述移动块(13)两侧壁面上分别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支撑板(11)之间位于丝杆(12)下方安装有横梁(16),且横梁(16)与移动块(1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1)中的一个侧壁面上安装有旋转电机(17),所述旋转电机(17)驱动端与丝杆(12)固定链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调节型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8),所述驱动电机(18)固定安装与底座(1)上,且位于第一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伟于成翔李静徐微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天辰中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