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26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为:电极极耳与一金属片的外表面通过第一焊点固定连接,所述极壳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焊点固定设置所述金属片,第二焊点的数量为≥1对,同一对的两第二焊点之间错位设置,同时,第一焊点与第二焊点错位设置;极壳上金属片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位于电芯轴向腔体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之外,第二焊点位于电芯轴向腔体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焊接结构的极壳表面完整,且焊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纽扣电池(buttoncell)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相对于柱状电池如市场上的5号AA等电池),纽扣电池是从外形上来对电池来分,同等对应的电池分类有柱状电池、方形电池、异形电池等。纽扣电池包括有叠层式和卷绕式的。卷绕式纽扣电池的基本结构为:包括第一极壳、第二极壳、绝缘密封圈和电芯,第一极壳与第二极壳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第一极壳与第二极壳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填满该缝隙将第一极壳与第二极壳电性隔绝,所述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间隔,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卷绕制成电芯,电芯的中心形成有轴向腔体,第一极片上设有第一输出导体,第一输出导体从电芯伸出并与第一极壳焊接,第二极片上设有第二输出导体,第二输出导体从电芯伸出并与第二极壳焊接。在制作现有的这种卷绕式纽扣电池时,先将电芯的第一输出导体弯折使第一输出导体紧贴电芯的下表面设置,且第一输出导体延伸至轴向腔体的正下方;然后将电芯垂直装入第一极壳内;接着通过将焊针垂直向下插入轴向腔体内并将第一输出导体压紧在第一壳体上通过电阻焊的方式实现第一输出导体与第一极壳焊接在一起,或者通过从第一极壳的下方对着第一极壳的与第一输出导体上下重叠的区域发射激光通过激光焊的方式实现第一极壳与第一输出导体焊接在一起;再将电芯的第二输出导体焊接在第二极壳上,第二极壳外套装有绝缘密封圈;最后将第二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一起盖合在第一极壳的上端开口处,进行封口。所述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中的其中一极壳与对应的输出导体和对应的电芯极片构成电池的电池正极回路,另一极壳与对应的输出导体和对应的电芯极片构成电池的电池负极回路。由于第一输出导体与第一极壳焊接时,电阻焊的电流和激光焊的激光束均会穿透第一极壳,连接第一极壳与第一输出导体的焊点是贯穿第一极壳设置的,破坏了第一极壳的表面平整度和稳定性,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第一极壳的焊点位置容易出现电解液的漏液以及表面鼓包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该纽扣电池的无痕焊接结构能够保持极壳表面平整完好,进而避免出现电解液的漏液以及表面鼓包等现象。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负极壳、绝缘密封圈和电芯,正极壳和负极壳均呈杯状,正极壳与负极壳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正极壳与负极壳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填满该缝隙将正极壳与负极壳电性隔绝,所述正极壳、负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主要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层状叠加或卷绕而成,正极片与一正极极耳电连接,该正极极耳再与正极壳电连接,负极片与一负极极耳电连接,该负极极耳再与负极壳电连接;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为:电极极耳伸出电芯的一端与一金属片的外表面通过第一焊点固定连接,所述极壳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焊点水平固定设置所述金属片,第二焊点的数量为≥1对,且不同对的第二焊点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第二焊点之间错位设置,同时,第一焊点与第二焊点错位设置;极壳上金属片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位于电芯轴向腔体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之外,第二焊点位于电芯轴向腔体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片上。本技术的纽扣电池的无痕焊接结构中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均位于极壳的内侧,极壳的外表面保持平整完好;并且,极壳与金属片之间的第二焊点数量多,极壳与金属片之间连接更牢固,同时,鉴于极壳与金属片之间焊接位置的内阻通常小于极壳与金属片之间物理接触位置的内阻,因此极壳与金属片之间的整体接触内阻更小,而接触内阻越小,对电池放电越有利;另外,金属片与极壳之间的焊接操作更方便。优选的,所述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由于现有的纽扣电池的制作工艺中大多是以负极壳为底壳、正极壳为顶壳,将电芯先装入底壳内,再对应盖设顶壳来组装电池的,因此,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操作性更强。优选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所有第二焊点以极壳的中心为圆心绕圆周均匀分布。更优选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每对的第二焊点对称分布,焊接效率更高,也更有利于进行自动化焊接。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的无痕焊接结构的电极极耳与金属片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其中金属片为剖视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的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与金属片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极壳、金属片均为剖视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1中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的俯视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1中纽扣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的俯视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3中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的俯视结构图;图7为实施例4中纽扣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图5、图6中虚线圈60指示的是第二焊点的点位。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结合图1~图3,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包括极壳10和电极极耳20,所述极壳10呈杯状,极壳10内安装有电芯30,所述电芯30主要由正极片31、负极片32、隔膜33卷绕而成,电芯30的中心形成一轴向腔体34,正、负极片(31、32)均分别与一电极极耳20电连接,任一电极极耳20伸出电芯30的一端与一金属片40的外表面通过第一焊点50固定连接,与该任一电极极耳20对应的极壳10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焊点60水平固定设置所述金属片40,第二焊点60的数量为1对,且不同对的第二焊点60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第二焊点60之间错位设置,同时,第一焊点50与第二焊点60错位设置;极壳10上金属片40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40’位于电芯轴向腔体34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34’之外,第二焊点60位于电芯轴向腔体34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片40上。本技术只会在极壳10的内侧形成熔池和焊点,从而保持极壳10外观完整,杜绝因焊点破裂造成电池漏液的风险,并且,金属片40与极壳10之间形成1对第二焊点60,金属片40与极壳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同时,金属片40与极壳10之间焊点数量多,也能够减小金属片40与极壳10之间的接触内阻,利于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另外,金属片40与极壳10之间的焊接操作也更方便。实施例1的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中,极壳10为负极壳,与该极壳对应电连接的电极极耳20是与负极片32电连接的负极极耳22;当然,若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中,极壳为正极壳时,与极壳对应电连接的的电极极耳20就会是与正极片31电连接的正极极耳21。如图4所示,实施例1还提供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11、负极壳12、绝缘密封圈70和电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负极壳、绝缘密封圈和电芯,正极壳和负极壳均呈杯状,正极壳与负极壳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正极壳与负极壳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填满该缝隙将正极壳与负极壳电性隔绝,所述正极壳、负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主要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层状叠加或卷绕而成,正极片与一正极极耳电连接,该正极极耳再与正极壳电连接,负极片与一负极极耳电连接,该负极极耳再与负极壳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为:电极极耳伸出电芯的一端与一金属片的外表面通过第一焊点固定连接,所述极壳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焊点水平固定设置所述金属片,第二焊点的数量为≥1对,且不同对的第二焊点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第二焊点之间错位设置,同时,第一焊点与第二焊点错位设置,极壳上金属片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位于电芯轴向腔体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之外,第二焊点位于电芯轴向腔体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片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负极壳、绝缘密封圈和电芯,正极壳和负极壳均呈杯状,正极壳与负极壳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正极壳与负极壳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填满该缝隙将正极壳与负极壳电性隔绝,所述正极壳、负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主要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层状叠加或卷绕而成,正极片与一正极极耳电连接,该正极极耳再与正极壳电连接,负极片与一负极极耳电连接,该负极极耳再与负极壳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为:电极极耳伸出电芯的一端与一金属片的外表面通过第一焊点固定连接,所述极壳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焊点水平固定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海涛张志明叶永锋许华灶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