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105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脱硫塔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内靠近烟气进口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内远离烟气进口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远离烟气进口的烟气流量更大,需要更多的喷淋脱硫液与烟气充分接触,靠近烟气进口的烟气流量小,只需要较少的喷淋量即可满足传热传质过程的需求;从而改善了脱硫塔内的喷淋场,满足了脱硫塔内部烟气与喷淋脱硫液的最优匹配,提高了脱硫喷淋塔的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湿法脱硫
,尤其是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所采用的主流脱硫技术是在脱硫塔中湿法逆流喷淋脱硫,脱硫塔中的喷嘴的常规设计为喷嘴在脱硫塔上部横截面内均匀布置,在脱硫塔的不同半径处均为等距离布置,这样的等距离布置方式保证了喷淋的脱硫液在整个横截面上的均匀分布。但是,烟气从位于脱硫塔侧壁上的烟气进口(仅此一个烟气进口,为单烟气进口)进入塔内,造成在脱硫塔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上烟气流场是不均匀分布的,远离烟气进口一侧的烟气流量大于靠近烟气进口一侧的烟气流量,而且随着火力发电厂的机组容量的增大,脱硫塔的直径及其横截面积也越来越大,对1000MW机组而言,脱硫塔直径约20米,会大大增加脱硫塔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上烟气流场的不均匀程度。因此,脱硫塔内SO2吸收区域中的脱硫液喷淋场和烟气流场是不匹配的,势必会影响烟气和脱硫液的均匀、充分接触,使气、液的有效传质面积减小,导致脱硫塔的脱硫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以克服现有脱硫塔内的喷嘴布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脱硫塔内喷嘴的一种新型布置方式,使塔内喷淋场适合烟气流场的分布规律,提高烟气和脱硫液接触的均匀性和充分度,提高脱硫塔的脱硫效率,达到塔内烟气流场与脱硫液喷淋场的最佳匹配。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所述脱硫塔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内靠近烟气进口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内远离烟气进口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优选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将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弓形面,Ⅰ区的最大宽度L1为:D/5≤L1≤D/3;两条平行的直线之间的区域为Ⅱ区,Ⅱ区的宽度L2为:(L1+L2)≤3D/4;Ⅲ区为弓形面,Ⅲ区的最大宽度L3为:(L1+L2+L3)=D;其中D为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的直径。优选的,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1.15δ≤d1≤1.3δ;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0.9δ≤d2≤1.05δ;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0.75δ≤d3<0.9δ;其中δ是脱硫塔内喷嘴采取均匀布置方式时的设计喷嘴间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所述脱硫塔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内靠近烟气进口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内远离烟气进口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锅炉排出的烟气进入脱硫塔喷淋区域中后放热吸湿并与喷淋脱硫液中的吸收剂发生传热传质过程,单烟气进口的进烟方式造成脱硫塔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上烟气流场是不均匀分布的,远离烟气进口的一侧烟气流量更大,放热吸湿能力大,烟气中携带SO2多,需要更多的喷淋脱硫液与烟气充分接触,以提供足够的烟气放热吸湿所用的水分以及SO2吸收反应所用的吸收剂;靠近烟气进口的一侧烟气流量小,只需要较少的喷淋量即可满足传热传质过程的需求。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喷嘴的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改善了脱硫塔内的喷淋场,满足了脱硫塔内部烟气与喷淋脱硫液的最优匹配,提高了脱硫喷淋塔的脱硫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脱硫塔呈竖直向姿态);图2为图1中的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上的喷嘴布置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脱硫塔,2烟气进口,3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所述脱硫塔1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3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所述脱硫塔1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1内靠近烟气进口2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1内远离烟气进口2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中,两条平行的直线将所述脱硫塔1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弓形面,Ⅰ区的最大宽度L1为:D/5≤L1≤D/3;两条平行的直线之间的区域为Ⅱ区,Ⅱ区的宽度L2为:(L1+L2)≤3D/4;Ⅲ区为弓形面,Ⅲ区的最大宽度L3为:(L1+L2+L3)=D;其中D为脱硫塔1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的直径。本申请中,所述脱硫塔1内包括从上到下的多个喷淋层(图1中总共包括3层的喷淋层),不同的喷淋层中的Ⅰ区、Ⅱ区或Ⅲ区的面积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中,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1.15δ≤d1≤1.3δ;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0.9δ≤d2≤1.05δ;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0.75δ≤d3<0.9δ;其中δ是脱硫塔1内喷嘴3采取均匀布置方式时的设计喷嘴3间距。本申请中,所述脱硫塔1内包括从上到下的多个喷淋层(图1中总共包括3层的喷淋层),不同的喷淋层中的但都位于Ⅰ区中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的喷淋层中的但都位于Ⅱ区中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的喷淋层中的但都位于Ⅲ区中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或不同。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所述脱硫塔1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3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两条平行的直线将所述脱硫塔1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弓形面,Ⅰ区的最大宽度L1为:L1=D/4;两条平行的直线之间的区域为Ⅱ区,Ⅱ区的宽度L2为:L2=2D/4;Ⅲ区为弓形面,Ⅲ区的最大宽度L3为:L3=D/4;其中D为脱硫塔1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的直径;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d1=1.2δ;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3之间的间距:d2=0.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n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内靠近烟气进口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内远离烟气进口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n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
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内靠近烟气进口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内远离烟气进口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
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平行的直线将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
Ⅰ区为弓形面,Ⅰ区的最大宽度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文黄晓明敖员红傅小俊沈勤孙奉仲陆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九江发电有限公司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