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及其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体及其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副车架是车辆底盘系统的重要构件,主要包括副车架主体,以及与车身、发动机悬置及悬架等零件连接的连接结构。副车架能够很好的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连接刚度以及阻隔振动噪音的功能。副车架和车身纵梁通过中塔连接结构实现连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与副车架之间存在较大的冲击,使得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与车身的连接处受力较大。为保证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强度,采用在中塔连接结构上焊接一机加工套管,再通过螺栓实现与车身的连接。该种连接方式在各方向上的强度都比较高,发生整车碰撞时,连接点不容易拉脱失效,副车架无法顺利与车身脱开连接实现副车架本体变形吸能,从而导致碰撞能量通过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与车身的安装点传递到车身上,引起更恶劣的碰撞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副车架的中塔主体,所述中塔主体的端部分叉形成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所述前连 ...
【技术保护点】
1.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副车架的中塔主体(20),所述中塔主体(20)的端部分叉形成前连接部(201)和后连接部(202),所述前连接部(201)和所述后连接部(202)前后分布并用于连接车身纵梁(10),且所述后连接部(202)与所述车身纵梁(10)进行弱化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副车架的中塔主体(20),所述中塔主体(20)的端部分叉形成前连接部(201)和后连接部(202),所述前连接部(201)和所述后连接部(202)前后分布并用于连接车身纵梁(10),且所述后连接部(202)与所述车身纵梁(10)进行弱化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部(202)能够通过后连接件(40)与所述车身纵梁(10)连接,所述后连接部(202)设有弱化区域,所述后连接件(40)连接至所述弱化区域,实现所述弱化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区域设置有开口槽(202d),所述开口槽(202d)的开口朝向后方,所述后连接件(40)一端用于固定所述车身纵梁(10),另一端插入所述开口槽(202d)并与形成所述开口槽(202d)的壁体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的中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件(40)包括螺栓(401)、螺母(403)以及连接垫块(402),所述连接垫块(402)外套所述螺栓(401),所述车身纵梁(10)夹持于所述连接垫块(402)的第一端与所述螺栓(401)的头部之间,开设所述开口槽(202d)的壁体夹持于所述螺母(403)和所述连接垫块(402)的第二端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屈瑞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