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58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包括钢管束墙体和承台,所述承台中预埋墙体承接结构,墙体承接结构包括锚固板,锚固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若干钢筋连接器并固接锚筋;锚固板下侧两端固接锚杆;锚杆和锚筋埋设于混凝土之中,锚固板与承台表面平齐;所述钢管束墙体底部设有垂直于墙体表面的外翼板;外翼板侧边与墙体固接,底边与墙体底面齐平;钢管束墙体底面以及外翼板底边与所述锚固板表面焊接固定,本节点结构钢管束墙体的底部与锚固板的连接面积大,增强的墙体底部的稳定性,便于焊接且保证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
本技术属于建筑墙体装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钢管束混凝土组合结构充分利用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建筑平面布局更灵活、户内使用空间更佳。与其配套的产品,工业化程度更高,实现了工厂制作现场组装,降低工程综合成本、缩短工期、节约材料、减少能耗、应用前景广阔。钢管束是由若干U型钢、方矩形钢管、钢板拼装组成的具有多个竖向空腔的结构单元,腔内灌注混凝土材料,由钢管束与内填混凝土组合而成共同受力的构件。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与基础的连接位置要求等强度连接。一般的做法为现场浇筑滚动时预埋部分钢筋埋件,在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强度后再把钢管束墙与埋件现场焊接。由于该节点在整个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钢束墙根部采用贴钢板的加强方式,钢板与墙体的焊接要求全熔透一级焊缝。实际工程检测中,由于该位置为两块板经常出现超声波检测探伤不合格的情况,造成了安全上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钢管束墙体与混凝土基础的连接问题。本技术为了保障钢管束墙体底部安装结构牢固,传力结构合理,特提供一种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其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包括钢管束墙体和承台,所述承台中预埋墙体承接结构,墙体承接结构包括锚固板,锚固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若干钢筋连接器并固接锚筋;锚固板下侧两端固接锚杆;锚杆和锚筋埋设于混凝土之中,锚固板与承台表面平齐;所述钢管束墙体底部设有垂直于墙体表面的外翼板;外翼板侧边与墙体固接,底边与墙体底面齐平;钢管束墙体底面以及外翼板底边与所述锚固板表面焊接固定。本节点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扩大钢管束墙体的底部与锚固板的连接面积,能够实现强墙根的设计理念。增强的墙体底部的稳定性,便于焊接且保证焊接质量。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如下:所述外翼板于组合成墙体的每个钢管束至少设置一组相对称的外翼板。所述外翼板设置于墙体内侧、外侧以及墙侧端面,墙体内侧与外侧的外翼板相对称。所述外翼板与墙体为角焊缝,焊脚高度为6mm;所述钢管束墙体底面以及外翼板底边与锚固板的焊接处焊脚高度为6mm。所述外翼板为长方形,其与墙体固接的侧边长度为其高,与墙体底面平齐的底边长度为其宽,其高度为300-500mm,宽为200-300。所述外翼板为直角三角形,其与墙体固接的侧边、与墙体底面平齐的底边为其两直角边,该三角形高为300-500,底边长200-300mm。锚固板按墙体走向设置,锚固板宽度大于等于墙体厚度与两侧外翼板宽度之和。附图说明图1为本连接节点结构图;图2为本连接节点结构俯角图;图3为基于图1的侧面图;图4为墙体底面图;图5为本技术承台基础结构图;图6为本连接节点焊缝形状。图中:钢管束墙体1、外翼板2、锚固板3、锚筋4、锚杆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包括钢管束墙体1和承台,承台中预埋墙体承接结构,所述墙体承接结构包括锚固板3,锚固板3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若干钢筋连接器并固接锚筋4;锚固板3下侧两端固接锚杆5;其中,锚杆5和锚筋4埋设于混凝土之中,锚固板3与承台表面齐平;所述钢管束墙体1底部设有垂直于墙体表面的外翼板2,所述外翼板2侧边与墙体固接,底边与墙体底面齐平;钢管束墙体1底面以及外翼板2底边与所述锚固板3表面焊接固定。外翼板2的结构有效扩大钢管束墙体1的底部与锚固板3的连接面积,能够实现强墙根的设计理念。如图3所示实例一,本技术提供的连接节点结构在转角墙体上的应用:外翼板2设置于墙体内侧、外侧,墙体内侧与外侧的外翼板2相对称。外翼板2于组合成墙体的每个钢管束至少设置一组相对称的外翼板2。外翼板2还设置于墙侧端面,该端面不仅包括墙体端部,还包括墙体转角位置的单侧墙体延伸的截断面端部。无论安装的墙体是平面墙体还是转角墙体,锚固板3按墙体走向设置,锚固板3宽度大于等于墙体厚度与两侧外翼板宽度之和,从而保证外翼板2底边满焊。实例二,同样结合图3,本技术提供的外翼板的具体设计结构:外翼板2为宽度大于钢管束墙体厚度的钢板,该钢板插入钢管束墙体底部开制的槽口中,钢板两侧突出于墙体内、外侧的部分构成对称的外翼板。实例三,为节约材料,如图4所示,外翼板为两块钢板对称的固接于墙体内侧和外侧。本技术的外翼板制为与钢管束墙体一体的结构,外翼板连接施工时要求其与墙体为角焊缝,焊脚高度为6mm。墙体与承台连接施工时,钢管束墙体1底部周线以及外翼板2底边与锚固板3也采用角焊缝,施工完成后的焊缝如图6所示。实例四,本技术提供的外翼板2可是是长方形也可以是直角三角形。若采用长方形外翼板,其与墙体固接的侧边长度为其高,与墙体底面平齐的底边长度为其宽,具体地其高度为300-500mm,宽为200-300。若采用直角三角形外翼板,其与墙体固接的侧边、与墙体底面平齐的底边为其两直角边,该三角形底边长200-300mm;高为300-500。本技术锚固板3的厚度根据上部钢管束墙体的钢板厚度确定,一般为20~25mm。上述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1)钢管束墙体工厂预制时,在其底部焊接外翼板,焊接为角焊缝,焊脚高度6mm;2)预制钢管束墙体承台的墙体承接结构:根据钢管束墙体的形状设置锚固板形状,锚固板底部固接锚筋以及锚杆;3)承台混凝土浇筑前固定墙体承接结构,使锚筋、锚杆浇筑于混凝土之中,锚固板露于混凝土表面,锚固板与承台混凝土平齐;4)施工钢管束墙体与锚固板焊接,采用角焊缝,焊脚高度6mm,将钢管束墙体的外周边以及外翼板与锚固板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有效扩大钢管束墙体的底部与锚固板的连接面积,能够实现强墙根的设计理念,增强的墙体底部的稳定性,便于焊接且保证焊接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包括钢管束墙体和承台,其特征是:所述承台中预埋墙体承接结构,墙体承接结构包括锚固板,锚固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若干钢筋连接器并固接锚筋;锚固板下侧两端固接锚杆;锚杆和锚筋埋设于混凝土之中,锚固板与承台表面平齐;所述钢管束墙体底部设有垂直于墙体表面的外翼板;外翼板侧边与墙体固接,底边与墙体底面齐平;钢管束墙体底面以及外翼板底边与所述锚固板表面焊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包括钢管束墙体和承台,其特征是:所述承台中预埋墙体承接结构,墙体承接结构包括锚固板,锚固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若干钢筋连接器并固接锚筋;锚固板下侧两端固接锚杆;锚杆和锚筋埋设于混凝土之中,锚固板与承台表面平齐;所述钢管束墙体底部设有垂直于墙体表面的外翼板;外翼板侧边与墙体固接,底边与墙体底面齐平;钢管束墙体底面以及外翼板底边与所述锚固板表面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是:所述外翼板于组合成墙体的每个钢管束至少设置一组相对称的外翼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束墙体与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是:所述外翼板设置于墙体内侧、外侧以及墙侧端面,墙体内侧与外侧的外翼板相对称。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超高新霞周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杭萧钢构河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