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53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车型开发相应配重的成本较高,以及无定位参考特征的车门使得工人无法准确判断配重的摆放位置,导致每台车上配重摆放位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进而造成车门调整精度无法满足预定精度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板,基板的两侧均设有重量调节块,基板与重量调节块通过固定销相连,重量调节块远离基板的一侧设有对重量调节块进行限位的插销,固定销与插销插接固定,基板上设有用以调整所述配重与车门相对位置的调节件,调节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
技术介绍
汽车制造过程中,焊装车间调整线负责对白车身四门进行间隙面差调整,由于焊装车门未装配总装零件,故而焊装车门与总装车门在重量上有区别,为保证焊装车门调整效果满足总装装配需求,需要通过对总装、焊装车门重量进行计算和重心换算,然后制作配重块。当下,大多数主机厂都开发了多个车型,由于不同车型所需配重的重量各不相同且目前常用配重块的质量无法调整,故而需要针对不同车型对应地开发配重,但是,由重心换算而来的配重对车门的摆放位置有严格要求,故而配重型号的增多在增加开发成本的同时也增大了配重摆放的位置等管理难度;此外,常见的车门设计过程中并不会为了摆放配重而设计参考特征,所以现场工人在摆放配重时,只能通过目测来确认,这样无法保证摆放位置的准确,也无法保证每台车的摆放位置一致性,进而会影响到车门的调整精度。申请号为CN20182102370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车门整车装配的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多个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挂接柱,所述挂接柱上端设有用于配重机构挂接在门框上的挂钩;所述挂接柱上套接有挂接砝码,所述挂接柱下端设有用于支撑挂接砝码的支撑螺母;所述挂接柱上设有连接支撑螺母的外螺纹。上述专利可以用来模拟车门装载完成后的整车车门质量,避免车门装配后增加其他部件时车门下垂现象的发生;但是,上述配重机构使用挂设的布置方式,当配重重量较大时,车门上用以挂设配重件的挂设点会发生变形,此外,当通过增加或减少砝码以实现配重的质量变化时,配重机构本身的重心位置发生变化,将其挂设在车门上时需要通过调整挂接柱长度来调整重心位置,以使得配重机构满足车门的调整精度,这一重心调整过程不必要且操作繁琐,严重影响车门间隙面差调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车型开发相应配重的成本较高,以及无定位参考特征的车门使得工人无法准确判断配重的摆放位置,导致每台车上配重摆放位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进而造成车门调整精度无法满足预定精度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所述配重的重量可调节,故而在适用于不同配置的车门或不同车型的同时节约了开发成本,此外,配重的位置由调节件确定,使得每台车上配重摆放位置的一致性得到有效保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包括基板,基板的两侧均设有重量调节块,基板与重量调节块通过固定销相连,重量调节块远离基板的一侧设有对重量调节块进行限位的插销,固定销与插销插接固定,基板上设有用以调整所述配重与车门相对位置的调节件,调节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布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其中,基板可插接在车门框架上,相较于对比文件中配重组件的挂接方式,基板与车框的接触面积较大,故而基板对车框上插接位置的压强较小,车框不会因配重重量过大而发生变形;进一步的,重量调节块沿基板厚度方向布置在基板两侧,当基板两侧重量调节块的数目一致时,所述可调节配重的重心落在基板上,此时无论在基板两侧同时增加或减小相同数目的重量调节块,可调节配重的重心不会在基板的厚度方向发生偏移,即对同车型不同配重需求的车辆进行配重时,只需要确定配重摆放位置而无需调整配重的重心,配重操作的便捷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基板上设有用以调整所述配重与车门相对位置的调节件,所述可调节配重使用过程中,配重设计人员利用软件,将配重和车门数模进行装配,并调整调节件至调节件的端部与车门窗框钣金接触,然后测量出调节件的伸出长度,在调整线上使用时将调节件调整至调节件的伸出长度与测量长度相等,然后将调节件与车门窗框钣金接触即可实际确定配重的摆放位置。所述可调节配重的重量可调节,故而在适用于不同配置的车门或不同车型的同时节约了开发成本,此外,配重的位置由调节杆确定,使得每台车上配重摆放位置的一致性得到有效保证。作为优选,呈板状的重量调节块可与基板的侧面相贴合,基板上设有用以穿过固定销的第一安装孔,重量调节块上设有用以穿过固定销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数目为两个且沿基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安装孔的数目为两个且沿基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固定销的数目同样为两个,固定销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固定基板和重量调节块时,重量调节块的稳定性较高且不会发生晃动。作为优选,基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配重区和安装区,第一安装孔位于配重区内,固定销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基板和重量调节块串联时,重量调节块沿基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与配重区相重合,安装区用以与车门的窗框插接固定。配重区与安装区分立且有明确边界,边界即重量调节块的边缘,安装区与车门的窗框插接固定时,重量调节块抵接在窗框上,可调节配重的安装稳定性较高。作为优选,固定销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等间隔排布的插接孔,相邻两个插接孔之间的间距与重量调节块的厚度相一致,呈“T”字型的插销包括水平杆和竖直杆,竖直杆插入插接孔时水平杆对插销进行限位。插接孔沿固定销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插接孔之间的间距与重量调节块的厚度一致,当需要调整重量调节块的数目时,将插销自插接孔中取出,然后将重量调节块经第二安装孔穿设在固定销上,然后将插销的竖直杆插入位于重量调节块远离基板一侧插接孔中,插销在自重作用下滑动,水平杆对插销的滑动限位后插销对重量调节块形成限位。作为优选,基板包括与重量调节块相邻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延伸的螺纹孔,调节件包括可旋入或旋出所述螺纹孔的位置调节螺杆,位置调节螺杆远离基板的一端设有用以与车门窗框相接触的位置固定端头。调节件包括可旋入或旋出所述螺纹孔的位置调节螺杆,位置调节螺杆旋出时,所述可调节配重与车框之间的距离增大,位置调节螺杆旋入时,所述可调节配重与车框之间的距离缩小。作为优选,基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手柄,远离安装区的手柄呈倒“U”型,手柄与基板间形成一个握持空间。其作用是便于携带,提高使用便捷性。作为优选,重量调节块包括第一配重组和第二配重组,第一配重组和第二配重组沿基板的厚度方向分别布置在基板两侧,第一配重组和第二配重组中重量调节块的数目一致。第一配重组和第二配重组中重量调节块的数目一致,其目的是保证可调节配重的重心一直落在基板上,所述可调节配重使用时只需确定位置关系而无需调整自身的重心,使用便捷性得到有效提升。作为优选,呈圆柱状的位置调节端头与位置调节螺杆同心排布,位置调节端头由尼龙制成。位置调节端头是由尼龙制成的柔性件,其目的是避免位置调节端头对车框造成磨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配重的重量可调节,故而在适用于不同配置的车门或不同车型的同时节约了开发成本,(2)配重的位置由调节件确定,使得每台车上配重摆放位置的一致性得到有效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视图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基板的两侧均设有重量调节块,基板与重量调节块通过固定销相连,重量调节块远离基板的一侧设有对重量调节块进行限位的插销,固定销与插销插接固定,基板上设有用以调整所述配重与车门相对位置的调节件,调节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基板的两侧均设有重量调节块,基板与重量调节块通过固定销相连,重量调节块远离基板的一侧设有对重量调节块进行限位的插销,固定销与插销插接固定,基板上设有用以调整所述配重与车门相对位置的调节件,调节件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其特征在于,呈板状的重量调节块可与基板的侧面相贴合,基板上设有用以穿过固定销的第一安装孔,重量调节块上设有用以穿过固定销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数目为两个且沿基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其特征在于,基板沿其长度方向包括配重区和安装区,第一安装孔位于配重区内,固定销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基板和重量调节块串联时,重量调节块沿基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与配重区相重合,安装区用以与车门的窗框插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门调整的可调节配重,其特征在于,固定销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等间隔排布的插接孔,相邻两个插接孔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谭学钢徐建勋黄庆东陈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