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发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890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发球机,包括: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间隔地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能够转动,以对经过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球体进行挤压以发射球体;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第二间距调整电机,第一间距调整电机驱动第一挤球轮,第二间距调整电机驱动第二挤球轮,通过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第二间距调整电机对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得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适应所通过的球体的直径;以及支撑装置,支撑第一挤球轮和第二挤球轮以及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和第二间距调整电机,并且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的间距被调整时,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在支撑装置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发球机
本公开属于发球机
,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发球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发球机大多可以模仿专业运动员发出不同力度、不同角度、不同弧度、不同难度的球。但是此类发球机发射的球类种类单一,其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发射的球半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发球机,本公开的智能发球机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发球机,包括: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间隔地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能够转动,以对经过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球体进行挤压以发射球体;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第二间距调整电机,第一间距调整电机驱动第一挤球轮并且第二间距调整电机驱动第二挤球轮,通过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第二间距调整电机对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使得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适应所通过的球体的直径;以及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支撑第一挤球轮和第二挤球轮以及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和第二间距调整电机,并且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的间距被调整时,第一挤球轮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发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间隔地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能够转动,以对经过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球体进行挤压以发射所述球体;/n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第二间距调整电机,所述第一间距调整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挤球轮并且所述第二间距调整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挤球轮,通过所述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所述第二间距调整电机对所述第一挤球轮及所述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适应所通过的球体的直径;以及/n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支撑第一挤球轮和第二挤球轮以及所述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和第二间距调整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发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间隔地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能够转动,以对经过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球体进行挤压以发射所述球体;
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第二间距调整电机,所述第一间距调整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挤球轮并且所述第二间距调整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挤球轮,通过所述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及所述第二间距调整电机对所述第一挤球轮及所述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之间的间距适应所通过的球体的直径;以及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支撑第一挤球轮和第二挤球轮以及所述第一间距调整电机和第二间距调整电机,并且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的间距被调整时,所述第一挤球轮及第二挤球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发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入球板和球桶,所述搅拌入球板配置在所述球桶内;所述球桶接收球体,所述搅拌入球板对所述球桶内的球体进行搅拌,使得球体移动至所述第一挤球轮和所述第二挤球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发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球轮和第二挤球轮之间配置发球管,球体移动至所述第一挤球轮和第二挤球轮之间后,进入所述发球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发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球电机,所述入球电机对所述搅拌入球板进行驱动,使得所述搅拌入球板推动球体进入所述发球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发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球电机,所述推球电机对所述发球管中的球体施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翔徐顺林春朱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