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装置和睡眠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75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柔性压敏传感器、第一声音传感器、充放气组件以及气囊;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一端;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气囊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外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睡眠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整装置能够防止用户持续打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整装置和睡眠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与信息
,尤其是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和睡眠设备。
技术介绍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高低,既影响身心健康,又直接决定了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晚上睡觉时打鼾,不仅会影响枕边人的睡眠质量,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打鼾会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轻者导致早晨起来头痛,头昏,重者可能诱发高血压、心率失常等疾病。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设备无法防止用户持续打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和睡眠设备,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设备无法实现防止用户持续打鼾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柔性压敏传感器、第一声音传感器、充放气组件以及气囊;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一端;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气囊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外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之间;所述振动组件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四端。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内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五端。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充放气组件上;所述消音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六端。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声音传感器;所述第二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外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四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第四表面和第二表面为所述气囊上相对的两个面;所述第二声音传感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七端。可选地,所述充放气组件包括:气泵、电磁阀、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以及第三气管;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八端,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第一气口、第二气口以及第三气口;所述气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九端,所述气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口;所述第二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二气口,所述第二气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囊的进气口;所述第三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囊的出气口,所述第三气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三气口。可选地,所述电磁阀包括:阀杆组件、容纳部件以及活塞;所述阀杆组件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八端,所述阀杆组件沿轴向部分伸入所述容纳部件;活塞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件内部,且所述第一气口、所述第二气口以及所述第三气口均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件上;所述活塞在所述阀杆组件的作用下沿所述阀杆组件的第一轴,轴向运动以堵住所述第一气口、所述第二气口或所述第三气口。可选地,所述阀杆组件包括:活塞杆、电磁组件、弹性组件以及金属定位组件;所述电磁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所述电磁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电磁组件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八端;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金属定位组件;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活塞,且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第一轴伸出所述容纳部件。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组件、第二电源组件和显示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源组件包括原电池,所述原电池的第一极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十端,所述原电池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二电源组件包括蓄电池和充电组件,所述蓄电池的第一极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一端,所述蓄电池的第二极接地;所述充电组件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第一极,使外接电源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组件给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气囊的外部,且在靠近所述气囊的第五表面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所述显示组件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二端。一种睡眠设备,所述睡眠设备包括:填充层和上述任一项的调整装置;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气囊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填充层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使所述填充层和所述气囊之间磁性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调整装置和睡眠设备,该调整装置包括处理器、柔性压敏传感器、第一声音传感器、充放气组件以及气囊;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柔性压敏传感器,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声音传感器,处理器的第三端连接充放气组件的第一端;柔性压敏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气囊的第一表面的一侧;第一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气囊的外部,且与气囊的第二表面连接;充放气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气囊;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邻,如此,处理器可以基于柔性压敏传感器发送的第一压力信息控制第一声音传感器工作,并基于第一声音传感器发送的第一声音信息,控制气囊充气或放气,从而实现了对气囊内气压的调整,改变了气囊的高度,使用户枕在气囊上时,通过气囊高度的变化防止用户持续打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整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装置中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本技术实施例”或“前述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或“在前述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应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中的处理器与任一组件或器件连接,可以为处理器与任一组件或器件之间电连接,电连接可以为两者之间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其它电路连接,其它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变压电路和/或滤波电路等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参照图1所示,调整装置1包括处理器11、柔性压敏传感器12、第一声音传感器13、充放气组件14以及气囊15。处理器11的第一端连接柔性压敏传感器12,处理器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声音传感器13,处理器11的第三端连接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柔性压敏传感器、第一声音传感器、充放气组件以及气囊;/n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一端;/n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气囊的第一表面的一侧;/n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外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二表面连接;/n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柔性压敏传感器、第一声音传感器、充放气组件以及气囊;
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一端;
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气囊的第一表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外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二表面连接;
所述充放气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振动组件;
所述振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柔性压敏传感器之间;
所述振动组件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四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内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
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五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消音器;
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充放气组件上;
所述消音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六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声音传感器;
所述第二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外部,且与所述气囊的第四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第四表面和第二表面为所述气囊上相对的两个面;
所述第二声音传感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七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组件包括:气泵、电磁阀、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以及第三气管;
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八端,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第一气口、第二气口以及第三气口;
所述气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九端,所述气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口;
所述第二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二气口,所述第二气管的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元新胡建华龙渊
申请(专利权)人: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