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63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其包括刮板和操作手柄,刮板连接于操作手柄底端,还包括钉耙以及用于收起和放下钉耙的收放组件;在操作手柄中部偏下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与操作手柄垂直;钉耙整体位于操作手杆的下部且转动支撑在限位杆上;当钉耙处于放下状态时,钉耙输出端低于刮板下表面;当钉耙处于收起状态时,钉耙输出端高于刮板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收面找平工具基础上设置拉毛装置,使整体具有收面、拉毛双重功能,具有便捷切换使用、提高施工效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楼板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收面这道工序;此时,施工人员操作混凝土收面找平工具在凹凸不平的新浇混凝土表面上来回压抹,以达到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的效果。在专利申请号为2019203675774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中记载了一种混凝土收面找平工具,包括矩形刮板和握持杆;刮板的上表面中部沿刮板的长度方向固接有第一水准泡,刮板的上表面两端分别沿刮板的宽度方向固接有第二水准泡,第一水准泡以及第二水准泡处于同一水平面;握持杆与刮板铰接,可使握持杆在竖直方向转动。上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让施工人员直观的观察到工作面的水平度,从而使施工人员边施工、边自检、边修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平整工作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握持杆可转动,使其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施工人员。但是,混凝土表面收面工序完成后,可能还需要进行混凝土表面拉毛工序,即在混凝土表面刻出条状槽,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能和抗滑性能。拉毛工具为区别于收面找平工具另一种施工工具,主要作用是在混凝土表面刻槽;施工人员使用收面找平工具完成收面工序后,需要去拿取拉毛工具,若拉毛工具存放位置较远或者该施工人员不清楚拉毛工具的存放位置,翻找、拿取拉毛工具用时可能较长,将可能导致混凝土凝固而无法再进行拉毛工序,且施工人员拿取拉毛工序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它通过在收面找平工具基础上设置拉毛装置,使整体具有收面、拉毛双重功能,具有便捷切换使用、提高施工效率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刮板和操作手柄,刮板连接于操作手柄底端,还包括钉耙以及用于收起和放下钉耙的收放组件;在操作手柄中部偏下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与操作手柄垂直;钉耙整体位于操作手杆的下部且转动支撑在限位杆上;当钉耙处于放下状态时,钉耙输出端低于刮板下表面;当钉耙处于收起状态时,钉耙输出端高于刮板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施工人员先进行收面找平工序;待收面找平工序完成后,需要进行拉毛工序,施工人员将钉耙放下,钉耙有一定重量;钢钉此时已插入混凝土表面,施工人员可后退拉拽操作手柄,钢钉可在混凝土表面上刻出数条平行且深度相同的凹槽。本技术将收面找平装置与拉毛装置一体设置,可在施工人员收面工序完成后,快速切换成拉毛装置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拉毛工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钉耙包括安装杆、插板、钢钉、侧臂和固定杆;侧臂一共有两个,两个侧臂对称设置,两个侧臂的顶端分别与限位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侧臂底端之间;插板设置在安装杆的下部且与安装杆连接;钢钉有多个且沿插板长度方向均匀固定在插板下部;固定杆连接在两个侧臂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钉耙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使用较为可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收放组件设置在操作手柄上;收放组件包括钢丝绳、引导筒、限位槽和握把;钢丝绳一端与固定杆固接,另一端与握把固接;引导筒设置在操作手柄上,且位于限位杆与握把之间,引导筒的轴线方向与操作手柄的轴向方向平行,钢丝绳穿设于引导筒中;限位槽固接在操作手柄的上部,限位槽的开口朝向远离限位杆的一侧;在限位槽的上部开设有小孔;握把为一L形杆,握把底端转动支撑在限位槽底部,握把中部与穿过限位槽上部小孔的钢丝绳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施工人员向下按压握把,握把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施力点;握把拉动钢丝绳,钢丝绳拉动钉耙向上转动,转动轴线为限位杆的轴线,钉耙处于刮板的上方,施工人员操作操作手柄使刮板在混凝土表面来回刮抹;待收面找平工序完成后,需要进行拉毛工序,施工人员松开握把,钉耙有一定重量,钉耙随即向下转动,钢钉插入混凝土表面,施工人员可后退拉拽操作手柄,钢钉可在混凝土表面上刻出数条平行且深度相同的凹槽;钉耙的收起和放下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握把尾端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耳板、插钉和固定销;耳板设置在操作手柄的顶部,耳板与操作手柄垂直固接;插钉与耳板插接,插钉与固定孔适配且位置对应;固定销设置在插钉远离耳板的一端,固定销与插钉插接;插钉与握把尾端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施工人员进行收面找平工序,向下按压握把,使固定孔与插钉对应,插入插钉使插钉插入握把尾端,然后插入固定销;此时握把被固定,施工人员便可松手,不需要一直按压握把;待需要使用拉毛装置时,拔出固定销、插钉即可;使用较为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包括插接端、安装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保险孔、转轴、套筒和保险组件;安装杆截面呈圆形;插接端一共有两个,两个插接端固接在安装杆的两端;安装槽开设在安装杆的底部,安装槽从安装杆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插板插接在安装槽内;第一凹槽开设在一个侧臂的底端;转轴转动支撑在凹槽中,转轴与限位杆垂直;套筒与转轴垂直固接,套筒与插接端插接且限制插接端旋转;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保险孔和保险组件配合固定另一个插接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杆与插板设计成可拆卸结构,可方便施工人员更换钢钉;同时实际施工过程中,拉毛工序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覆盖薄膜工序,以养护新浇筑的混凝土;薄膜呈卷状,施工人员手动铺设薄膜,且一般两人组合操作,覆膜效率较低,较为费时费工,安装杆为截面为圆形的杆,可在拉毛工序完成后,将插板卸下,将薄膜卷套在安装杆上,从而使本技术具备了覆膜功能;施工人员推动该装置从混凝土一侧向另一侧移动,薄膜边滚动,边覆盖在混凝土上,不仅节省了用工,还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凹槽开设在另一个侧臂的底端,并由侧臂底端向侧臂中部延伸;第三凹槽与第二凹槽垂直相交且连通;保险孔为螺纹孔;保险组件包括保险片和保险件;保险片一端与第二凹槽铰接,当保险片嵌入第二凹槽中时,保险件穿过保险孔且与保险片另一端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保险组件对插接端的固定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保险片上开设有保险槽,保险槽与第三凹槽对应,当保险片处于第二凹槽内时,两个凹槽之间的空间大小与插接端截面大小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插接端的固定更为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收面找平装置与拉毛装置一体设置,可在施工人员收面工序完成后,快速切换成拉毛装置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拉毛工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处理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钉耙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3中C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3中D部的放大图。图中,1、刮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刮板(1)和操作手柄(2),刮板(1)连接于操作手柄(2)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钉耙(4)以及用于收起和放下钉耙(4)的收放组件(3);在操作手柄(2)中部偏下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杆(20),限位杆(20)与操作手柄(2)垂直;钉耙(4)整体位于操作手杆的下部且转动支撑在限位杆(20)上;当钉耙(4)处于放下状态时,钉耙(4)输出端低于刮板(1)下表面;当钉耙(4)处于收起状态时,钉耙(4)输出端高于刮板(1)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刮板(1)和操作手柄(2),刮板(1)连接于操作手柄(2)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钉耙(4)以及用于收起和放下钉耙(4)的收放组件(3);在操作手柄(2)中部偏下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杆(20),限位杆(20)与操作手柄(2)垂直;钉耙(4)整体位于操作手杆的下部且转动支撑在限位杆(20)上;当钉耙(4)处于放下状态时,钉耙(4)输出端低于刮板(1)下表面;当钉耙(4)处于收起状态时,钉耙(4)输出端高于刮板(1)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钉耙(4)包括安装杆(40)、插板(41)、钢钉(42)、侧臂(43)和固定杆(47);侧臂(43)一共有两个,两个侧臂(43)对称设置,两个侧臂(43)的顶端分别与限位杆(20)的两端转动连接;安装杆(4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侧臂(43)底端之间;插板(41)设置在安装杆(40)的下部且与安装杆(40)连接;钢钉(42)有多个且沿插板(41)长度方向均匀固定在插板(41)下部;固定杆(47)连接在两个侧臂(4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放组件(3)设置在操作手柄(2)上;收放组件(3)包括钢丝绳(30)、引导筒(31)、限位槽(32)和握把(33);钢丝绳(30)一端与固定杆(47)固接,另一端与握把(33)固接;引导筒(31)设置在操作手柄(2)上,且位于限位杆(20)与握把(33)之间,引导筒(31)的轴线方向与操作手柄(2)的轴向方向平行,钢丝绳(30)穿设于引导筒(31)中;限位槽(32)固接在操作手柄(2)的上部,限位槽(32)的开口朝向远离限位杆(20)的一侧;在限位槽(32)的上部开设有小孔;握把(33)为一L形杆,握把(33)底端转动支撑在限位槽(32)底部,握把(33)中部与穿过限位槽(32)上部小孔的钢丝绳(30)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握把(33)尾端的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耳板(50)、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伟杰李军霖张志伟苏矿源季旭刘宇鹏王文清冯国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