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91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墙,其包括墙体,墙体上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流槽沿墙体厚度方向的长为其宽度,沿墙体竖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槽的宽度沿竖向向下方向逐渐增大;导流槽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固设有侧板,侧板远离墙体的部分为前板,前板远离底板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缺口,溢流缺口贯穿前板的厚度方向的两表面;同一前板上滑动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水块,挡水块沿溢流缺口长度方向滑动;墙体上方固设有蓄水槽,蓄水槽上设置有溢流方管,溢流方管远离蓄水槽的端口位于导流槽槽口正上方,蓄水槽上设置有向蓄水槽内注入清水的补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丰富观赏墙观赏景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园林景观墙
本技术涉及园林文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景观墙。
技术介绍
景墙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其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计,建设采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除了人们常见的园林中作障景、漏景以及背景的景墙外,很多城市更是把景墙作为城市文化建设、改善市容市貌的重要方式。在园林景观中,经常需要采用景墙来隔景或者是框景,传统的景墙功能单一。授权公告号为CN20912919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文化景墙,包括墙体和安装在墙体上的翻板,的墙体上开设有安装通槽,翻板通过旋转件安装在安装通槽内,的翻板可以围绕着旋转件所在的轴线进行旋转,且该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在翻板上安装有可以支撑翻板,且使翻板保持水平的支撑结构,在安装通槽上还安装有可以使翻板与墙体保持位于同一平面的限位装置。通过翻转翻板,并将支撑结构支撑起翻板,使翻板保持在与水平方向平行的位置,从而使翻板变成座椅。在不需要使用时,收起支撑结构,将翻板翻转至与墙体位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并通过限位装置使翻板与墙体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墙体仍然具有作为文化景墙的作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景观墙观赏景色基本固定,缺少景色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墙,其具有丰富观赏墙观赏景色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导流槽沿墙体厚度方向的长为其宽度,沿所述墙体竖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槽的宽度沿竖向向下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导流槽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设有侧板,所述侧板远离墙体的部分为前板,所述前板远离底板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缺口,所述溢流缺口贯穿前板的厚度方向的两表面;同一所述前板上滑动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水块,所述挡水块沿溢流缺口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墙体上方固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设置有溢流方管,所述溢流方管远离蓄水槽的端口位于导流槽槽口正上方,所述蓄水槽上设置有向蓄水槽内注入清水的补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水管向蓄水槽内注入清水,清水流入蓄水槽后从溢流方管流出,从溢流方管流出的清水落入墙体最上方的导流槽内,墙体最上方的导流槽内的水乐从溢流缺口流到位于该导流槽下方的第一个导流槽内,导流槽内的水依次流动,形成水幕效果;游人通过移动挡水块,从而调整挡水块与前板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水流从溢流缺口的溢流位置,通过挡水块位置不同,形成不同的水幕效果,增加游人与水幕的互动,提高景观墙的观赏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上开设有灯孔,所述灯孔沿墙体横纵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灯孔内嵌设固定有灯具,所述灯孔内设置有将灯具遮盖的透明防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具的设置提高墙体的观赏效果,同时提高水流动时的动态效果,便于夜间观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沿导流槽长度方向设置的内导向槽和外导向槽,所述挡水块包括扣盖于前板上的U型板,所述U型板上固设有分别位于内导向槽和外导向槽的滑动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滑动条分别放于内导向槽和外导向槽内,移动U型板时,滑动条于内导向槽和外导向槽内滑动,实现挡水板与前板之间的滑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底端设置有位于导流槽下方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连通有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的设置能用于收集导流槽的溢流缺口内流下的水,集水槽内的水从排水管排出进行浇灌或循环再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上固设有支撑杆,所述底板上穿设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固定于墙体,使用压紧螺栓将支撑杆与底板压紧连接,实现导流槽与墙体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导流槽的更换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固设有与压紧螺栓螺纹连接的压紧螺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紧螺套嵌设固定于支撑杆上,使用压紧螺栓与压紧螺套螺纹连接,实现支撑杆与支撑杆的稳定连接,压紧螺栓与支撑杆连接时对支撑杆的损伤小,延长支撑杆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内嵌设有排污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污塞从排污孔拔出后,对导流槽进行冲洗,便于导流槽内的污水经排污孔从导流槽内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表面为沿远离墙体方向向上的斜面,所述排污孔设置于侧板靠近墙体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能使落入底板上方的重物滑动至靠近墙体一侧,避免底板上的杂物对挡水块移动时的阻挡,同时便于清理底板时污水的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水管上连通有送水泵,所述送水泵的进水端口连通有市政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水泵将市政水管内的水送入补水管,通过控制送水泵的功率,控制补水管的注水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方管远离蓄水槽的端口设置有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能使水分成多股细流流下到导流槽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补水管向蓄水槽内注入清水,清水流入蓄水槽后从溢流方管流出,从溢流方管流出的清水落入墙体最上方的导流槽内,墙体最上方的导流槽内的水乐从溢流缺口流到位于该导流槽下方的第一个导流槽内,导流槽内的水依次流动,形成水幕效果;游人通过移动挡水块,从而调整挡水块与前板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水流从溢流缺口的溢流位置,通过挡水块位置不同,形成不同的水幕效果,增加游人与水幕的互动,提高景观墙的观赏效果;2、灯具的设置提高墙体的观赏效果,同时提高水流动时的动态效果,便于夜间观赏;3、集水槽的设置能用于收集导流槽的溢流缺口内流下的水,集水槽内的水从排水管排出进行浇灌或循环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显示挡水块与前板连接关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显示灯具与墙体关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显示蓄水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11、灯孔;12、线孔;13、透明防护板;2、灯具;3、导流槽;31、底板;32、侧板;321、前板;33、溢流缺口;34、内导向槽;35、外导向槽;36、排污孔;37、排污塞;4、蓄水槽;41、溢流方管;42、补水管;43、送水泵;44、市政水管;45、滤网;5、挡水块;51、U型板;52、滑动条;6、集水槽;61、排水管;7、支撑杆;71、压紧螺栓;72、压紧螺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使用方砖筑成的墙体1,墙体1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混凝土浇筑或石板筑成。墙体1上固设有支撑杆7,支撑杆7为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的长方形条板,支撑杆7长度沿墙体1厚度方向,且支撑杆7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设置有导流槽(3),导流槽(3)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导流槽(3)沿墙体(1)厚度方向的长为其宽度,沿所述墙体(1)竖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槽(3)的宽度沿竖向向下方向逐渐增大;/n所述导流槽(3)包括底板(31),所述底板(31)上表面固设有侧板(32),所述侧板(32)远离墙体(1)的部分为前板(321),所述前板(321)远离底板(31)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缺口(33),所述溢流缺口(33)贯穿前板(321)的厚度方向的两表面;/n同一所述前板(321)上滑动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水块(5),所述挡水块(5)沿溢流缺口(33)长度方向滑动;/n所述墙体(1)上方固设有蓄水槽(4),所述蓄水槽(4)上设置有溢流方管(41),所述溢流方管(41)远离蓄水槽(4)的端口位于导流槽(3)槽口正上方,所述蓄水槽(4)上设置有向蓄水槽(4)内注入清水的补水管(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设置有导流槽(3),导流槽(3)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导流槽(3)沿墙体(1)厚度方向的长为其宽度,沿所述墙体(1)竖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槽(3)的宽度沿竖向向下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导流槽(3)包括底板(31),所述底板(31)上表面固设有侧板(32),所述侧板(32)远离墙体(1)的部分为前板(321),所述前板(321)远离底板(31)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缺口(33),所述溢流缺口(33)贯穿前板(321)的厚度方向的两表面;
同一所述前板(321)上滑动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水块(5),所述挡水块(5)沿溢流缺口(33)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墙体(1)上方固设有蓄水槽(4),所述蓄水槽(4)上设置有溢流方管(41),所述溢流方管(41)远离蓄水槽(4)的端口位于导流槽(3)槽口正上方,所述蓄水槽(4)上设置有向蓄水槽(4)内注入清水的补水管(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景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开设有灯孔(11),所述灯孔(11)沿墙体(1)横纵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灯孔(11)内嵌设固定有灯具(2),所述灯孔(11)内设置有将灯具(2)遮盖的透明防护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景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321)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沿导流槽(3)长度方向设置的内导向槽(34)和外导向槽(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平马捷赵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