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71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包括接骨板和螺钉;接骨板上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和植骨窗,接骨板底部设有弧形减压槽,万向锁定孔为多瓣拼接而成的螺纹孔,螺钉可偏离轴心0‑15°的范围内植入、锁紧;螺钉上设有第一螺纹结构、第二螺纹结构和攻丝辅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具有螺钉万向植入、锁定的优势,结构简单,并无需额外的螺钉防退装置与操作,节约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切迹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预后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在手术治疗颈椎滑脱、颈椎椎间盘退变性病变、肿瘤、创伤等均需采用一种颈椎前路板进行内固定恢复。尽管颈椎前路板的应用十分普及,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仍不容忽视,颈椎前路板可能会出现螺钉松动,螺钉的松动不但对周围重要的软组织有潜在的危险,也使内固定容易失败,从而影响植骨的愈合。另外,由于不同的患者脊柱具有不同的解剖结构,当使用钛板固定时,术时需要能进行一定角度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固定要求。针对螺钉松动脱出的情况,目前主要采用在固定板上设置一个限制装置,将螺钉限位,防止螺钉脱出,但会使固定板切迹提高,患者术后吞咽困难,有并发症风险。目前为了能够实现固定板术中时调整螺钉植入角度,实现固定板上螺钉的万向锁定,可调角度螺钉钉头位置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使用时,由于螺钉角度的调整,限制装置无法在任何角度紧贴锁定可调角度螺钉,可调角度螺钉预限制装置间不可避免有一定的间隙,直接影响系统的即时稳定效果。另外,目前的颈椎前路固定板的接骨板成弧形,术后直接贴合紧压在椎体表面,这样容易直接压迫依附在椎体表面骨膜上的血管,影响椎体血液供应,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因此,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缺陷,设计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以解决现有颈椎前路固定板螺钉松动退出、切迹高、采用锁片防止螺钉松动而造成的椎体前路固定板系统整体结构繁琐、部件增多和接骨板易压迫椎体血管影响恢复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颈椎前路固定板螺钉松动易退出、切迹高和采用锁片防止螺钉松动而造成的椎体前路固定板系统整体结构繁琐、部件增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包括接骨板和螺钉;所述接骨板上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和植骨窗,所述接骨板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减压槽;所述螺钉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螺纹结构、第二螺纹结构和攻丝辅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可通过所述接骨板上的万向锁定孔,并在偏离轴心0-15°范围内植入、锁定,所述的万向锁定孔为多瓣拼接而成的螺纹孔,拼接处设有与螺纹延伸向垂直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植骨窗为位于所述万向锁定孔间的异形通孔,若干个所述万向锁定孔位于所述植骨窗四角对应的所述接骨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减压槽为位于所述万向锁定孔间的横向延伸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接骨板的材质硬度小于所述螺钉的材质硬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接骨板的材质为纯钛,所述螺钉的材质为钛合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位于所述螺钉的头部,所述第二螺纹结构位于所述螺钉的杆部,所述攻丝辅助结构位于所述螺钉的杆部末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结构的底径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的底径保持不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结构的远端底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的底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系统,其螺钉通过接骨板上的万向锁定孔可调角度螺钉,可周向范围内大幅动活动,实现万向锁定,进钉角度可根据操作要求自行决定,灵活固定,可凭借同一型号满足不同角度的固定要求;既有定向螺钉紧固力强的优势,也有可调角度螺钉的优势,可根据患者椎体不同的解剖结构而实现不同角度的固定,由此减小了结构固定的复杂性;可调角度螺钉外展角度和内聚角度符合一定力学规律”,使整体系统固定更加牢靠。(2)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包括弧形减压槽,避免了术后直接贴合紧压在椎体表面,减轻了对依附在椎体表面骨膜上的血管的压力,降低了对椎体血液供应的影响,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加快椎体融合。(2)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螺钉和接骨板硬度不同,螺钉可直接在万向锁定孔结构上攻丝,形成新的螺纹,通过材料之间的相互挤压使螺钉不需外在装置限制,即可防止螺钉脱出,螺纹具有更强的紧固力和简便性,可有效防止螺钉从接骨板内松脱。(3)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组成简单,减少了整个固定板系统部件数量,降低了系统的切迹,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4)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万向锁定孔的内壁设有与螺纹延伸向垂直的凹槽,可以减少螺钉在攻丝时所受阻力,加快攻丝速度,减少手术时间。(5)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在保证固定板的强度达标,产品使用的安全性达标的前提下,固定板系统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节省整个颈椎前路固定板的占用空间;在保持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可增加植骨窗及保证低切迹设计,减少并发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术后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螺钉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接骨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术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接骨板术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术中进钉方式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进钉后接骨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进钉后接骨板结构剖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接骨板1;螺钉2;万向锁定孔10;植骨窗11;固定螺纹孔12;凹槽13;弧形减压槽14;第一螺纹20;第二螺纹21;攻丝辅助结构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范围。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1和螺钉2;所述接骨板上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10和植骨窗11,所述接骨板1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减压槽14;所述螺钉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螺纹结构20、第二螺纹结构21和攻丝辅助结构22。所述第一螺纹结构20位于所述螺钉2的头部,所述第二螺纹结构21位于所述螺钉2的杆部,所述攻丝辅助结构22位于所述螺钉2的杆部末端;所述第一螺纹结构20的底径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螺纹结构21的底径保持不变,所述第一螺纹结构20的远端底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21的底径;其中,中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螺钉2可通过接骨板1上的万向锁定孔10,并在偏离轴心0-15°范围内植入、锁定,所述的万向锁定孔10为多瓣拼接而成的螺纹孔,拼接处设有与螺纹延伸向垂直的凹槽13。所述螺钉2为可调角度螺钉,通过和接骨板上的万向锁定孔结构的配合,可周向范围内大幅动活动,实现万向锁定,进钉角度可根据操作要求自行决定,灵活固定,凭借同一型号满足不同角度的固定要求;既有定向螺钉紧固力强的优势,也有可调角度螺钉的优势,可根据患者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1)和螺钉(2);所述接骨板(1)上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10)和植骨窗(11),所述接骨板(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减压槽(14);所述螺钉(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螺纹结构(20)、第二螺纹结构(21)和攻丝辅助结构(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1)和螺钉(2);所述接骨板(1)上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10)和植骨窗(11),所述接骨板(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减压槽(14);所述螺钉(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螺纹结构(20)、第二螺纹结构(21)和攻丝辅助结构(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2)可通过所述接骨板(1)上的万向锁定孔(10),并在偏离轴心0-15°范围内植入、锁定,所述的万向锁定孔(10)为多瓣拼接而成的螺纹孔,拼接处设有与螺纹延伸向垂直的凹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窗(11)为位于所述万向锁定孔(10)间的异形通孔,若干个所述万向锁定孔(10)位于所述植骨窗(11)四角对应的所述接骨板(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减压槽(14)为位于所述万向锁定孔(10)间的横向延伸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锁刘载淳张鹏云吕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