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茶栽培技术,其特点为移栽前的土壤改良,采用碱性的炭粉进行土壤改良,炭粉深施,每亩1~2吨;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栽种后浇灌竹、木醋液,再田间铺草、施有机肥、防治病虫害;草和有机肥用竹木醋液堆腐杀菌;使用以竹木醋液为主的植物源驱虫剂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定型修剪采摘,从茶叶种下成活后经定型修剪后就可稳量采摘。此方法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度,茶园土壤达到茶树生长适宜的酸度,而且茶树没有受到农药的污染,并长势良好,真正做到有机食品。能把目前很多不适合种茶的土地改良成适合种茶的土地;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使土壤透气不板结,并让茶树根系所吸收的养分得到充分过滤,从而保障了茶叶品质的改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栽培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茶园土壤必须具备自然肥力水平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沙壤质地、通气性能良好、土体中没有隔层、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而平衡、呈酸性或弱酸性等。最好是选用油沙土、乌沙土、黄泥沙土、香灰土等带沙性土壤。但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土地还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把目前很多不适合种茶的土地改良成适合种茶的土地迫在眉睫。茶叶生产靠土壤和大气,茶叶生产必需喷施叶面肥、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而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使环境和大气产生或多或少的污染,这些污染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茶叶的生长环境,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有害物质如有害金属、农药等化学成分,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因而,改良土壤、引入一种全新的纯天然无公害环保健康的栽培技术是本专利技术的重要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公害环保健康的茶叶栽培技术,称之为“炭茶栽培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炭茶由炭和茶叶组成,炭一般采用备长炭又称白炭,还有竹炭,炭的粒径大小一般<Ф1厘米,硬度约17~18度,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10%;茶叶一般采用乌龙茶、绿茶或红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90~95%。所述的炭茶栽培技术具体步骤为①移栽前的土壤改良,茶树可为乌龙茶、绿茶等茶树,炭粉呈碱性,含有许多矿质元素,有很强的吸收性能和过滤功能,富集腐殖质,有良好的保肥持水性,可保持土体疏松和防止病菌生长。我们用碱性的炭粉改良土壤,土壤改良时,按划定的茶行挖种植沟,即深施,一般沟深30~50cmcm,宽25~30cm,埋入炭粉,每亩1~2吨。②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栽种,株距是小行距25~33厘米、大行距150~170厘米,每穴种1~2株,每亩8000~10000株;移栽后及时浇灌竹、木醋液或以竹、木醋液为主要成份的植保剂,一般每亩原液50~75升,用时需用淡水稀释100~300倍。栽种后田间铺草施肥、防治病虫害,茶园铺草可用山草、稻草、麦杆、豆秸等。为防止把病菌、害虫和草种带入茶园,可用稀释50倍的竹木醋液或以竹、木醋液为主要成份的植保剂进行堆腐杀菌。一层山草喷洒一层竹木醋液,使其发酵15~30天,把病菌,病虫杀死。铺草5~10厘米,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宜,每亩不少于2000千克。施肥是以经过竹、木醋液发酵处理的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施肥量和技术与常规技术相同,茶园使用有机肥,有机肥要经无害化处理,采用竹木醋液堆腐法,使其高温发酵除去有害病菌等,温度一般为50-70℃,堆积时会产生温度,时间一般30-40天。采用竹、木醋液防治病虫害,而竹、木醋液呈醋性,有消毒、杀菌、驱虫之效果,含有200多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机酸,酚类、酮类和醇类等物质,因此可作为植物生长营养液使用。茶树病虫害防治可以使用竹木醋液作为植物源驱虫剂,目前市场上有销售此产品,喷洒稀释浓度为80~150倍,一般每亩用原液1~2升;最好使用以竹木醋液为主添加大蒜素等植物源驱虫剂作为茶树病虫害防治,喷洒时稀释浓度为80~150倍,一般每亩用原液1~2升。③定型修剪采摘,一般从茶叶种下成活后经三次定型修剪后就可稳量采摘。本专利技术由于用碱性的炭粉改土壤,用酸性的竹、木醋液浇灌茶园,驱虫,施肥。这样的方法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茶园土壤达到茶树生长适宜的酸度,而且茶树没有受到农药的污染,并长势良好,真正做到有机食品。栽培技术生产的茶叶品香稳定,并在冲泡时获得的茶水入口顺滑香甜。采用竹、木炭粉或颗粒改良的土地,能把目前很多不适合种茶的土地改良成适合种茶的土地;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使土壤透气不板结,并让茶树根系所吸收的养分得到充分过滤,能有效地防止了茶叶对有害金属、农药等有毒化学成分的吸收,从而保障了茶叶品质的改良;在茶树的管理中采用最新的有机农化技术,以竹、木材在烧炭过程中提取的“竹、木醋液”为主要载体,“竹、木醋液”可采用申请号02136544.X所公开的产品或相类似的产品;此竹、木醋液含有200多种有机化合物,PH值2.5-3.1,作为植物源驱虫剂。还可添加多种植物提取液如大蒜素等混合作为植物源驱虫剂,用作茶树的营养液和害虫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从而保证了茶叶的无农药残留。更有可能提升茶叶的滋味品质。具有栽培技术简单等特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例1乌龙茶树苗移栽前的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时,按划定的茶行挖种植沟,沟深50cm,宽25cm,埋入炭粉,每亩2吨。乌龙茶树苗移栽到上述的沟中栽种,栽种后及时浇灌稀释100倍的竹、木醋液,每亩原液60升。在茶园铺稻草。为防止把病菌、害虫和草种带入茶园,用稀释50倍的竹木醋液堆腐杀菌。一层山草喷洒一层竹木醋液,使其发酵25天,把病菌,病虫杀死。铺草4层约7厘米高,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宜,每亩铺草2000千克。茶园使用有机肥施肥,每亩施肥1.5吨;有机肥采用上述的竹木醋液堆腐法无害化处理。茶树病虫害防治使用竹木醋液作为植物源驱虫剂,每亩用原液1.5升;喷洒时稀释浓度为100倍。在茶叶种下成活后经三次定型修剪后就可稳量采摘。实例2乌龙茶树苗移栽前的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时,按划定的茶行挖种植沟,沟深50cm,宽30cm,埋入炭粉,每亩1.5吨。乌龙茶树苗移栽到上述的沟中栽种,栽种后及时浇灌稀释100倍的以竹、木醋液为主要成份的植保剂,每亩原液65升。在茶园铺稻草。为防止把病菌、害虫和草种带入茶园,用稀释50倍的以竹、木醋液为主要成份的植保剂进行堆腐杀菌。一层山草喷洒一层以竹、木醋液为主要成份的植保剂,使其发酵20天,把病菌,病虫杀死。铺草5层约7厘米高,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宜,每亩铺草2500千克。茶园使用有机肥施肥,每亩施肥2吨;有机肥采用上述的以竹、木醋液为主要成份的植保剂的堆腐法无害化处理。茶树病虫害防治使用以竹木醋液为主添加大蒜素、酒精等作为植物源驱虫剂,每亩用原液1.5升;喷洒时稀释浓度为100倍。在茶叶种下成活后经三次定型修剪后就可稳量采摘。实例3乌龙茶树苗移栽前的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时,按划定的茶行挖种植沟,沟深50cm,宽30cm,埋入炭粉,每亩1.5吨。乌龙茶树苗移栽到上述的沟中栽种,栽种后及时浇灌稀释100倍的竹、木醋液,每亩原液65升。在茶园铺稻草。为防止把病菌、害虫和草种带入茶园,用稀释50倍的竹木醋液堆腐杀菌。一层山草喷洒一层竹木醋液,使其发酵20天,把病菌,病虫杀死。铺草5层约7厘米高,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宜,每亩铺草2500千克。茶园使用有机肥施肥,每亩施肥2吨;有机肥采用上述的竹木醋液堆腐法无害化处理。茶树病虫害防治使用以竹木醋液为主添加大蒜素、酒精等作为植物源驱虫剂,每亩用原液1.5升;喷洒时稀释浓度为100倍。在茶叶种下成活后经三次定型修剪后就可稳量采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炭茶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1)移栽前的土壤改良,采用碱性的炭粉进行土壤改良,炭粉深施,每亩1~2吨;2)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栽种后浇灌竹、木醋液,再田间铺草、施有机肥、防治病虫害;草和有机肥用竹木醋液堆腐杀菌;使用以竹木醋液为主的植物源驱虫剂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3)定型修剪采摘,从茶叶种下成活后经定型修剪后就可稳量采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茶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1)移栽前的土壤改良,采用碱性的炭粉进行土壤改良,炭粉深施,每亩1~2吨;2)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栽种后浇灌竹、木醋液,再田间铺草、施有机肥、防治病虫害;草和有机肥用竹木醋液堆腐杀菌;使用以竹木醋液为主的植物源驱虫剂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3)定型修剪采摘,从茶叶种下成活后经定型修剪后就可稳量采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茶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移栽前土壤改良,按划定的茶行挖种植沟,沟深30~50cm,宽25~30cm,埋入炭粉,每亩1~2吨;移栽,株距是小行距25~33厘米、大行距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恺,
申请(专利权)人:唐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