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65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通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包括流体混合单元,流体混合单元包括基板;基板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位置的流体入口;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的中心孔;基板上设置有与流体入口的数量相对应的微通道主路;基板上设置有混合微通道以及微通道支路;流体入口通过微通道主路与中心孔相贯通;微通道主路通过混合微通道以及微通道支路与中心孔相贯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大混合面积、增强混合效果以及提高混合效率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通道
,涉及一种多通道混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多相流混合、反应器等领域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微通道是通过光刻、蚀刻等特殊的微加工技术制造的用于换热、传质、多相混合的微小结构。微通道由于其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热质传递能力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物料均匀混合与高效传热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微电子等
目前,微混合结构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生产效率低,混合不均匀等问题。关于微通道的专利很多,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055990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新型的微反应器反应通道结构,其结构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反应通道,反应通道上设置有混合腔,混合腔内设置有混合块。反应速率虽然比传统的微通道结构速率提高但其结构相对复杂,S型通道反应长度增长,流动阻力增加且周期长,工作效率下降且至多实现两种流体同时进行。流道处于同一空间平面内混合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大混合面积、增强混合效果以及提高混合效率的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包括流体混合单元,所述流体混合单元包括基板(11);所述基板(11)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位置的流体入口(14);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贯穿基板(11)的中心孔(15);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与流体入口(14)的数量相对应的微通道主路(17);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混合微通道(12)以及微通道支路(16);所述流体入口(14)通过微通道主路(17)与中心孔(15)相贯通;所述微通道主路(17)通过混合微通道(12)以及微通道支路(16)与中心孔(15)相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包括流体混合单元,所述流体混合单元包括基板(11);所述基板(11)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位置的流体入口(14);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贯穿基板(11)的中心孔(15);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与流体入口(14)的数量相对应的微通道主路(17);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混合微通道(12)以及微通道支路(16);所述流体入口(14)通过微通道主路(17)与中心孔(15)相贯通;所述微通道主路(17)通过混合微通道(12)以及微通道支路(16)与中心孔(15)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微通道(12)整体呈圆形或正多边形;所述中心孔(15)置于混合微通道(12)的几何中心处;所述微通道支路(16)沿混合微通道(12)的轮廓方向均布并分别与中心孔(15)相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微通道(12)整体呈圆形时,所述微通道支路(16)的数量是m条;所述微通道主路(17)的数量是n条;所述m≥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微通道(12)整体呈正多边形时,所述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所述微通道主路(17)的数量是a或2a;所述微通道支路(16)的数量与微通道主路(17)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14)的数量是3-12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主路(17)、微通道支路(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稔刘肖茅艾婷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