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30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夹持装置,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头,于一个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压力检测薄膜。通过两侧移动夹头可以实现动力电池位置的控制,通过压力检测部分和柔性夹持部分,可以实现夹持力的检测和夹持力的调节,从而实现方形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夹持力和夹持位置的单独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电池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方形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无法准确获得夹具的夹持力,当夹持力较大时,容易对动力电池造成损害;当夹持力较小时,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焊接不良等现象,即夹持力的控制与检测一般没有准确控制,并且传统的压力传感器或者应力应变片不适宜长时间贴附在夹具末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动力电池夹持装置的压力检测薄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头,于第一夹头板的夹持面上设有压力检测薄膜。进一步地,于第二夹板头的夹持面上设有柔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检测薄膜包括压力检测阵列,所述压力检测阵列包括压力传感单元、连接线,所述压力传感单元与连接线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装置包括横向液态合金及纵向液态合金,所述横向液态合金与纵向液态合金垂直。进一步地,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所述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板头分别套接于第一丝杠、第二丝杠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及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驱动电机输出连接主动轮,主动轮外啮合有从动轮,主动轮联动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外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套接于第一丝杆;所述从动轮联动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外啮合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套接于第二丝杆。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一皮带、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二皮带、第四带轮;所述主动轮同轴连接第一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联动,第二带轮同轴联动第一锥齿轮;所述从动轮同轴连接第三带轮,第三带轮与第四带轮通过第二皮带联动,第四带轮同轴联动第三锥齿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压力检测薄膜使得在方形动力电池在夹持固定的时候可以精准地测定其夹持力度,从而实现夹持力地调节。通过两侧移动板移动可以实现动力电池位置的控制,通过压力检测部分和柔性夹持部分,可以实现夹持力的检测,通过调节液态合金的状态,实现夹持力的调节,从而实现方形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夹持力和夹持位置的单独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本技术的夹持压力检测薄膜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动力传动装置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力检测薄膜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柔性装置结构图。101-工作台、102-第二夹头、103-柔性装置、104-第一丝杠、105-方形动力电池、106-夹取机械臂底座、107-第一夹头、108-压力检测薄膜、109-移动板固定座、110-第一转动电机、111-第一连接臂、112-第二转动电机、113-第二连接臂、114-第三转动电机、115-伸缩大臂、116-伸缩小臂、117-夹取机械臂末端连接座、118-夹取机械臂末端卡钳、120-移动板驱动电机、201-驱动电机轴、202-联轴器、203-轴固定支架、204-齿轮轴、205-主动轮、206-第一带轮、207-第一皮带、208-第二带轮、209-第二轴、210-第一锥齿轮、301-第二锥齿轮、302-轴、303-第一级丝杠光轴、304-轴固定支架固定端、305-轴承、306-横向液态合金、307-纵向液态合金、308-压力传感单元、309-连接线、401、410-轴固定支架、402-齿轮轴、403-从齿轮、404-第三带轮、405-第二皮带、406-第四带轮、407-轴、408-第三锥齿轮、409-第四锥齿轮、411-第二级丝杠光轴、412-第二移动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头,于第一夹头板的夹持面上设有压力检测薄膜。通过两侧移动板移动可以实现动力电池位置的控制,通过压力检测部分和柔性夹持部分,可以实现夹持力的检测和夹持力的调节。从而实现方形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夹持力和夹持位置的单独控制。实施例1进一步地,于第二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柔性材料。柔性材料可以保护电池损伤当夹取力过大时。实施例2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薄膜包括压力检测阵列,所述压力检测阵列包括压力传感单元、连接线,所述压力传感单元与连接线相互连接。压力检测装置随着丝杠的转动实现左右移动,同时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寸方形动力电池的夹持固定,以及在夹持固定的过程中,通过压力检测薄膜实现对方形动力电池夹持力度的控制,便于进一步的焊接作业。实施例3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装置包括横向液态合金及纵向液态合金,所述横向液态合金与纵向液态合金垂直。当压力检测薄膜检测到夹持力度过大时,通过加热横向液态合金、纵向液态合金改变柔性调节装置的刚度属性,使其变得柔软从而减小对方形动力电池的夹持力度,降低对方形动力电池的损害。实施例4进一步地,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所述夹持机构的两个夹头分别套接于第一丝杠、第二丝杠上。第一丝杠、第二丝杠通过在两个夹头上左右运动,而实现不同位置的夹持。实施例5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及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驱动电机输出连接主动轮,主动轮外啮合有从动轮,主动轮联动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外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套接于第一丝杆;所述从动轮联动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外啮合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套接于第二丝杆。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运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从动轮通过皮带分别带动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之间的配合,其中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相配合使第一丝杠移动,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之间的配合第二丝杠移动,最终使两个夹头左右移动。实施例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一皮带、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二皮带、第四带轮;所述主动轮同轴连接第一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联动,第二带轮同轴联动第一锥齿轮;所述从动轮同轴连接第三带轮,第三带轮与第四带轮通过第二皮带联动,第四带轮同轴联动第三锥齿轮。驱动电机通过带动带轮、皮带之间的转动,第二带轮同轴联动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外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套接于第一丝杆,第四带轮同轴联动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外啮合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套接于第二丝杆,才能最终使两个夹头移动,从而实现了夹头左右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头,于第一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压力检测薄膜,/n于第二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柔性材料,/n所述的压力检测薄膜包括压力检测阵列,所述压力检测阵列包括压力传感单元、连接线,所述压力传感单元与连接线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头,于第一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压力检测薄膜,
于第二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柔性材料,
所述的压力检测薄膜包括压力检测阵列,所述压力检测阵列包括压力传感单元、连接线,所述压力传感单元与连接线相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包括横向液态合金及纵向液态合金,所述横向液态合金与纵向液态合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所述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板头分别套接于第一丝杠、第二丝杠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淼黄祥虎王俊龚立刚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