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62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包括立杆、套管、调节块、支撑块、垫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在垫板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垫板的顶部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调节块,调节块上设有套管,套管内设有立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应用在建筑施工场合,属于建筑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公知的,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随着我国大量现代化大型建筑体系的出现,脚手架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脚手架的稳定则是建筑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脚手架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现有脚手架的底座一般采用模板方木等材料,这样在脚手架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受施工环境、天气等影响,脚手架底座容易变形或腐烂,而且普通的脚手架底座在地面不平整的场地或有斜坡的场地使用时不易放置且脚手架容易倾斜,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侧滑,进而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不仅在平整地面可以使用,而且能够适用于斜地面和非平整地面,有效防止脚手架底座发生腐烂、侧滑,从而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得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包括立杆、套管、调节块、支撑块、垫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在垫板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垫板的顶部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调节块,调节块上设有套管,套管内设有立杆。所述垫板为长方型、圆型或椭圆型的板状结构,垫板的底部面为平滑结构,垫板的顶部面为中间向边缘逐渐变低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均为从首部向末端逐渐变尖锐的三角型结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顶部面均分别与垫板的底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长度均小于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成对称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两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支撑块为“U”型结构或“Ω”型结构,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垫板的顶部面上,支撑块的开口朝上,支撑块的底部与垫板顶部面的中部连接。所述调节块为球型结构,调节块设置在支撑块的内部,支撑块将调节块包裹起来。所述调节块的上部设有套管,套管为圆管型结构,套管的底部与调节块相连接,套管与调节块的连接处从支撑块的开口处伸出,调节块和套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套管的上部设有立杆,立杆为圆柱型结构,立杆的底部插入到套管的内部与套管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垫板、支撑块、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均由钢制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分别插入到地基中去,使得垫板的底部面与地基保持贴合,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以保持垫板在地基上的稳定,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可以防止垫板的地基上滑动。2、利用本技术提供的支撑块和调节块,使得当脚手架的立杆与垫板为非90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调节块在支撑块内部角度的调整使立杆稳定地垂直于地基的水平面。3、本技术提供的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与原有的脚手架立杆底座相比,钢制材料能避免脚手架底座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生腐烂松动或侧滑,且适用于斜地面和非平整地面,从而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立杆;2、套管;3、调节块;4、支撑块;5、垫板;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第三连接杆;9、地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包括立杆1、套管2、调节块3、支撑块4、垫板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在垫板5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垫板5的顶部设有支撑块4,支撑块4上设有调节块3,调节块3上设有套管2,套管2内设有立杆1。所述垫板5为长方型、圆型或椭圆型的板状结构,垫板5的底部面为平滑结构,垫板5的顶部面为中间向边缘逐渐变低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均为从首部向末端逐渐变尖锐的三角型结构,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的顶部面均分别与垫板5的底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8的长度均小于第二连接杆7的长度,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8成对称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杆7的两侧,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支撑块4为“U”型结构或“Ω”型结构,支撑块4固定设置在垫板5的顶部面上,支撑块4的开口朝上,支撑块4的底部与垫板5顶部面的中部连接。所述调节块3为球型结构,调节块3设置在支撑块4的内部,支撑块4将调节块3包裹起来。所述调节块3的上部设有套管2,套管2为圆管型结构,套管2的底部与调节块3相连接,套管2与调节块3的连接处从支撑块4的开口处伸出,调节块3和套管2为一体结构。所述套管2的上部设有立杆1,立杆1为圆柱型结构,立杆1的底部插入到套管2的内部与套管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垫板5、支撑块4、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均由钢制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组装本技术时,首先,在垫板5的底部面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使得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8的长度均小于第二连接杆7的长度,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8的长度相同,在垫板5的顶部面上设置支撑块4,使得支撑块4的开口朝上,支撑块4和垫板5为一体结构,支撑块4的内部活动设有调节块3,支撑块4将调节块3包裹使得调节块3不能从支撑块4的开口处取出,调节块3上的套管2从支撑块4的开口处向上伸出即可。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垫板5的底部面与地基9接触,使得垫板5底部的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分别插入到地基9里,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均设置为底部尖锐的三角型结构使得使用者能够非常轻松地将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插入到地基9里,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加强垫板5底部的稳定性和抓地力,第二连接杆7的长度较长,主要用于固定垫板5,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8的长度较短,主要用于防止垫板5滑动,垫板5固定好之后,由于支撑块4和垫板5为固定连接结构,所以只需将脚手架的立杆1插入到套管2内即可,套管2和调节块3为一体结构且调节块3被包裹在支撑块4的内部,所以当施工场地的地面不平整或者为斜坡时,就需要对脚手架的角度进行调节,此时调整调节块3,也就是通过对立杆1施力,使得立杆1带动套管2和调节块3,进而使得调节块3的球型结构在支撑块4的内部进行转动,这样就可以对立杆1的角度进行调节,将立杆1调节至与地基9的水平面垂直时停止调节块3的转动即可,这样就使得脚手架在不平整的地面或斜坡地面使用时都能够保证脚手架的稳定了,垫板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包括立杆(1)、套管(2)、调节块(3)、支撑块(4)、垫板(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其特征在于:在垫板(5)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垫板(5)的顶部设有支撑块(4),支撑块(4)上设有调节块(3),调节块(3)上设有套管(2),套管(2)内设有立杆(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包括立杆(1)、套管(2)、调节块(3)、支撑块(4)、垫板(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其特征在于:在垫板(5)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垫板(5)的顶部设有支撑块(4),支撑块(4)上设有调节块(3),调节块(3)上设有套管(2),套管(2)内设有立杆(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5)为长方型、圆型或椭圆型的板状结构,垫板(5)的底部面为平滑结构,垫板(5)的顶部面为中间向边缘逐渐变低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落地脚手架专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均为从首部向末端逐渐变尖锐的三角型结构,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的顶部面均分别与垫板(5)的底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8)的长度均小于第二连接杆(7)的长度,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8)成对称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杆(7)的两侧,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8)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曼田中民陈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