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缝合生物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7856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浓度为0.5‑1.5wt%的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的溶液离心,取上层清液分成若干等份;S2,取步骤S1得到的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振荡平整,在温度5‑15℃、湿度为30‑70%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一层薄膜,再将另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中已形成的薄膜上,振荡平整,同样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两层复合膜,重复这样操作多次直至上层清液用完,形成多层复合膜,用氨水浸泡后清洗至中性,沥干;S3,用交联剂将步骤S2得到的多层复合膜进行交联,清洗至中性,沥干,最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即得所述可缝合生物膜。该膜的抗拉强度大,适用于临床上需要对生物膜进行缝合的病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缝合生物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缝合生物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组织缺损修复常用到生物膜,在使用时常常需要缝合以达到固定或密闭的效果。但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的胶原膜,强度不符合要求,禁不住缝合线的拉扯,很容易导致膜的开裂,导致这种材料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适当提升抗缝合线的剪切力,但这种提升作用十分有限,而且临床上对材料的厚度有严格要求,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缝合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浓度为0.5-1.5wt%的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的溶液,加入浓度为0.1-0.5%的聚乙烯醇,混匀,离心取上层清液分成若干等份;S2,取步骤S1得到的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多方向振荡5-10分钟,在温度5-15℃、湿度为30-70%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一层薄膜,再将另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中已形成的薄膜上,多方向振荡5-10分钟,在同样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两层复合膜,重复这样操作多次直至上层清液用完,形成多层复合膜,用氨水浸泡后清洗至中性,沥干;S3,用交联剂将步骤S2得到的多层复合膜进行交联,清洗至中性,沥干,最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即得所述可缝合生物膜。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选自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离心的温度为3-5℃,转速为2800-32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4-6min。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等份的份数为2至5份。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交联剂为酯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多糖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的溶液的pH为3.0-3.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交联剂的浓度为0.01-2wt%。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氨水的浓度为3-20wt%,中和时间为2-24h。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胶原的提纯方法如下:选取哺乳动物的皮或肌腱为原料,清洗后,用含0.01-0.05mol/L氢氧化钠和体积分数为1-10%过氧化氢的溶液浸泡24-48小时,再用体积分数为5-10%的异丙醇溶液浸泡6-12小时,再1-5wt%氯化钠溶液浸泡24-48小时,上述三种浸泡的用量均为2.5-5L/kg原料;用0.05-0.5wt%无花果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溶液37℃下酶解20-24小时,用量为0.25-0.5L/kg原料;用体积分数为0.1-1%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H后清洗,用量为3L/kg原料;用体积分数0.1-0.5%丙二酸或者0.1-1mol/L醋酸溶液浸泡15-24小时,用量为10-20L/Kg原料;胶原溶解后放置搅拌桶搅拌10-16小时,搅拌转速100-300R/min,使用过滤器过滤胶原,过滤网目数30-60目,即得胶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方法制备的可缝合生物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可缝合生物膜在组织缺损的修复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可缝合生物膜加入聚乙烯醇,可以增加单层膜的抗拉强度;采用多层复合的方法制成,各层中高分子纤维排列方向不同,同时多方向振荡,进一步使纤维排列方向多样化,使得生物膜可以承受多个方向的缝合线的拉扯,相较于单层膜,在同样的膜的厚度的情况下可以承受更大拉力,适合用于外科缝合。在外科缝合时能显著促进组织缺损的修复,并可有效避免因不可缝合或不可降解而造成的不良反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可缝合生物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胶原的提取选用猪皮作为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如下:1.1清洗:取原材料使用纯化水浸泡,去除杂质(毛质和脂肪等),清洗。1.2分解色素:漂白液(含氢氧化钠0.02moL/L,体积分数10%过氧化氢溶液),每5000mL/1000g原材料,浸泡30小时,清洗。1.3脱脂:5%的异丙醇溶液5000mL/2000g原材料,浸泡8小时,清洗。1.4消味:4%氯化钠溶液5000mL/1500g原材料,浸泡48小时,清洗。胶原提取如下:2.1软化:0.2%无花果蛋白酶溶液酶解500mL/2000g原材料,37℃恒温箱培养20小时。2.2清洗:0.5%的过氧化氢溶液3000mL,浸泡1H后清洗。2.3溶解:0.4%丙二酸溶液10000mL/1000g酶解清洗后的原材料,浸泡20小时。2.4搅拌:胶原溶解后放置搅拌桶中搅拌15小时,搅拌转速200R/min。2.5提纯:使用不锈钢过滤器过滤胶原,过滤网目数30-60目。去除为溶解好的胶原。2.6定值:取过滤后的少量胶原样品,60℃烘干得到固含量,根据胶原固含量数值配制所需要的浓度,搅拌均匀待用。实施例2胶原的提取选用猪的肌腱作为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如下:清洗:取原材料使用纯化水浸泡,去除杂质(毛质和脂肪等),清洗。分解色素:漂白液(含氢氧化钠0.05moL/L,体积分数2%过氧化氢溶液),每5000mL/2000g原材料,浸泡28小时,清洗。脱脂:5%的异丙醇溶液5000mL/1000g原材料,浸泡6小时,清洗。消味:5%氯化钠溶液5000mL/1000g原材料,浸泡24小时,清洗。软化:0.05%无花果蛋白酶溶液酶解500mL/1000g原材料,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清洗:1%的过氧化氢溶液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配置浓度为0.5-1.5wt%的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的溶液,加入浓度为0.1-0.5%的聚乙烯醇,混匀,离心取上层清液分成若干等份;/nS2,取步骤S1得到的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多方向振荡5-10分钟,在温度5-15℃、湿度为30-70%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一层薄膜,再将另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中已形成的薄膜上,多方向振荡5-10分钟,同样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两层复合膜,重复这样操作多次直至上层清液用完,形成多层复合膜,用氨水浸泡后清洗至中性,沥干;/nS3,用交联剂将步骤S2得到的多层复合膜进行交联,清洗至中性,沥干,最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即得所述可缝合生物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浓度为0.5-1.5wt%的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的溶液,加入浓度为0.1-0.5%的聚乙烯醇,混匀,离心取上层清液分成若干等份;
S2,取步骤S1得到的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多方向振荡5-10分钟,在温度5-15℃、湿度为30-70%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一层薄膜,再将另一份上层清液倒入容器中已形成的薄膜上,多方向振荡5-10分钟,同样的条件下风干形成两层复合膜,重复这样操作多次直至上层清液用完,形成多层复合膜,用氨水浸泡后清洗至中性,沥干;
S3,用交联剂将步骤S2得到的多层复合膜进行交联,清洗至中性,沥干,最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即得所述可缝合生物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选自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的温度为3-5℃,转速为2800-32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4-6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份的份数为2至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缝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酯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多糖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纽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