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8317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的混凝土主体框架,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底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上中间位置贯穿有长方体通槽,长方体通槽与钢筋混凝土底座构成回字形结构,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上安装有若干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内填充有天然贝壳/牡蛎;构建方法包括整体浇注、安装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人工鱼礁在海底很难克服较大海流的影响,稳定性差,容易被较强的海流打翻的难题;解决了现有礁体防沉降性能差,主体结构在海底容易下陷的难题;解决了现有人工鱼礁功能单一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渔业资源恢复和海洋牧场建设领域的人工鱼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鱼礁是用于为海洋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生长和繁育的人造礁体。但是现有的人工鱼礁多为空心框架结构,虽有交流孔可以使海流通过礁体,但是在海底很难克服较大海流的影响,稳定性差,容易被较强的海流打翻。人工鱼礁的底座大多为简单的框架结构,没有稳定防下陷的底座结构设计,仅适用于一些基底较为平缓和稳定的海区,在不够平缓或者以淤泥为主的海底,容易发生下陷。而且现有礁体仅为简单的将其内部填充贝壳类生物作为生物增殖的主要品种,其生物集聚、增殖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的混凝土主体框架,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底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上中间位置贯穿有长方体通槽,长方体通槽与钢筋混凝土底座构成回字形结构,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上安装有若干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内填充有天然贝壳/牡蛎。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包括平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的两排支架,每排支架均包括三根立柱,两排支架的六根立柱构成正方体结构,每排支架的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根横梁将立柱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两排支架之间的同一高度的横梁之间也设有若干辅助横梁,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安装在立柱的上段、中段的相邻的横梁之间以及相邻的辅助横梁之间。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是圆柱形网袋结构。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的高度为0.95m,直径为0.15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尺寸为3m×3m×0.3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底部的凹槽的尺寸为2.54m×2.54m×0.2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的长方体通槽的尺寸为2.54m×0.5m×0.1m。两排支架的六根立柱构成的正方体结构的尺寸为3m×3m×3m。每根立柱的尺寸为0.15m×0.15m×3m。上述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的构建方法,具体步骤为:S1、制备钢筋混凝土底座、混凝土主体框架的整体浇注模具;S2、利用整体浇注模具进行浇注作业,在浇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底座、混凝土主体框架内埋设有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上对应每个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的位置设有供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安装用的预埋件,最后浇注得到钢筋混凝土底座、混凝土主体框架的整体架构;S3、在混凝土主体框架上利用预埋件进行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的安装,并在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内填充天然贝壳/牡蛎。所述预埋件为PVC材质的圆管或者为不锈钢钩钉;当预埋件为PVC材质的圆管时,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依托套装在PVC材质的圆管外并通过连接绳或者不锈钢丝进行固定;当预埋件为不锈钢钩钉时,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直接绑在不锈钢钩钉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混凝土主体框架内的钢筋选用HRB335,钢筋直径12mm,混凝土选用C35强度级别,抗渗设计采用等级S8,钢筋表面涂抹水性防锈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人工鱼礁在海底很难克服较大海流的影响,稳定性差,容易被较强的海流打翻的难题;解决了现有礁体防沉降性能差,主体结构在海底容易下陷的难题;解决了现有人工鱼礁功能单一,自身无法提供初级生产力吸引更大量鱼类集聚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具有一定质量稳固性的钢筋混凝土底座,降低整个礁体的重心,使礁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有效抵抗海流冲击,使礁体不发生滑移、倾覆现象;钢筋混凝土底座、混凝土主体框架采用整体浇注的方式制备,更加方便,而且混凝土的材质,具有耐腐蚀性而且能够保证很好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长方体通槽与钢筋混凝土底座构成回字形结构,底部设有凹槽,边缘是突出的,一开始放到泥沙地的时候是这个边缘先接触受力,慢慢下陷后长方体通槽就会把淤泥聚集起来,聚集起来的淤泥会形成一个反向作用力顶住整个礁体,防止它继续下陷,同时长方体通槽可以让多余的淤泥从留空的地方排出来,可以具有较好的防沉降性能,使该礁体可以应用于更为复杂的海底底质场景。本专利技术的礁体的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与钢筋混凝土底座之间高度为1m,如有沉降发生,会保证礁体的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在海底表面上部,保证生态礁的主要性能不受较大影响;而且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为藻类、贝类、鱼类等提供生长、繁殖、索饵和避敌的良好栖息场所,结构为网格状,内部填充天然贝壳/牡蛎,极大地增加了生物附着的表面积,而天然贝壳/牡蛎也具有良好的集鱼效应和亲物性,完全环保无污染,HDPE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稳定牢固,不会因为长期受力变形导致脱落,礁体透水性和透光性好,结构孔隙率高,生物附着表面积大,大大提高了礁体的生态修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底座底部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筋混凝土底座;2-混凝土主体框架;3-凹槽;4-长方体通槽;5-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6-立柱;7-横梁;8-辅助横梁;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1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的混凝土主体框架2,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底部设有凹槽3,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中间位置贯穿有长方体通槽4,长方体通槽4与钢筋混凝土底座1构成回字形结构,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2上安装有若干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内填充有天然贝壳/牡蛎。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2包括平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的两排支架,每排支架均包括三根立柱6,两排支架的六根立柱6构成正方体结构,每排支架的相邻的两个立柱6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根横梁7将立柱6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两排支架之间的同一高度的横梁7之间也设有若干辅助横梁8,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安装在立柱6的上段、中段的相邻的横梁7之间以及相邻的辅助横梁8之间。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是圆柱形网袋结构。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的高度为0.95m,直径为0.15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的尺寸为3m×3m×0.3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底部的凹槽3的尺寸为2.54m×2.54m×0.2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的长方体通槽4的尺寸为2.54m×0.5m×0.1m。两排支架的六根立柱6构成的正方体结构的尺寸为3m×3m×3m。每根立柱6的尺寸为0.15m×0.15m×3m。上述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的构建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1)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的混凝土主体框架(2),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底部设有凹槽(3),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中间位置贯穿有长方体通槽(4),长方体通槽(4)与钢筋混凝土底座(1)构成回字形结构,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2)上安装有若干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内填充有天然贝壳/牡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1)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的混凝土主体框架(2),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底部设有凹槽(3),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中间位置贯穿有长方体通槽(4),长方体通槽(4)与钢筋混凝土底座(1)构成回字形结构,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2)上安装有若干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内填充有天然贝壳/牡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框架(2)包括平行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的两排支架,每排支架均包括三根立柱(6),两排支架的六根立柱(6)构成正方体结构,每排支架的相邻的两个立柱(6)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根横梁(7)将立柱(6)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两排支架之间的同一高度的横梁(7)之间也设有若干辅助横梁(8),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安装在立柱(6)的上段、中段的相邻的横梁(7)之间以及相邻的辅助横梁(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是圆柱形网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培养基HDPE网笼附着基(5)的高度为0.95m,直径为0.1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的尺寸为3m×3m×0.3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底部的凹槽(3)的尺寸为2.54m×2.54m×0.2m,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的长方体通槽(4)的尺寸为2.54m×0.5m×0.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宝华廖宝林杨小东谢子强覃业曼朱鸣赵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碧海蓝天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