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82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装置,属于油气管道维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一密封件、隔离囊、第二密封件和第二盖体;该隔离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管道中,该管道中设有用于将该隔离装置取出的清管口。当将该隔离装置安置于管道中时,该第一密封件的边缘紧贴于管道内壁;当通过第一气流孔道向隔离囊中充满气体后,该隔离囊膨胀并紧贴于管道内壁,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双重隔离,无需使用黄油墙也能达到良好的隔离效果,使管道中残留的油气不会泄漏到动火区域,避免了油气遇火可能发生的燃烧或爆炸危险。在动火施工完成后,从管道的清管口取出该隔离装置,避免了在管道内形成固体垃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管道维护
,特别涉及一种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运输
,通常使用金属管道来运输油气,在管道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应力、腐蚀等原因,管道的一些位置可能会发生破损或断裂等问题。为了对管道进行维修,通常需要先对管道内的介质进行停输放空,然后将损坏的一段管道切下,将一段新的管道置换到该位置,最后采用动火施工(焊接等)的方式将新管道的两端与原管道连接。在管道的维修过程中,由于管道内仍可能残留部分可燃介质,如油品或可燃气等,给动火施工带来重大安全隐患。为保证施工安全,需要采用隔离装置将动火段管道与可燃介质隔离。目前通常采用的隔离装置包括隔离囊和黄油墙,具体地,在动火段管道的两侧均依次安装黄油墙和隔离囊,以便将动火段管道与原有管道内的可燃介质隔离。上述隔离装置中的黄油墙受外界环境如温度、震动影响大,存在稳定性差、容易垮塌或产生缝隙等缺点,尤其是在大口径管道施工中,难以对黄油墙进行可靠堆积。而在管道的动火施工完成后,隔离囊与黄油墙残留在管道内,无法取出,只能依靠管内压力将囊体压破,并与黄油墙在管道内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盖体(1)、第一密封件(2)、隔离囊(3)、第二密封件(4)和第二盖体(5);/n所述隔离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管道中,所述管道中设有用于将所述隔离装置取出的清管口;/n所述第一盖体(1)连接所述隔离囊(3),所述第一密封件(2)套装在所述第一盖体(1)上,所述第二盖体(5)连接所述隔离囊(3),所述第二密封件(4)套装在所述第二盖体(5)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外径大于所述管道的内径,所述隔离囊(3)在充满气体后的直径大于所述管道的直径;/n所述第一盖体(1)中的外端面和内端面之间设有第一气流孔道(11),所述第一气流孔道(1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盖体(1)、第一密封件(2)、隔离囊(3)、第二密封件(4)和第二盖体(5);
所述隔离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管道中,所述管道中设有用于将所述隔离装置取出的清管口;
所述第一盖体(1)连接所述隔离囊(3),所述第一密封件(2)套装在所述第一盖体(1)上,所述第二盖体(5)连接所述隔离囊(3),所述第二密封件(4)套装在所述第二盖体(5)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外径大于所述管道的内径,所述隔离囊(3)在充满气体后的直径大于所述管道的直径;
所述第一盖体(1)中的外端面和内端面之间设有第一气流孔道(11),所述第一气流孔道(11)的出气端通过气管连接所述隔离囊(3)的储气腔(31);
所述第一气流孔道(1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11),所述第一单向阀(111)用于防止所述隔离囊(3)中的气体从所述第一气流孔道(11)中流出;
所述隔离囊(3)包括:连接管(32)以及在所述连接管(32)外顺次连接的第一法兰(33)、囊体(34)和第二法兰(35);
所述连接管(3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法兰(33)、所述囊体(34)、所述第二法兰(35)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储气腔(31),所述连接管(32)上设有通气孔(36),所述通气孔(36)用于连通所述储气腔(31)和所述连接管(32)的内腔;
所述第一气流孔道(11)的出气端通过气管连接所述通气孔(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中还设有长孔(12),所述长孔(12)中设有推杆(13)、弹簧(14)和固定环(15);
所述第一盖体(1)中还设有第二气流孔道(16),所述第二气流孔道(16)具有第一开口(161)、第二开口(162)和第三开口(163),所述第一开口(161)位于所述长孔(12)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开口(162)位于所述第一盖体(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开口(162)连接所述储气腔(31),所述第三开口(163)位于所述第一盖体(1)的内端面上;
所述第二盖体(5)中设有第三气流孔道(51)和第四气流孔道(52),所述第三气流孔道(5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511),所述第三气流孔道(51)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一气流孔道(11)的出气端均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三开口(163),所述第四气流孔道(52)的进气端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固定环(15);
所述推杆(13)的第一端面和侧面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柱付立武李景昌李永宏徐葱葱刘志刚滕继明齐健龙王禹钦孙雷杨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