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97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包括双层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双层导流板设置在烟道内部且位于喷氨格栅之后;导流板调节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转动机构和定位装置,动力装置和定位装置均设置在烟道外墙,转动机构位于烟道内部且一端穿过烟道外与定位装置连接,双层导流板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动力装置与转动机构连接驱动其工作进行导流片角度的调节;烟气检测装置位于SCR脱硝装置的出口处;动力装置、定位装置和烟气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NH3与烟气混合均匀化与流场均匀化的协同,降低了由于流场及NH3分布不均引起的氨逃逸量,提高了脱硝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属于燃煤电厂SCR脱硝设备

技术介绍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底,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装机容量占全国煤电机组装机容量的92%。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中,目前,在建和新投运的燃煤机组,脱硝装置已成为标配设施。为了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燃煤电厂中多数选择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在锅炉省煤器出口烟道后设立SCR反应器,在320℃~400℃的温度范围下。NH3与烟气中的NOx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有选择性的反映生成N2和水,从而达到脱除烟气中NOx的目的。脱硝效率和氨逃逸是衡量脱硝系统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NH3是否与烟气均匀混合以及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直接决定了脱硝设备的性能。在目前的设计中,为了保证流场均匀性,常常在进入SCR前的弯道处设置导流装置,通过在SCR反应器入口前弯道设置导向叶片来达到均匀流畅的目的,这种固定的导流装置在设计工况下可以取得一定的均流效果,但是当锅炉负荷,煤质发生变化时,只通过固定导流板的设计,往往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其根据设置在脱硝设备出入口的监测点,可实现NH3与烟气混合均匀化与流场均匀化的协同,降低由于流场及NH3分布不均引起的氨逃逸量,提高脱硝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包括双层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双层导流板设置在烟道内部且位于喷氨格栅之后;所述导流板调节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转动机构和定位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定位装置均设置在烟道外墙,转动机构位于烟道内部且一端穿过烟道外与定位装置连接,双层导流板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动力装置与转动机构连接驱动其工作进行双层导流板的导流片角度的调节;所述烟气检测装置位于SCR脱硝装置的出口处;动力装置、定位装置和烟气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定位装置将转动机构的角度信息反馈至控制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控制器与后台大数据系统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控制器与后台大数据系统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双层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呈90°布置,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导流片均可绕转动机构单独转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至少设置3片导流片。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数目根据烟道宽度不同进行调整,第一导流板的高度为H,可转动最大角度为θ,第一导流板导流片与第二导流板导流片之间和第一导流板导流片与烟道前后两侧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大于1.5Hsinθ;第二导流板叶片的高度为L,可转动最大度为δ,第二导流板导流片与第一导流板导流片之间和第二导流板导流片与烟道左右两侧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大于1.5Lsinδ。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控制器位于烟道外部,用于接收转动机构的角度信息并且传输至后台大数据系统,接受后台大数据系统反馈信号后控制导流板调节装置驱动双层导流板转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烟气检测装置由设置在烟气监测网格上的NOx监测传感器、NH3监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采用无线传输协议的方式向控制器输出监测信号。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烟气监测网格在SCR脱硝装置SCR催化剂的上面和下面各布置一层,且采取等距方形网格划分的方式布置。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SCR脱硝装置SCR催化剂上面的烟气监测网格上且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不少于3x3个;所述NOx监测传感器和/或NH3监测传感器设置在SCR脱硝装置SCR催化剂下面的烟气监测网格上且NOx监测传感器和/或NH3监测传感器的数量不少于3x3个。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通过在喷氨格栅之后的SCR入口烟道中设置两层垂直布置的导流板,实现了对烟气流场两个维度的调节,改变了以往导流板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调节的局限性,可以使得进入SCR反应装置的烟气实现更高程度的均匀化,更好的与催化剂层接触反应;通过本技术设计的装置的控制器与后台大数据系统连接,可以实时更新调整数据,根据检测的烟气数据实时动态调节,降低了氨逃逸量,提高了脱硝效率。本技术根据设置在脱硝设备出入口的监测点,可实现NH3与烟气混合均匀化与流场均匀化的协同,降低了由于流场及NH3分布不均引起的氨逃逸量,提高了脱硝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板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导流板导流片转动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导流板导流片转动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烟气检测装置的测点安装位置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装置的电连接示意图。图中,1-双层导流板;2-导流板调节装置;21-转动机构;22-动力装置;23-定位装置;3-烟气检测装置;4-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包括双层导流板1、导流板调节装置2、烟气检测装置3和控制器4;所述双层导流板1设置在SCR脱硝装置烟道内部且位于喷氨格栅之后;所述导流板调节装置2包括转动机构21、动力装置22和定位装置23,所述动力装置22和定位装置23均设置在烟道外墙,转动机构21位于烟道内部且一端穿过烟道外与定位装置23连接,双层导流板21设置在转动机构21上,动力装置22与转动机构21连接驱动其工作进行双层导流板1的导流片角度的调节;所述烟气检测装置3位于SCR脱硝装置的出口处;动力装置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层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双层导流板设置在烟道内部且位于喷氨格栅之后;所述导流板调节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转动机构和定位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定位装置均设置在烟道外墙,转动机构位于烟道内部且一端穿过烟道外与定位装置连接,双层导流板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动力装置与转动机构连接驱动其工作进行双层导流板的导流片角度的调节;所述烟气检测装置位于SCR脱硝装置的出口处;动力装置、定位装置和烟气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定位装置将转动机构的角度信息反馈至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层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双层导流板设置在烟道内部且位于喷氨格栅之后;所述导流板调节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转动机构和定位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定位装置均设置在烟道外墙,转动机构位于烟道内部且一端穿过烟道外与定位装置连接,双层导流板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动力装置与转动机构连接驱动其工作进行双层导流板的导流片角度的调节;所述烟气检测装置位于SCR脱硝装置的出口处;动力装置、定位装置和烟气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定位装置将转动机构的角度信息反馈至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与后台大数据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双层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呈90°布置,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导流片均可绕转动机构单独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至少设置3片导流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SCR脱硝装置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导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数目根据烟道宽度不同进行调整,第一导流板的高度为H,可转动最大角度为θ,第一导流板导流片与第二导流板导流片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文黄晓明廖立张苗李伟华孙奉仲郑鹏颜鲁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九江发电有限公司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