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怀山专利>正文

一种腰椎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74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和气囊;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牵引器本体内;所述牵引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锁紧装置包括框体、上T形柱、下T形柱、上弹簧、下弹簧、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上按动块和下按动块;框体设有中空腔以及呈上下对称布置的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腰椎牵引器时刻与人体腰部的紧密贴合,避免了腰椎牵引器的两端连接后的滑移走位或者脱落,保证了腰椎牵引器对人体腰部的效用,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牵引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腰椎牵引器。
技术介绍
腰椎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者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腰椎牵引器是非手术治疗中治疗腰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血液案子、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等。目前,现有的腰椎牵引器的两端通常设置魔术贴,通过腰椎牵引器两端的魔术贴粘合,从而将腰椎牵引器固定在人体的腰部;但是,人们在走动或者腰部运动时,腰椎牵引器的魔术贴很容易滑移走位或者直接脱落,导致腰椎牵引器不能和人体要的腰部紧密贴合,从而降低了腰椎牵引器的效用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腰椎牵引器,可以保证腰椎牵引器时刻与人体腰部的紧密贴合,避免了腰椎牵引器的两端连接后的滑移走位或者脱落,保证了腰椎牵引器对人体腰部的效用,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和气囊;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牵引器本体内;所述牵引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锁紧装置包括框体、上T形柱、下T形柱、上弹簧、下弹簧、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上按动块和下按动块;框体设有中空腔以及呈上下对称布置的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上T形柱的纵向杆穿过框体和上放置腔,使上T形柱的纵向杆的下端突出中空腔的上端面,上T形柱的纵向杆的下端设有上挡板,上挡板与上放置腔的下端面贴合,上弹簧套设在上T形柱的纵向杆上,使上弹簧的一端与上挡板接触,上弹簧的另一端与上放置腔的上端面接触;下T形柱的纵向杆穿过框体和下放置腔,使下T形柱的纵向杆的上端突出中空腔的下端面,下T形柱的纵向杆的上端设有下挡板,下挡板与下放置腔的上端面贴合,下弹簧套设在下T形柱的纵向杆上,使下弹簧的一端与下挡板接触,下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放置腔的下端面接触;上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下T形柱的横板和框体与上T形柱的横板连接,上连接杆与下T形柱和框体可相对滑动连接,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按动块连接;下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上T形柱的横板和框体与下T形柱的横板连接,下连接杆与上T形柱和框体可相对滑动连接,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按动块连接;连接板条的上端面设有多个上连接孔,连接板条的下端面设有多个下连接孔,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呈上下对称布置,连接板条插设在框体的中空腔内,上T形柱的纵向柱和下T形柱的纵向柱分别嵌设在连接板条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使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连接。本技术摒弃了传统腰椎牵引器的魔术贴设计,通过对锁紧装置的各器件的设计,当按动上按动块和下按动块,在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的作用下,上T形柱和下T形柱相对远离运动,此时上T形柱的纵向杆向上放置腔回缩,下T形柱的纵向杆向下放置腔回缩;当松开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的作用力时,上T形柱的纵向杆和下T形柱的纵向杆分别在上弹簧和下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至起始位置。当给上按动块和下按动块施加压力时,上T形柱的纵向杆和下T形柱的纵向杆各自向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回缩;此时,将连接板条插进框体的中空腔内,保持牵引器本体与人体腰部的紧密贴合,然后松开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的作用力,上T形柱的纵向杆嵌设在连接板条的上连接孔内,下T形柱的纵向柱嵌设在连接板条的下连接孔,从而实现了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紧密连接,保证了腰椎牵引器时刻与人体腰部的紧密贴合,避免了腰椎牵引器的两端连接后的滑移走位或者脱落,保证了腰椎牵引器对人体腰部的效用,提高了实用性。优选地,所述牵引器本体内埋设有气管,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囊。充气囊的设计便于人们根据需要向气囊充气。优选地,所述气管与充气囊的连接处设有气阀,旋松气阀可以进行充气和放气。优选地,所述充气囊的尾部设有阀门,阀门可进气或者出气。优选地,所述框体上对应连接板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限位环,有效地避免了连接板条在框体的中空腔内随意偏移。优选地,所述牵引器本体的内侧设有透气层,透气层的内侧设有软质面料层。透气层的设计,提高了牵引器本体与人体接触后的透气性;软质面料层的设计,保证了牵引器本体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优选地,所述上T形柱的纵向杆的下端呈球形,便于上T形柱的纵向杆与连接板条的上连接的配合。优选地,所述下T形柱的纵向杆的上端呈球形,便于下T形柱的纵向杆与连接板条的下连接的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摒弃了传统腰椎牵引器的魔术贴设计,通过对锁紧装置的各器件的设计,当给上按动块和下按动块施加压力再松开时,可实现了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紧密连接,保证了腰椎牵引器时刻与人体腰部的紧密贴合,避免了腰椎牵引器的两端连接后的滑移走位或者脱落,保证了腰椎牵引器对人体腰部的效用,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器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器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实施例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附图中,1-牵引器本体,11-透气层,12-软质面料层,2-气囊,3-锁紧装置,31-框体,311-中空腔,312-上放置腔,313-下放置腔,314-限位环,32-上T形柱,321-上挡板,33-下T形柱,331-下挡板,34-上弹簧,35-下弹簧,36-下连接杆,37-上连接杆,38-上按动块,39-下按动块,4-连接板条,41-上连接孔,42-下连接孔,5-充气囊,51-气管,52-气阀,53-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腰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1和气囊2;气囊2置于牵引器本体1内;牵引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装置3和连接板条4。牵引器本体1内埋设有气管51,气管51的一端与气囊2连通,气管51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囊5。充气囊5的设计便于人们根据需要向气囊2充气。气管51与充气囊5的连接处设有气阀52,旋松气阀52可以进行充气和放气。充气囊5的尾部设有阀门53,阀门53可进气或者出气。牵引器本体1的内侧设有透气层11,透气层11的内侧设有软质面料层12。透气层11的设计,提高了牵引器本体1与人体接触后的透气性;软质面料层12的设计,保证了牵引器本体1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锁紧装置3包括框体31、上T形柱32、下T形柱33、上弹簧34、下弹簧35、下连接杆36、上连接杆37、上按动块38和下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器本体和气囊;/n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牵引器本体内;/n所述牵引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锁紧装置包括框体、上T形柱、下T形柱、上弹簧、下弹簧、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上按动块和下按动块;框体设有中空腔以及呈上下对称布置的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n上T形柱的纵向杆穿过框体和上放置腔,使上T形柱的纵向杆的下端突出中空腔的上端面,上T形柱的纵向杆的下端设有上挡板,上挡板与上放置腔的下端面贴合,上弹簧套设在上T形柱的纵向杆上,使上弹簧的一端与上挡板接触,上弹簧的另一端与上放置腔的上端面接触;/n下T形柱的纵向杆穿过框体和下放置腔,使下T形柱的纵向杆的上端突出中空腔的下端面,下T形柱的纵向杆的上端设有下挡板,下挡板与下放置腔的上端面贴合,下弹簧套设在下T形柱的纵向杆上,使下弹簧的一端与下挡板接触,下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放置腔的下端面接触;/n上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下T形柱的横板和框体与上T形柱的横板连接,上连接杆与下T形柱和框体可相对滑动连接,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按动块连接;/n下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上T形柱的横板和框体与下T形柱的横板连接,下连接杆与上T形柱和框体可相对滑动连接,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按动块连接;/n连接板条的上端面设有多个上连接孔,连接板条的下端面设有多个下连接孔,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呈上下对称布置,连接板条插设在框体的中空腔内,上T形柱的纵向柱和下T形柱的纵向柱分别嵌设在连接板条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使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器本体和气囊;
所述气囊置于所述牵引器本体内;
所述牵引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装置和连接板条,锁紧装置包括框体、上T形柱、下T形柱、上弹簧、下弹簧、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上按动块和下按动块;框体设有中空腔以及呈上下对称布置的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
上T形柱的纵向杆穿过框体和上放置腔,使上T形柱的纵向杆的下端突出中空腔的上端面,上T形柱的纵向杆的下端设有上挡板,上挡板与上放置腔的下端面贴合,上弹簧套设在上T形柱的纵向杆上,使上弹簧的一端与上挡板接触,上弹簧的另一端与上放置腔的上端面接触;
下T形柱的纵向杆穿过框体和下放置腔,使下T形柱的纵向杆的上端突出中空腔的下端面,下T形柱的纵向杆的上端设有下挡板,下挡板与下放置腔的上端面贴合,下弹簧套设在下T形柱的纵向杆上,使下弹簧的一端与下挡板接触,下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放置腔的下端面接触;
上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下T形柱的横板和框体与上T形柱的横板连接,上连接杆与下T形柱和框体可相对滑动连接,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按动块连接;
下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上T形柱的横板和框体与下T形柱的横板连接,下连接杆与上T形柱和框体可相对滑动连接,下连接杆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怀山
申请(专利权)人:莫怀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