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96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套,包括椅座套和椅背套,椅背套包括正面布、背面布和侧面布,侧面布上设置有经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通过对椅被套侧面安全气囊弹出的位置用热压设备进行热压处理,弱化了面料,当汽车座椅侧气囊弹开时,可以从被弱化的气囊爆破缝处顺利弹出,保护乘客安全,同时由于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不影响座椅套的外观,保证了座椅套的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套
本技术属于椅套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套。
技术介绍
为了使汽车内饰更加美观,人们通常会在汽车座椅上套设座椅套。目前使用在汽车座椅上的一般采用普通的缝纫机车缝,采用这种缝纫方式的座椅套在发生车祸等意外事故时,会包裹座椅内的安全气囊,使得安全气囊无法弹开,不能及时起到保护作用。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已有在汽车座套侧面开口的方案,但有些汽车的安全气囊较大,而开口偏小,安全气囊不容易从开口弹出,同时开口的存在也使得座椅套不够美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套来达到不影响安全气囊的弹出、美观安全兼顾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响安全气囊的弹出且外观完整美观的汽车座椅套。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套,包括椅座套和椅背套,椅背套包括正面布、背面布和侧面布,侧面布上设置有经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气囊爆破缝位于汽车座椅的安全气囊弹出的一侧。进一步的,气囊爆破缝沿侧边布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气囊爆破缝的长度大于等于安全气囊的最大爆破直径。进一步的,汽车座椅包括椅背和头枕,椅背套覆盖椅背和头枕,气囊爆破缝从椅背的侧面的顶部的位置延伸至底部的位置。进一步的,椅背套连接于椅座套。进一步的,椅背套与椅座套分离设置。进一步的,侧面布由化学纤维制成。进一步的,侧面布由涤纶制成。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套,包括椅座套和椅背套,椅背套包括正面布、背面布和侧面布,侧面布上设置有经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通过对椅被套侧面安全气囊弹出的位置用热压设备进行热压处理,弱化了面料,当汽车座椅侧气囊弹开时,可以从被弱化的气囊爆破缝处顺利弹出,保护乘客安全,同时由于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不影响座椅套的外观,保证了座椅套的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标:100-汽车座椅套;1-椅背套;2-椅座套;11-正面布;12-背面布;13-侧面布;10-气囊爆破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套1包括椅背套1和椅座套2,椅背套1包括正面布11、背面布12和侧面布13,其中,侧面布13上设置有经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10,气囊爆破缝10位于汽车座椅的安全气囊弹出的一侧。气囊爆破缝10沿侧面布1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气囊爆破缝10的长度大于等于安全气囊的最大爆破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座椅包括椅背和头枕,椅背套覆盖椅背和头枕,气囊爆破缝从椅背的侧面的顶部的位置延伸至底部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汽车座椅的椅背和头枕可以分离设置,椅背套只覆盖椅背,气囊爆破缝从椅背的侧面的顶部的位置延伸至底部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椅背套1连接于椅座套2,可以理解,为了配合汽车座椅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椅背套1也可与椅座套2分离设置。侧面布13由化学纤维制成,具体地,侧面布13由涤纶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侧面布也可以由其他布料制成,只要这种布料经过热压处理后达到的撕裂强度与经过热压处理的涤纶到底撕裂强度相同即可。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套,包括椅座套和椅背套,椅背套包括正面布、背面布和侧面布,侧面布上设置有经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通过对椅被套侧面安全气囊弹出的位置用热压设备进行热压处理,弱化了面料,当汽车座椅侧气囊弹开时,可以从被弱化的气囊爆破缝处顺利弹出,保护乘客安全,同时由于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不影响座椅套的外观,保证了座椅套的美观。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裁剪用于缝制椅背套的正面布、背面布和侧面布。其中,侧面布由化学纤维制成,具体地,由涤纶制成。S103,对侧面布对应汽车座椅的安全气囊的位置进行热压处理,形成气囊爆破缝。具体地,利用热压设备,在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不高于85%的空间里,对侧面布对应汽车座椅的安全气囊的位置进行热压处理,形成气囊爆破缝。热压设备加热温度恒定180摄氏度,压力值130Kpa(±3Kpa),热压时间在1.3-1.5秒之间。通过上述设定,爆破缝强度更适于气囊弹出,避免制造过程中出现气囊爆破缝强度不稳定,导致安全气囊无法顺利弹出。气囊爆破缝沿侧边布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气囊爆破缝的长度大于等于安全气囊的最大爆破直径,气囊爆破缝从汽车座椅的椅背的侧面的顶部的位置延伸至底部的位置。S105,将正面布、背面布和经过热压处理的侧面布按照次序缝合为一整体,形成椅背套。S107,缝制椅座套。S109,连接椅背套和椅座套。在本实施例中,椅背套连接于椅座套,可以理解,为了配合汽车座椅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椅背套也可与椅座套分离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套的制造方法,通过对椅被套侧面安全气囊弹出的位置用热压设备进行热压处理,弱化了面料,当汽车座椅侧气囊弹开时,可以从被弱化的气囊爆破缝处顺利弹出,保护乘客安全,同时由于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不影响座椅套的外观,保证了座椅套的美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套,包括椅座套和椅背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套包括正面布、背面布和侧面布,所述侧面布上设置有经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所述气囊爆破缝位于汽车座椅的安全气囊弹出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套,包括椅座套和椅背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套包括正面布、背面布和侧面布,所述侧面布上设置有经热压处理的气囊爆破缝,所述气囊爆破缝位于汽车座椅的安全气囊弹出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爆破缝沿侧边布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爆破缝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安全气囊的最大爆破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盛容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宜众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