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9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涉及大气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外壳内为处理腔,其底部设加热底腔、加热侧腔、第一加热柱和第二加热柱,内部均设加热丝;加热底腔上方设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均与进气管连通;处理腔上端电机腔内设搅拌电机,其连接搅拌主轴和转动盘;转动盘接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均设搅拌桨;电机腔与处理腔侧壁间设第一滤板,其上方设海绵层、除雾器、干燥层;外壳顶壁设出气口;第一滤板下方设喷头;处理腔经出液管、出液泵接储液池;储液池接供液泵、供液管,供液管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引至海绵层处,第二支管与喷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个阶段的碱液处理提高反应的完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气污染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气污染处理
,具体是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汽车的逐渐增多,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的保护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越来越多的排放至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保护大气环境,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除了限制车辆同行和限制工业活动排放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治理。现有技术中治理大气污染的设备很多,但是大多数设备对被污染的大气处理的不够彻底;现有的大气处理装置中,污染的大气通入到碱液中处理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污染的气体没有完全和碱液进行反应而直接排走的情况,导致大气污染处理的不彻底,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大气污染处理设备存在的污染大气与碱液反应不完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底壁设置有加热底腔,所述处理腔的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加热侧腔,所述加热侧腔环绕所述处理腔一周;所述加热底腔上方设置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热柱和第二加热柱,若干所述第一加热柱排列成第一加热环,若干所述第二加热柱排列成第二加热环,所述第二加热环环绕在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外周;所述加热底腔、加热侧腔、第一加热柱和第二加热柱的内部均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底腔上方设置有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所述第一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内部,所述第二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之间,所述第三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环与加热侧腔之间;所述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上均设有布气孔;所述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均与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引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处理腔的上端设置电机腔,所述电机腔内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向下伸出所述电机腔并连接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处理腔的侧壁之间留有过气缝隙;所述转动盘的下方连接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一加热环内侧,所述第二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之间,所述第三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二加热环与加热侧腔之间;所述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上均设有搅拌桨;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处理腔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上方设置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上方设置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上方设置干燥层;所述外壳的顶壁上设置出气口;所述第一滤板的下方设置若干喷头;所述处理腔的下端经出液管与储液池连通,所述出液管上设置出液泵;所述储液池连接供液泵,所述供液泵连接供液管,所述供液管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引至所述处理腔内的海绵层处,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支管引至所述处理腔内并与各所述喷头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第二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包括若干内喷头和若干外喷头;若干所述内喷头环绕在所述搅拌主轴的外周,所述内喷头的出水方向朝向所述过气缝隙;若干所述外喷头环绕在若干所述内喷头的外周,所述外喷头的出水方向朝向所述转动盘。进一步地,所述内喷头设置在所述电机腔的下方;所述外喷头设置在所述处理腔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盘的上表面为锥形面,所述搅拌主轴与所述锥形面的顶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处理腔与所述出液泵之间的出液管上设置过滤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处设置第二滤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板、海绵层、除雾器和干燥层均为环形结构,环绕在所述电机腔的外周。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和第二滤板均为环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加热丝,可对碱液进行加热,保证合适的反应温度;加热丝分布在第一加热柱、第二加热柱、加热底腔和加热侧腔内,使得内部温度更加均匀。各布气管和搅拌杆分布在第一加热环、第二加热环和加热侧腔间的间隔处,使得布气和搅拌更加均匀。与碱液反应后的气体向上再由喷头喷淋的碱液进行处理,提高反应效率。海绵层存储碱液,最后再对气体进行反应处理。三个阶段的碱液处理提高反应的完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处理腔底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2、处理腔;3、加热底腔;4、加热侧腔;5、第一加热柱;6、第二加热柱;7、加热丝;8、第一布气管;9、第二布气管;10、第三布气管;11、布气孔;12、进气管;13、电机腔;14、搅拌电机;15、搅拌主轴;16、转动盘;17、过气缝隙;18、第一搅拌杆;19、第二搅拌杆;20、第三搅拌杆;21、搅拌桨;22、第一滤板;23、海绵层;24、除雾器;25、干燥层;26、出气口;27、第二滤板;28、内喷头;29、外喷头;30、出液管;31、储液池;32、出液泵;33、供液泵;34、供液管;35、第一支管;36、第二支管;37、第一控制阀;38、第二控制阀;39、锥形面;40、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大气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为处理腔2,这里的处理腔2为圆柱形。所述处理腔2的底壁设置有加热底腔3,所述处理腔2的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加热侧腔4,所述加热侧腔4环绕所述处理腔一周。所述加热底腔3上方设置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热柱5和第二加热柱6,这里共设置四根第一加热柱5和八根第二加热柱6。若干所述第一加热柱5排列成第一加热环,若干所述第二加热柱6排列成第二加热环,所述第二加热环环绕在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外周。所述加热底腔3、加热侧腔4、第一加热柱5和第二加热柱6的内部均设置有加热丝7,加热丝7可接外部供电设备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底腔3上方设置有第一布气管8、第二布气管9和第三布气管10,这里,第一布气管8、第二布气管9和第三布气管10均为环状。所述第一布气管8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内部,所述第二布气管9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之间,所述第三布气管10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环与加热侧腔4之间。所述第一布气管8、第二布气管9和第三布气管10上均设有布气孔11。所述第一布气管8、第二布气管9和第三布气管10均与进气管12连通,所述进气管12引至所述外壳1的外部,进气管12用于通入污染气体。所述处理腔2的上端设置电机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底壁设置有加热底腔,所述处理腔的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加热侧腔,所述加热侧腔环绕所述处理腔一周;所述加热底腔上方设置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热柱和第二加热柱,若干所述第一加热柱排列成第一加热环,若干所述第二加热柱排列成第二加热环,所述第二加热环环绕在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外周;所述加热底腔、加热侧腔、第一加热柱和第二加热柱的内部均设置有加热丝;/n所述加热底腔上方设置有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所述第一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内部,所述第二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之间,所述第三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环与加热侧腔之间;所述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上均设有布气孔;所述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均与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引至所述外壳的外部;/n所述处理腔的上端设置电机腔,所述电机腔内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向下伸出所述电机腔并连接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处理腔的侧壁之间留有过气缝隙;所述转动盘的下方连接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一加热环内侧,所述第二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之间,所述第三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二加热环与加热侧腔之间;所述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上均设有搅拌桨;/n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处理腔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上方设置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上方设置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上方设置干燥层;所述外壳的顶壁上设置出气口;/n所述第一滤板的下方设置若干喷头;/n所述处理腔的下端经出液管与储液池连通,所述出液管上设置出液泵;所述储液池连接供液泵,所述供液泵连接供液管,所述供液管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引至所述处理腔内的海绵层处,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支管引至所述处理腔内并与各所述喷头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第二控制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为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底壁设置有加热底腔,所述处理腔的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加热侧腔,所述加热侧腔环绕所述处理腔一周;所述加热底腔上方设置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热柱和第二加热柱,若干所述第一加热柱排列成第一加热环,若干所述第二加热柱排列成第二加热环,所述第二加热环环绕在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外周;所述加热底腔、加热侧腔、第一加热柱和第二加热柱的内部均设置有加热丝;
所述加热底腔上方设置有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所述第一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的内部,所述第二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之间,所述第三布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环与加热侧腔之间;所述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上均设有布气孔;所述第一布气管、第二布气管和第三布气管均与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引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所述处理腔的上端设置电机腔,所述电机腔内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向下伸出所述电机腔并连接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处理腔的侧壁之间留有过气缝隙;所述转动盘的下方连接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一加热环内侧,所述第二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之间,所述第三搅拌杆伸入所述第二加热环与加热侧腔之间;所述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第三搅拌杆上均设有搅拌桨;
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处理腔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上方设置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上方设置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上方设置干燥层;所述外壳的顶壁上设置出气口;
所述第一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红周广宇许英周婕霍婵汤亚宸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普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