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座及包括其的连接器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28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座及包括其的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座用于与电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配合,所述固定座包括:扣压端部,所述扣压端部用于从上方扣设在所述连接器上,并且压住所述连接器的顶部;固定端部,所述固定端部用于从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有所述连接器的一侧插入,并卡合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另外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固定座通过固定端部插入电路板实现连接固定,安装快捷且不容易失效。其中,固定端部插入后,扣压端部对位扣合于连接器上,使得连接器无法脱离电路板,稳固的固定了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座及包括其的连接器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座及包括其的连接器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电路板上的连接器,例如IPEX连接器为常见的电路连接结构。现有的IPEX连接器的座子扣上后,受外力的情况下产品运输过程中,颠簸会松脱下来,不牢靠。常用的方法中,一种是在连接器顶部粘贴泡棉,用泡棉将连接器加固在电路板上,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时间长泡棉背胶老化,容易松脱。另一种是在连接器顶部点胶,等胶水凝固后使得连接器与电路板结合为一体,从而固定连接器的座子,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胶水凝固需要放置一段时间,一旦凝固过程中产生振动会造成胶水外流,影响电路板其他元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容易松脱,不牢靠,且固定方式不便捷,容易失效的缺陷,提供一种固定座及包括其的连接器固定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固定座,其特点在于,所述固定座用于与电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配合,所述固定座包括:扣压端部,所述扣压端部用于从上方扣设在所述连接器上,并且压住所述连接器的顶部;固定端部,所述固定端部用于从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有所述连接器的一侧插入,并卡合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另外一侧。本技术中,固定端部与扣压端部分别设置于电路板的两侧,从而在两侧与电路板卡合由此实现固定座的相对固定。其中,扣压端部将连接器扣住并抵住顶部,从而阻止连接器从电路板上脱离。本技术中的固定座通过固定端部插入电路板实现连接固定,安装快捷且不容易失效。其中,固定端部插入后,扣压端部对位扣合于连接器上,使得连接器无法脱离电路板,稳固的固定了连接器。较佳地,所述固定端部包括变形部以及外凸的卡台,所述卡台向外凸出于所述变形部,并且随着所述变形部的变形沿着所述固定端部的径向方向移动。变形部通过自身的变形从而改变了卡台沿着径向方向的凸出尺寸,由此可以使得卡台通过电路板上的连接孔,通过连接孔之后,又通过自身的回复变形使得卡台能够恢复原有凸出尺寸,从而卡住于电路板的下方。较佳地,所述变形部包括至少两个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各所述延伸端被弯曲变形从而增加或减小所述间隔空间。间隔空间有利于延伸端的变形提供空间。较佳地,所述变形部的外侧表面具有圆弧的表面形状。圆弧的表面形状与圆形的连接孔适配。较佳地,各所述延伸端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所述卡台,所述卡台向外凸出于所述延伸端的外侧表面,且不同所述变形部上的卡台互相间隔设置。卡台之间互相隔开,由此避免影响延伸端的变形空间。较佳地,所述扣压端部的内侧具有半敞开的内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的顶面用于顶住所述连接器。较佳地,所述内部腔体的顶部形成有贴合凹槽,所述贴合凹槽与所述连接器的顶部形状适配。贴合凹槽与连接器的底部贴合,可以限制连接器的左右转动,增加稳定性。较佳地,所述内部腔体的侧壁为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内部腔体的顶部和侧壁形成梯形的横截面形状。斜面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扣压端部扣住。一种连接器固定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连接器固定结构包括电路板、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以及所述固定座,其中,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连接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固定端部从所述连接孔插入,并使得所述扣压端部从上方扣设在所述连接器上,并且压住所述连接器的顶部。较佳地,所述连接器为IPEX连接器。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的固定座通过固定端部插入电路板实现连接固定,安装快捷且不容易失效。其中,固定端部插入后,扣压端部对位扣合于连接器上,使得连接器无法脱离电路板,稳固的固定了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座1,其中,固定座1用于与电路板3以及连接在电路板3上的连接器2配合,固定座1包括扣压端部11,扣压端部11用于从上方扣设在连接器2上,并且压住连接器2的顶部。固定座1还包括固定端部12,固定端部12用于从电路板3上的连接有连接器2的一侧插入,并卡合于电路板3上的另外一侧。本技术中,固定端部12与扣压端部11分别设置于电路板3的两侧,从而在两侧与电路板3卡合由此实现固定座1的相对固定。其中,扣压端部11将连接器2扣住并抵住顶部,从而阻止连接器2从电路板3上脱离。本技术中的固定座1通过固定端部12插入电路板3实现连接固定,安装快捷且不容易失效。其中,固定端部12插入后,扣压端部11对位扣合于连接器2上,使得连接器2无法脱离电路板3,稳固的固定了连接器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端部12包括变形部以及外凸的卡台122,卡台122向外凸出于变形部,并且随着变形部的变形沿着固定端部12的径向方向移动。变形部通过自身的变形从而改变了卡台122沿着径向方向的凸出尺寸,由此可以使得卡台122通过电路板3上的连接孔31,通过连接孔31之后,又通过自身的回复变形使得卡台122能够恢复原有凸出尺寸,从而卡住于电路板3的下方。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变形部包括至少两个延伸端121,延伸端121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113,各延伸端121被弯曲变形从而增加或减小间隔空间113。间隔空间113有利于延伸端121的变形提供空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变形部的外侧表面具有圆弧的表面形状。圆弧的表面形状与圆形的连接孔31适配。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各延伸端121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卡台122,卡台122向外凸出于延伸端121的外侧表面,且不同变形部上的卡台122互相间隔设置。卡台122之间互相隔开,由此避免影响延伸端121的变形空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扣压端部11的内侧具有半敞开的内部腔体110,内部腔体110的顶面用于顶住连接器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部腔体110的顶部形成有贴合凹槽111,贴合凹槽111与连接器2的顶部形状适配。贴合凹槽111与连接器2的底部贴合,可以限制连接器2的左右转动,增加稳定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部腔体110的侧壁为向内倾斜的斜面112,内部腔体110的顶部和侧壁形成梯形的横截面形状。斜面112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扣压端部11扣住。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固定结构,其中,连接器2固定结构包括电路板3、连接在电路板3上的连接器2以及固定座1,其中,电路板3上与连接器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31,固定端部12从连接孔31插入,并使得扣压端部11从上方扣设在连接器2上,并且压住连接器2的顶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优选为IPEX连接器。本技术中的固定座通过固定端部插入电路板实现连接固定,安装快捷且不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用于与电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配合,所述固定座包括:/n扣压端部,所述扣压端部用于从上方扣设在所述连接器上,并且压住所述连接器的顶部;/n固定端部,所述固定端部用于从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有所述连接器的一侧插入,并卡合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另外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用于与电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配合,所述固定座包括:
扣压端部,所述扣压端部用于从上方扣设在所述连接器上,并且压住所述连接器的顶部;
固定端部,所述固定端部用于从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有所述连接器的一侧插入,并卡合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另外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部包括变形部以及外凸的卡台,所述卡台向外凸出于所述变形部,并且随着所述变形部的变形沿着所述固定端部的径向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包括至少两个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各所述延伸端被弯曲变形从而增加或减小所述间隔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的外侧表面具有圆弧的表面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延伸端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所述卡台,所述卡台向外凸出于所述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