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98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包括圆筒形超滤膜本体,所述超滤膜本体包括氯化氯乙烯支撑层,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经编网纤维支撑层和交联聚乙烯醇膜,所述超滤膜本体内径为0.5mm至5mm,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厚度为100微米至500微米,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至少30%的网孔面积大于0.05平方毫米。其具有优异的耐剥离性,维持超滤膜长时间持续高质量分离净化工作,提高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的膜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
技术介绍
超滤技术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平均孔径为3至100nm,具有净化、分离、浓缩溶液等功能。其截留机理主要包括膜的筛分作用和静电作用,过滤介质为超滤膜,在两侧压力差的驱动下,只有低分子量溶质和水能够通过超滤膜,从而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污染加剧,水源水质恶化,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超滤的定义域为截留分子量500至500000左右,相应膜孔径大小的近似值为0.002微米至0.1微米,超滤膜如同筛子,在一定压力下允许溶剂和小于膜孔径的溶质透过,而阻止大于孔径的溶质通过以完成溶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超滤膜具有不对称的微孔结构,分为两层,上层为功能层,具有致密微孔和拦截大分子的功能,下层具有大通孔结构的支撑层,起增大膜强度的作用。然而,一般的中空纤维式超滤膜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拉伸强度,但是,长时间使用工况下,功能层与支撑层易发生剥离现象,影响超滤膜的正常分离精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其具有优异的耐剥离性,维持超滤膜长时间持续高质量分离净化工作,提高超滤膜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包括圆筒形超滤膜本体,所述超滤膜本体包括氯化氯乙烯支撑层,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经编网纤维支撑层和交联聚乙烯醇膜,所述超滤膜本体内径为0.5mm至5mm,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厚度为100微米至500微米,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至少30%的网孔面积大于0.05平方毫米。作为优选,所述交联聚乙烯醇膜与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的厚度比为0.03%至0.2%。作为优选,所述交联聚乙烯醇膜的厚度为1微米至1.5微米。作为优选,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的孔隙率为50%至80%。作为优选,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厚度为150微米至400微米。作为优选,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的经编纤维直径为1微米至100微米。作为优选,所述超滤膜本体内径为1mm至2mm。作为优选,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为尼龙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经编网纤维支撑层至少30%的网孔面积大于0.05平方毫米,使得氯化氯乙烯支撑层的一部分延伸进入网孔中强化形成稳定牢固的结合体,有效的提高了剥离强度,长时间维持高质量分离,延长使用寿命。2.合理设计超滤膜本体内径为0.5mm至5mm,大于0.5mm则减少压损,小于5mm则兼顾适用的膜厚度和膜强度。3.采用氯化氯乙烯支撑层有益于增加孔隙率提高过滤通量,采用交联聚乙烯醇膜有益于实现薄膜化,且耐水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氯化氯乙烯支撑层,2-经编网纤维支撑层,3-交联聚乙烯醇膜,4-网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包括圆筒形超滤膜本体,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厚度为100微米至500微米,优选的,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厚度为150微米至400微米,大于100微米,压缩强度高,小于500微米,压损小。所述超滤膜本体内径为0.5mm至5mm,优选的,所述超滤膜本体内径为1mm至2mm,在膜薄型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压缩强度和破裂强度。所述超滤膜本体包括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和交联聚乙烯醇膜3。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的孔隙率为50%至80%,孔隙率的设计合理,有益于兼顾提高膜强度和过滤通量。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可采用尼龙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进一步的,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的经编纤维直径为1微米至100微米。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至少30%的网孔4面积大于0.05平方毫米,这样有利于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的一部分延伸进入网孔4中强化形成稳定牢固的结合体。所述交联聚乙烯醇膜3与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的厚度比为0.03%至0.2%,优选的,所述交联聚乙烯醇膜3的厚度为1微米至1.5微米。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其特征是:包括圆筒形超滤膜本体,所述超滤膜本体包括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和交联聚乙烯醇膜(3),所述超滤膜本体内径为0.5mm至5mm,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厚度为100微米至500微米,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至少30%的网孔(4)面积大于0.05平方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其特征是:包括圆筒形超滤膜本体,所述超滤膜本体包括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的内外表面分别设有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和交联聚乙烯醇膜(3),所述超滤膜本体内径为0.5mm至5mm,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厚度为100微米至500微米,所述经编网纤维支撑层(2)至少30%的网孔(4)面积大于0.05平方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其特征是:所述交联聚乙烯醇膜(3)与所述氯化氯乙烯支撑层(1)的厚度比为0.03%至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剥离型中空纤维超滤膜,其特征是:所述交联聚乙烯醇膜(3)的厚度为1微米至1.5微米。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勤梁李正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澳科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