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林川专利>正文

一种薄膜栽培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47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农作物栽培设施,具体是一种薄膜栽培田,主要特点是在地块中开挖栽培池,在栽培池的底面、坡面、上沿铺设下薄膜,在下薄膜之上填充有长垄状土壤,在每条长垄状土壤的脊背中部开有小脊沟,长垄状土壤之间设置有大垄沟,在每条长垄状土壤表面覆盖有上薄膜,上薄膜与坡面之间形成边垄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深受农民接受,便于大面积推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栽培田
本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农作物栽培设施,具体是一种薄膜栽培田。
技术介绍
:地膜覆盖技术已经普遍推广应用于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木等)的育苗种植,其作用主要是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散发,但是在持续干旱或连续降雨的情况下,现有的地膜覆盖方式难以解决耐旱和雨水排出及雨水利用的问题。由申请人在先申请的201220522431.0薄膜栽培坑,经过几年的扩大试验,发现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不便于大面推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经过不断摸索,反复改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大面积推广又能更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的薄膜栽培田。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薄膜栽培田,其结构为:地块栽培池,在栽培池的底面、坡面及池沿上铺设有下薄膜,在下薄膜之上的栽培池内填充有长垄状土壤,长垄状土壤脊背高出池沿,在每条长垄状土壤的脊背中部开设有纵向小脊沟,长垄状土壤之间设置有垄沟,在每条长垄状土壤的表面覆盖有上薄膜,边上薄膜外侧贴着池坡面的中上部之间形成边垄沟,边上薄膜的内侧贴入大垄沟内,上薄膜与纵向小脊沟表面相紧贴形成存水脊沟,在纵向小脊沟两侧的长垄状土壤中栽培农作物。本技术的这种薄膜栽培田,由于将现有地块加以改造开挖栽培池,在栽培池的底面、坡面上铺设了下薄膜,栽培池内的水分不会池底、坡面渗漏,加上在长垄状土壤表面覆盖的上薄膜,栽培池内土壤中的水分不会向外散发,能在持续干旱的气候下起到防旱作用;由于长垄状土壤脊背高出池沿,有采用大垄沟、边垄沟与小脊沟结合,在适量降雨的情况下,雨水可经大垄沟、边垄沟和小脊沟收集后,分布流入池内渗入长垄状土壤中,能利用雨水给池内土壤补充水分;由于采用大垄沟、边垄沟与小脊沟相结合,当降雨过大时,除了能向池内土壤补充水分外,多余的雨水能经大垄沟、边垄沟和小脊沟很快排出栽培池外,起到排涝防淹作用;由于上薄膜与下薄膜之间填充有土壤,两膜之间又不密封,利于农作物根部透气或田间管理;由于将原来的栽培坑穴改为栽培池,便于下薄膜一次连续铺设,土壤改为长垄状,不仅便于上薄膜一次连续覆盖,而且便于现代化作业和田间管理,不改变农民作业习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农作物良好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受到农民欢迎接受,特别便于大面积推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一种薄膜栽培田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本技术一种薄膜栽培田的实施例,参观图1,其结构包括:栽培池1,长200米,宽50米,铺设在栽培池底面、坡面3及池沿上的下薄膜2,栽培池内的两垄长垄状土壤4,长垄状土壤的脊背高出池沿,在每垄长垄状土壤的脊背中部开设的纵向小脊沟6,9,设置在两长垄状土壤之间的大垄沟8,覆盖在每垄长垄状土壤表面上的上薄膜5,11,边上薄膜的外侧贴着栽培池坡面的中上部,形成边垄沟12,边上薄膜的内侧贴入大垄沟8土壤内,在纵向小脊沟上的上薄膜形成存水脊沟6.1,9.1,在纵向小脊沟的两侧部的长垄状土壤中栽培农作物7,10,如播种子或植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栽培田,其特征在于结构为:地块栽培池,在栽培池的底面、坡面及池沿上铺设有下薄膜,在下薄膜之上的栽培池内填充有长垄状土壤,长垄状土壤脊背高出池沿,在每条长垄状土壤的脊背中部开设有纵向小脊沟,长垄状土壤之间设置有垄沟,在每条长垄状土壤的表面覆盖有上薄膜,边上薄膜外侧贴着池坡面的中上部之间形成边垄沟,边上薄膜的内侧贴入大垄沟内,上薄膜与纵向小脊沟表面相紧贴形成存水脊沟,在纵向小脊沟两侧的长垄状土壤中栽培农作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栽培田,其特征在于结构为:地块栽培池,在栽培池的底面、坡面及池沿上铺设有下薄膜,在下薄膜之上的栽培池内填充有长垄状土壤,长垄状土壤脊背高出池沿,在每条长垄状土壤的脊背中部开设有纵向小脊沟,长垄状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林川
申请(专利权)人:许林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