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807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属于管涌处理技术领域,其既能够实现对管涌口的封堵,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打开封堵以进行导水,而且,其封堵操作简单、施工成本低。该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包括一端插接于管涌口的引水软管,所述引水软管插入所述管涌口的一端外壁与所述管涌口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管涌口周围土基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接口,所述环形接口套设于所述引水软管外;所述环形接口远离所述土基的一端安装有阀门,所述引水软管从所述阀门中穿过,所述阀门设有用于挤压所述引水软管以控制所述引水软管通断的挤压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涌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于水路通道,有时会出现压力水管涌的现象,如何封堵管涌一直是本领域面临的一项技术难题。针对压力水管涌问题,有的施工单位采用绕线的方式规避管涌,对于管涌口不进行封堵,而有的施工单元采用混凝土进行封堵。然而,采用混凝土封堵方式,其封堵操作复杂,封堵施工成本高,而且,其为不可逆的封堵方式,封堵后此处无法再进行导水,极有可能会导致其他地方又出现新的管涌点。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堵水和导水自如、封堵操作简单且封堵成本低的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其既能够实现对管涌口的封堵,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打开封堵以进行导水,而且,其封堵操作简单、施工成本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包括一端插接于管涌口的引水软管,所述引水软管插入所述管涌口的一端外壁与所述管涌口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管涌口周围土基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接口,所述环形接口套设于所述引水软管外;所述环形接口远离所述土基的一端安装有阀门,所述引水软管从所述阀门中穿过,所述阀门设有用于挤压所述引水软管以控制所述引水软管通断的挤压部件。作为优选,所述阀门包括呈管状的座体,所述座体的轴向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接口;所述挤压部件包括用于挤压所述引水软管的压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压板的螺杆;所述螺杆沿垂直于所述座体中轴线的方向穿过所述座体的管壁,并与所述座体的管壁螺纹连接;所述压板连接于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座体内的一端,所述压板的板面与螺杆相垂直;所述压板背离所述螺杆的一面为挤压面,所述引水软管沿所述座体的轴向穿过所述座体,且所述引水软管位于所述挤压面与座体的内壁之间;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座体外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的手柄。作为优选,所述压板的挤压面形状与其相对的所述座体的内壁形状相匹配。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为夹管阀。作为优选,所述引水软管与管涌口连接处的外周套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引水软管与管涌口之间缝隙的密封圈。作为优选,所述管涌口周围土基内埋设有多根用于固定所述环形接口的锚筋,所述锚筋焊接于所述环形接口的外周。作为优选,所述引水软管安装有用于测量所述引水软管内水压的水压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通过设置的引水软管能够将管涌口处涌出的水导出,通过阀门的挤压部件挤压引水软管,可对引水软管截流,从而实现对管涌口的封堵,当引水软管中的水压较高需要进行导水时,通过松开阀门的挤压部件,可使引水软管恢复至导通状态,以实现导水,因而,该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可自如的对管涌口进行封堵或导水;2、本技术提供的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安装方便,施工成本低,而且,通过设置的引水软管可将管涌口处涌出的水导向其他耗水的地方,实现了对管涌水的综合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中阀门与引水软管的装配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管涌口;2、土基;3、引水软管;4、环形接口;5、阀门;51、座体;52、挤压部件;521、压板;522、螺杆;53、手柄;6、密封圈;7、锚筋;8、水压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包括一端插接于管涌口1的引水软管3,引水软管3插入管涌口1的一端外壁与管涌口1的内壁密封贴合;管涌口1周围土基2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接口4,环形接口4套设于引水软管3外;环形接口4远离土基2的一端安装有阀门5,引水软管3从阀门5中穿过,阀门5设有用于挤压引水软管3以控制引水软管3通断的挤压部件52。上述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通过设置的引水软管3能够将管涌口1处涌出的水导出,通过阀门5的挤压部件52挤压引水软管3,可对引水软管3截流,从而实现对管涌口1的封堵,当引水软管3中的水压较高需要进行导水时,通过松开阀门5的挤压部件52,可使引水软管3恢复至导通状态,以实现导水,因而,该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可自如的对管涌口1进行封堵或导水。而且,上述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安装方便,施工成本低,而且,通过设置的引水软管3可将管涌口1处涌出的水导向其他耗水的地方,实现了对管涌水的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阀门5包括呈管状的座体51,座体51的轴向一端连接于环形接口4;挤压部件52包括用于挤压引水软管3的压板521,以及连接于压板521的螺杆522;螺杆522沿垂直于座体51中轴线的方向穿过座体51的管壁,并与座体51的管壁螺纹连接;压板521连接于螺杆522位于座体51内的一端,压板521的板面与螺杆522相垂直;压板521背离螺杆522的一面为挤压面,引水软管3沿座体51的轴向穿过座体51,且引水软管3位于挤压面与座体51的内壁之间;螺杆522位于座体51外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杆522旋转的手柄53。当需要封堵管涌口1时,通过转动手柄53可驱动螺杆522转动,进而通过螺杆522带动压板521向靠近引水软管3的方向移动以挤压引水软管3,直至引水软管3内截流;当需要导水时,通过反方向转动手柄53可驱动螺杆522转动,进而通过螺杆522带动压板521向远离引水软管3的方向移动,使引水软管3恢复至导通状态,以便于导水。为了确保通过压板521的挤压作用使引水软管3内截流,如图2所示,压板521的挤压面形状与挤压面相对的座体51的内壁形状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提供的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中的阀门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的阀门5,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阀门,例如现有结构的夹管阀,当采用夹管阀作为阀门时,夹管阀的一端连接于环形接口4,引水软管3从夹管阀内穿过。需要说明的是,夹管阀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为了防止引水软管3与管涌口1连接处渗水,如图1所示,引水软管3与管涌口1连接处的外周套设有用于密封引水软管3与管涌口1之间缝隙的密封圈6。为了确保环形接口4与土基2之间连接牢固,如图1所示,管涌口1周围土基2内埋设有多根用于固定环形接口4的锚筋7,锚筋7焊接于环形接口4的外周。此外,为了实时监控引水软管3内的水压,以便于及时导水,如图1所示,引水软管3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插接于管涌口的引水软管,所述引水软管插入所述管涌口的一端外壁与所述管涌口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管涌口周围土基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接口,所述环形接口套设于所述引水软管外;所述环形接口远离所述土基的一端安装有阀门,所述引水软管从所述阀门中穿过,所述阀门设有用于挤压所述引水软管以控制所述引水软管通断的挤压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插接于管涌口的引水软管,所述引水软管插入所述管涌口的一端外壁与所述管涌口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管涌口周围土基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接口,所述环形接口套设于所述引水软管外;所述环形接口远离所述土基的一端安装有阀门,所述引水软管从所述阀门中穿过,所述阀门设有用于挤压所述引水软管以控制所述引水软管通断的挤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水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呈管状的座体,所述座体的轴向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接口;所述挤压部件包括用于挤压所述引水软管的压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压板的螺杆;所述螺杆沿垂直于所述座体中轴线的方向穿过所述座体的管壁,并与所述座体的管壁螺纹连接;所述压板连接于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座体内的一端,所述压板的板面与螺杆相垂直;所述压板背离所述螺杆的一面为挤压面,所述引水软管沿所述座体的轴向穿过所述座体,且所述引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暴付大伟王翔冯甲鑫鞠鹏王明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