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55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包括圆筒外壳、内轴、发生极扇轮、收集极扇轮和支架:所述圆筒外壳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圆筒外壳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圆筒外壳为有机玻璃外壳,所述内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轴两侧均固定连接于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圆筒外壳两侧,所述内轴内部设置三组电源线,分别连接正高压与负偏电压以及加热装置所需的电源线;所述的发生极扇轮采用双环结构,所述发生极扇轮包括第一内固定圈和第一外固定圈,所述第一内固定圈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固定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放置更多的高压电极,且不增加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装置研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病毒气溶胶传播目前仍是传染病防控的难题。当病毒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病毒气溶胶。目前很少有基于高压脉冲放电技术对空气中病毒处理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结构复杂,效率不高。原理为将含病毒置于高压电场中,病毒会在高压脉冲的作用下失活,高压电场产生的电晕放电产物也会使病毒失活。最终附着在收集极上,此时再对收集极进行加热,即可实现病毒的高效灭活。良好的装置结构和适当的排列方式,将能使这一处理方式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如何设计电极形态,并放置尽可能多的高压电极,且不会造成体积过大、灵活性低的问题,成为上述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可放置更多的高压电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包括圆筒外壳、内轴、发生极扇轮、收集极扇轮和支架:所述圆筒外壳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圆筒外壳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圆筒外壳为有机玻璃外壳,所述内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轴两侧均固定连接于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圆筒外壳两侧,所述内轴内部设置三组电源线,分别连接正高压与负偏电压以及加热装置所需的电源线;所述的发生极扇轮采用双环结构,所述发生极扇轮包括第一内固定圈和第一外固定圈,所述第一内固定圈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固定圈,所述第一内固定圈和第一外固定圈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内固定焊接有发生极,所述发生极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所述的收集极扇轮采用双环结构,所述收集极扇轮包括第二内固定圈和第二外固定圈,所述第二内固定圈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固定圈,所述第二内固定圈和第二外固定圈之间形成第二环形腔,所述第二环形腔内固定焊接有收集极,所述收集极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热棒,所述收集极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出气口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优选的,所述发生极为线状电极,所述发生极为金属电极;所述收集极为面板电极,所述收集极为金属电极。优选的,所述发生极和收集极交错排布。优选的,所述发生极扇轮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接线螺丝和两组固定螺丝,所述接线螺丝对应的螺母为金属螺母,所述金属螺母一侧焊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部设置有电源线;所述固定螺丝对应的螺母为非金属螺母,所述固定螺丝嵌入空槽内部。优选的,所述收集极扇轮一侧设置两组接线圈,两组所述接线圈分别与每只加热棒的正极与负极相连;两组所述接线圈均采用三颗螺丝接线固定。优选的,所述圆筒外壳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腰型孔。优选的,所述的支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架分别固定连接于圆筒外壳内部两侧,所述支架中心固定连接于内轴,电源线通过所述支架内部延伸至内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了病毒灭活效率。采用扇轮结构排布电极和圆筒形外壳的包裹,提高了装置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用了线板电极结构,经过控制可以产生稳定电晕,稳定电晕能够产生大量的臭氧、等离子体等电晕产物,可以用于灭活病毒。同时,以板电极作为收集极,可以增大含病毒液滴的附着面积,便于对病毒颗粒进行收集;2、结构简单,体积小。装置组成部分少,电源线由支架部分牵入,无需专门的线路排版结构;集中分布,体积小,且扇轮可通过支架和内轴来实现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轴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发生极扇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收集极扇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板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圆筒外壳;2、内轴;3、发生极扇轮;4、收集极扇轮;5、支架;6、进气口;7、出气口;11、第一内固定圈;12、第一外固定圈;13、第一连接支架;14、第一环形腔;15、发生极;16、第二内固定圈;17、第二外固定圈;18、第二连接支架;19、第二环形腔;20、收集极;21、电热棒;22、第一法兰;23、第二法兰;27、接线螺丝;28、固定螺丝;24、套环;25、固定板;26、腰型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包括圆筒外壳1、内轴2、发生极扇轮3、收集极扇轮4和支架5,圆筒外壳1一侧设置有进气口6,圆筒外壳1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7,圆筒外壳1为有机玻璃外壳;内轴2为圆柱体结构,内轴2两侧均固定连接于支架5,支架5固定连接于圆筒外壳1两侧,内轴2内部设置三组电源线,分别连接正高压与负偏电压以及加热装置所需的电源线;发生极扇轮3采用双环结构,发生极扇轮3包括第一内固定圈11和第一外固定圈12,第一内固定圈1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支架13,第一连接支架13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固定圈12,第一内固定圈11和第一外固定圈12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腔14,第一环形腔14内固定焊接有发生极15,发生极15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收集极扇轮4采用双环结构,收集极扇轮4包括第二内固定圈16和第二外固定圈17,第二内固定圈1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支架18,第二连接支架18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固定圈17,第二内固定圈16和第二外固定圈17之间形成第二环形腔19,第二环形腔19内固定焊接有收集极20,收集极20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热棒21,收集极20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进气口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22,出气口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23。发生极15为线状电极,发生极15为金属电极;收集极20为面板电极,收集极20为金属电极。发生极15和收集极20交错排布。发生极扇轮3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接线螺丝27和两组固定螺丝28,接线螺丝27对应的螺母为金属螺母,金属螺母一侧焊接有套环24,套环24内部设置有电源线;固定螺丝28对应的螺母为非金属螺母,固定螺丝28嵌入空槽内部。收集极扇轮4一侧设置两组接线圈,两组接线圈分别与每只加热棒的正极与负极相连;两组接线圈均采用三颗螺丝接线固定。圆筒外壳1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表面开设有腰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包括圆筒外壳(1)、内轴(2)、发生极扇轮(3)、收集极扇轮(4)和支架(5),其特征在于:/n所述圆筒外壳(1)一侧设置有进气口(6),所述圆筒外壳(1)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7),所述圆筒外壳(1)为有机玻璃外壳;/n所述内轴(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轴(2)两侧均固定连接于支架(5),所述支架(5)固定连接于圆筒外壳(1)两侧,所述内轴(2)内部设置三组电源线,分别连接正高压与负偏电压以及加热装置所需的电源线;/n所述的发生极扇轮(3)采用双环结构,所述发生极扇轮(3)包括第一内固定圈(11)和第一外固定圈(12),所述第一内固定圈(1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支架(13),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3)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固定圈(12),所述第一内固定圈(11)和第一外固定圈(12)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腔(14),所述第一环形腔(14)内固定焊接有发生极(15),所述发生极(15)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n所述的收集极扇轮(4)采用双环结构,所述收集极扇轮(4)包括第二内固定圈(16)和第二外固定圈(17),所述第二内固定圈(1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支架(18),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8)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固定圈(17),所述第二内固定圈(16)和第二外固定圈(17)之间形成第二环形腔(19),所述第二环形腔(19)内固定焊接有收集极(20),所述收集极(20)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热棒(21),所述收集极(20)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包括圆筒外壳(1)、内轴(2)、发生极扇轮(3)、收集极扇轮(4)和支架(5),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外壳(1)一侧设置有进气口(6),所述圆筒外壳(1)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7),所述圆筒外壳(1)为有机玻璃外壳;
所述内轴(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轴(2)两侧均固定连接于支架(5),所述支架(5)固定连接于圆筒外壳(1)两侧,所述内轴(2)内部设置三组电源线,分别连接正高压与负偏电压以及加热装置所需的电源线;
所述的发生极扇轮(3)采用双环结构,所述发生极扇轮(3)包括第一内固定圈(11)和第一外固定圈(12),所述第一内固定圈(1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支架(13),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3)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固定圈(12),所述第一内固定圈(11)和第一外固定圈(12)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腔(14),所述第一环形腔(14)内固定焊接有发生极(15),所述发生极(15)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
所述的收集极扇轮(4)采用双环结构,所述收集极扇轮(4)包括第二内固定圈(16)和第二外固定圈(17),所述第二内固定圈(1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支架(18),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8)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固定圈(17),所述第二内固定圈(16)和第二外固定圈(17)之间形成第二环形腔(19),所述第二环形腔(19)内固定焊接有收集极(20),所述收集极(20)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热棒(21),所述收集极(20)电性连接于电压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溶胶传播病毒灭活的扇轮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22),所述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贵天吴隆文黄小龙贾利川肖先勇赵莉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