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结机烟气内外联合循环净化及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钢铁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烧结机烟气内外联合循环净化及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钢铁行业中烧结工序的污染物排放量很大,烧结烟气循环技术作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一个重要方式,国内外都曾提出过多种循环工艺,其中国外有LEEP(LowEmissionandEnergyOptimizedSinterProcess),Eposint(EnvironmentProcessOptimizedSintering),EOS(EmissionOptimizedSintering)和新日铁等循环工艺;国内有宁钢,沙钢,首钢股份,宝钢,永钢,迁钢,长钢等企业均已分别实施各自的循环工艺。众多已有的循环工艺所采用技术主要分为:烟气内循环技术和烟气外循环技术。烟气内循环技术具有的优点如下:1、考虑烧结机各风箱烟气污染物及温度分布特征,综合考虑CO、NOx和SO2等污染物,使污染物在烧结料层中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过程,包括CO的二次燃烧放热、二噁英的高温分解等;2、在风箱支管取风,操作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结机烟气内外联合循环净化及余热利用系统,在烧结机的底部设有排烟装置,在所述烧结机的料面上方设置有烟气密封罩,其特征在于,/n所述排烟装置包括:机前风箱组、机中风箱组和机尾风箱组,各风箱组包含若干个风箱;/n所述系统具有:烟气外循环子系统和烟气内循环子系统;/n所述烟气外循环子系统包括:第一主烟道、第三主烟道和外排烟道,所述第一主烟道与所述机前风箱组连通,所述第三主烟道与所述机尾风箱组连通,所述外排烟道包含外排主烟道、外循环烟道和外排支烟道,所述外排主烟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烟道和所述第三主烟道连通,所述外排主烟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循环烟道和所述外排支烟道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机烟气内外联合循环净化及余热利用系统,在烧结机的底部设有排烟装置,在所述烧结机的料面上方设置有烟气密封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烟装置包括:机前风箱组、机中风箱组和机尾风箱组,各风箱组包含若干个风箱;
所述系统具有:烟气外循环子系统和烟气内循环子系统;
所述烟气外循环子系统包括:第一主烟道、第三主烟道和外排烟道,所述第一主烟道与所述机前风箱组连通,所述第三主烟道与所述机尾风箱组连通,所述外排烟道包含外排主烟道、外循环烟道和外排支烟道,所述外排主烟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烟道和所述第三主烟道连通,所述外排主烟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循环烟道和所述外排支烟道连通,所述外排支烟道还与烟囱连通;
所述烟气内循环子系统包括:第二主烟道和进气烟道,所述第二主烟道与所述机中风箱组连通,所述进气烟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烟道和所述外循环烟道连通,所述进气烟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烟气密封罩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前风箱组、所述机中风箱组和所述机尾风箱组沿所述烧结机的工艺流程方向依次设置;
在所述外循环烟道上设置外循环烟道阀门;
所述烟气外循环子系统还包括:
脱硝装置,所述脱硝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外排支烟道连通,所述脱硝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烟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二主烟道通过高SO2烟道与所述进气烟道连通;
所述系统还包括:
气气换热器,用于将所述第三主烟道输送的烟气热量传递给所述高SO2烟道输送的烟气;
脱硫反应装置,设置于所述高SO2烟道上,用于对经所述气气换热器加热后的所述高SO2烟道输送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并将脱硫后的烟气输送至所述进气烟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内循环旁路烟道,与所述脱硫反应装置并联设置于所述高SO2烟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风机,用于泵送所述第二主烟道输送的烟气;
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外排主烟道上,用于泵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广辉,刘国锋,陆得江,李转丽,苏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