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虹专利>正文

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82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该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器内部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气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并经所述容器上方的开口穿出的活塞杆;所述容器壁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有出气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壁上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吸引管,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下方的开口的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携带较为方便,操作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并且可以避免出现急救中断的现象发生,满足野外急救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救护器械
,尤其涉及到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在医疗救护领域,普遍使用吸引器用于危重患者的吸痰和手术过程中腹腔气液的吸引,它体积大,使用交流电源,主要用于临床医疗,而对于军事训练野外急救场合,由于多为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受条件所限急救地点无交流电源,所以这种吸引器无法使用。因此,军事训练野外急救场合急需一种不依赖于交流电源的新型吸引装置。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该装置适用于野外急救环境,解决无外用电源情况下的野外救护,解决吸痰、吸气、吸液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该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器内部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用于自所述下腔室向所述上腔室进气的进气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并经所述容器上方的开口穿出的活塞杆;所述容器壁上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外部空间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有用于自所述上腔室向外部空间出气的出气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壁上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吸引管,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下方的开口的密封盖。优选的,所述容器上方的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活塞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出气孔内位于所述出气单向阀的外侧设有防尘滤网。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为锥形的橡胶密封塞。优选的,所述容器的底部围绕所述容器下方的开口至少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脚。优选的,每个支撑脚均呈倒棱锥状。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携带较为方便,操作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并且可以避免出现急救中断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的仰视图。图中:1-容器;2-隔板;3-上腔室;4-下腔室;5-通孔;6-进气单向阀;7-活塞;8-活塞杆;9-出气孔;10-出气单向阀;11-吸引管;12-密封盖;13-防尘滤网;14-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用于野外急救场合使用,由于目前医疗救护领域所使用的吸引器体积较大,而且需要使用交流电源,其主要用于临床医疗,受条件所限,野外急救地点无交流电源,所以这种吸引器无法使用。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容器1,该容器1内部设有隔板2,隔板2固定在容器1内部并将容器1内部分隔为上腔室3和下腔室4。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容器1可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圆形筒状容器,而隔板2可为与容器1一体固定连接的圆形的硬质塑料板。继续参考图1,隔板2上设有连通上腔室3和下腔室4的通孔5,通孔5内设有用于自下腔室4向上腔室3进气的进气单向阀6,进气单向阀6固定安装在通孔5内。此外,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上腔室3内部的活塞7,以及与活塞7固定连接并经容器1上方的开口穿出的活塞杆8。活塞7具体为橡胶材质的活塞,并且活塞7与上腔室3的腔壁密封接触,同时,在设置时,使容器1上方的开口的直径小于活塞7的直径,具体可与活塞杆8的杆径相匹配。进一步的,在容器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上腔室3和外部空间的出气孔9,出气孔9开设在位于上腔室3下部的位置,请结合图2,还在出气孔9内设有一个用于自上腔室3向外部空间出气的出气单向阀10,出气单向阀10固定安装在出气孔9内,同时,在出气孔9内位于出气单向阀10的外侧设有一个防尘滤网13。继续参考图1,本申请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容器1的侧壁上并与下腔室4连通的吸引管11,以及用于封闭容器1下方的开口的密封盖12。密封盖12为锥形的橡胶密封塞,塞入容器1下方的开口后,能够密封容器1下方的开口。而吸引管11具体可采用柔软的医用塑料管,一端固定连接在容器1的侧壁上并与下腔室4连通,另一端用于急救时吸痰、吸气或吸液使用。吸引管11与容器1连接的一端处于下腔室4上部的位置。当然,在另外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容器1的侧壁上在上述固定吸引管11的位置上固定一个用于与吸引管11可拆卸连接的接头,所述接头可为硬质的医用塑料管,将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在容器1的侧壁上,使所述接头一端外露在下腔室4的腔壁外,另一端延伸至下腔室4内,外露在下腔室4腔壁外的一端与吸引管11的一端可拆卸密封插接即可。请继续参考图1并结合图4,在容器1的底部围绕容器1下方的开口至少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脚14,每个支撑脚14均呈倒棱锥状,并且每个支撑脚14上端与容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支撑脚14下端呈棱锥状。支撑脚14具体可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并且可以是与容器1的底部一体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在每个支撑脚14的外部包裹一层金属外壳,这样放置本装置在野外地面时,便于支撑脚14部分插入地面而放置稳定。在其它另外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使用圆环形的支撑环替代支撑脚14,所述支撑环为硬质塑料制成,环绕容器1下方的开口设置,并且所述支撑环与容器底部一体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支撑环也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支撑稳定的作用。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支撑脚14或所述支撑环将本装置支撑放稳,通过支撑脚14或所述支撑环可以将本装置快速的支撑放稳,然后使用吸引管11远离容器1的一端插入患者口腔,而后通过活塞杆8带动活塞7在上腔室3内上下运动,由于容器1下方的开口被密封盖12密封,所以活塞7在上腔室3内上下运动时,可以通过进气单向阀6将下腔室4内的空气吸到上腔室3中,并通过出气单向阀10将吸入上腔室3的空气排出上腔室3外,从而使下腔室4形成负压状态,进而通过吸引管11实现为患者吸痰、吸气或吸液至下腔室4中的效果,最终完成野外急救工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携带时较为方便,打开密封盖12,通过容器1下方的开口排痰排液,操作起来也较为方便,并且,密封盖12密封容器1下方的开口,在急救过程中,由于下腔室4形成负压状态,密封盖12也更加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器内部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用于自所述下腔室向所述上腔室进气的进气单向阀;还包括/n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并经所述容器上方的开口穿出的活塞杆;所述容器壁上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外部空间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有用于自所述上腔室向外部空间出气的出气单向阀;还包括/n设置在所述容器壁上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吸引管,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下方的开口的密封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军事训练野外救护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器内部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用于自所述下腔室向所述上腔室进气的进气单向阀;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并经所述容器上方的开口穿出的活塞杆;所述容器壁上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外部空间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有用于自所述上腔室向外部空间出气的出气单向阀;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容器壁上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吸引管,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下方的开口的密封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虹
申请(专利权)人:施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