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54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捞渣部分、收渣部分和卸渣部分,捞渣部分包括支撑架、转盘架和至少一个镂空的捞渣斗,各捞渣斗呈风车式安装在转盘架上,转盘架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捞渣斗朝向转盘架旋转中心C1的一端设有卸料口,捞渣斗迎向水流的面上设有可随水流打开以及可在自重下关闭的活动门,收渣部分包括两个收渣平台,两个收渣平台分别位于排水沟的两侧,卸渣部分包括V形导向面,所述V形导向面的顶点位于卸料口的正下方,V形导向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收渣平台对接以将卸料口卸出的渣料向下引导至收渣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利用水流作为捞渣的动力,实现了捞渣全自动化提高捞渣的及时性且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场排水沟清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
技术介绍
各个城市都配套有专用的垃圾填埋场,为了避免环境对城市造成影响,垃圾填埋场一般建设在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因为垃圾填埋场面积较大,为了有效减少雨水进入垃圾填埋的库区,一般在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库区四周配套建设了排水沟,根据国内各大垃圾填埋场运行情况,排水沟极易被树枝、杂草、垃圾堵塞,一旦排水沟被堵塞,大量雨水会进入垃圾填埋库区,增加污水的产生量,对垃圾堆体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发生垃圾滑坡,造成较大的环境安全事故。所以,及时清理排水沟(根据运营情况,因为山区落叶频繁,排水沟线路长,一般每天需要2-3人清理排水沟),保障排水沟排水顺畅是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情况下,垃圾填埋场都配置了专门的水沟巡查及清理劳务人员,劳务人员利用铁锹等工具实施清渣,如果安排专人清理排水沟,工作效率非常低,及时性也得不到保障。在下暴雨或者连续下雨的极端天气,人工在室外清理水沟,人员的安全也难以保障。因此,研究一种能自动清理排水沟的装置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将渣捞出水沟以外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水流作为捞渣的动力,实现了捞渣全自动化提高捞渣的及时性且效果好的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捞渣部分、收渣部分和卸渣部分,所述捞渣部分包括支撑架、转盘架和至少一个镂空的捞渣斗,各捞渣斗呈风车式安装在转盘架上,所述转盘架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捞渣斗朝向转盘架旋转中心C1的一端设有卸料口,所述捞渣斗迎向水流的面上设有可随水流打开以及可在自重下关闭的活动门,所述收渣部分包括两个收渣平台,所述两个收渣平台分别位于排水沟的两侧,所述卸渣部分包括V形导向面,所述V形导向面的顶点位于卸料口的正下方,所述V形导向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收渣平台对接以将卸料口卸出的渣料向下引导至收渣平台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为两个,分设于排水沟的两侧,所述转盘架中心设有与转盘架固定连接的梭形轴,所述梭形轴的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各支撑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捞渣斗对应设有一个V形导向面,所述V形导向面构成所述梭形轴周向面的一部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形导向面的两侧设有用于挡住渣料的挡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梭形轴的每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架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捞渣斗在转盘架上沿周向均匀布置,且相邻两个捞渣斗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排水沟的水沟墙体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门铰接于捞渣斗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捞渣斗的最大宽度小于排水沟的宽度,二者差值为1cm~2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自动捞渣装置,根据排水沟的尺寸制作了一个类似水风车的装置,当排水沟水流较快时会促进水风车的转盘架的转动,进而带动捞渣斗转动,同时水流的冲击会将捞渣斗的活动门打开,捞渣斗将排水沟内的树叶等杂物自动捞起,捞渣斗也会随着角度的变化将捞起的树叶卸料,卸料后顺V形导向面的斜度往排水沟两侧堆放,该装置利用水流作为捞渣设备的动力,实现了捞渣的全自动化,无需人员值守,减少了人工捞渣的频率,提高捞渣的及时性,捞渣及时且效果好,减少运营人员的投入,能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极端天气下无需人工作业,安全能得到保障,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转盘架和捞渣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支撑架;2、转盘架;3、捞渣斗;31、卸料口;32、活动门;4、收渣平台;5、排水沟;51、水沟墙体;6、V形导向面;7、梭形轴;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捞渣部分、收渣部分和卸渣部分,捞渣部分包括支撑架1、转盘架2和至少一个镂空的捞渣斗3,各捞渣斗3呈风车式安装在转盘架2上,转盘架2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上,捞渣斗3朝向转盘架2旋转中心C1的一端设有卸料口31,捞渣斗3迎向水流的面上设有可随水流打开以及可在自重下关闭的活动门32,收渣部分包括两个收渣平台4,两个收渣平台4分别位于排水沟5的两侧,卸渣部分包括V形导向面6,V形导向面6的顶点位于卸料口31的正下方,V形导向面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收渣平台4对接以将卸料口31卸出的渣料向下引导至收渣平台4上。本实施例以四个捞渣斗3为例,捞渣斗3的各面均为网状,便于捞起树枝、树叶、零散垃圾等渣料。使用时,将转盘架2放在排水沟5内,最下端的捞渣斗3浸在水内,水流(图2中所示箭头为水流方向)冲向捞渣斗3,推开活动门32,树枝、树叶、零散垃圾等渣料顺势进入捞渣斗3内,同时水流会推着捞渣斗3旋转,捞渣斗3旋转至一定高度后,活动门32在自重下关闭,防止了渣料掉出,当捞渣斗3旋转到将近竖直时,树枝、树叶、零散垃圾回向下从卸料口31掉落至V形导向面6上,由V形导向面6向下导入排水沟5两侧的收渣平台4上,最后再定期组织人员将捞起的树叶集中在收渣平台进行清理。V形导向面6是穿设在转盘架2的中心的,便于与卸料口31对接,V形导向面6横跨在排水沟5上,使树枝、树叶、零散垃圾不会掉入排水沟5内。该自动捞渣装置根据排水沟5的实际尺寸采用钢结构制作成类似水风车的装置,当排水沟5水流较快时会促进水风车的转盘架2的转动,进而带动捞渣斗3转动,同时水流的冲击会将捞渣斗3的活动门32打开,捞渣斗3将排水沟5内的树叶等杂物自动捞起,捞渣斗3也会随着角度的变化将捞起的树叶卸料,卸料后顺V形导向面6的斜度往排水沟5两侧堆放。该装置利用水流作为捞渣设备的动力,实现了捞渣的全自动化,无需人员值守,减少了人工捞渣的频率,提高捞渣的及时性,捞渣及时且效果好,减少运营人员的投入,能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极端天气下无需人工作业,安全能得到保障,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为两个,分设于排水沟5的两侧,支撑架1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排水沟5的水沟墙体51上。转盘架2中心设有与转盘架2固定连接的梭形轴7,梭形轴7的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各支撑架1上。梭形轴7的每一端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轴承座(图中未示出),用于梭形轴7的转动。每个捞渣斗3对应设有一个V形导向面6,V形导向面6构成梭形轴7周向面的一部分。捞渣斗3与梭形轴7一起转动,这样对应每个捞渣斗3的V形导向面6便于对捞渣斗3进行卸料。V形导向面6的两侧设有用于挡住渣料的挡板8,防止树枝、树叶、零散垃圾掉入排水沟5内。本实施例中,梭形轴7的表面为两个锥面,两个锥面的最大直径端相接,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捞渣部分、收渣部分和卸渣部分,所述捞渣部分包括支撑架(1)、转盘架(2)和至少一个镂空的捞渣斗(3),各捞渣斗(3)呈风车式安装在转盘架(2)上,所述转盘架(2)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上,所述捞渣斗(3)朝向转盘架(2)旋转中心C1的一端设有卸料口(31),所述捞渣斗(3)迎向水流的面上设有可随水流打开以及可在自重下关闭的活动门(32),所述收渣部分包括两个收渣平台(4),所述两个收渣平台(4)分别位于排水沟(5)的两侧,所述卸渣部分包括V形导向面(6),所述V形导向面(6)的顶点位于卸料口(31)的正下方,所述V形导向面(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收渣平台(4)对接以将卸料口(31)卸出的渣料向下引导至收渣平台(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捞渣部分、收渣部分和卸渣部分,所述捞渣部分包括支撑架(1)、转盘架(2)和至少一个镂空的捞渣斗(3),各捞渣斗(3)呈风车式安装在转盘架(2)上,所述转盘架(2)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上,所述捞渣斗(3)朝向转盘架(2)旋转中心C1的一端设有卸料口(31),所述捞渣斗(3)迎向水流的面上设有可随水流打开以及可在自重下关闭的活动门(32),所述收渣部分包括两个收渣平台(4),所述两个收渣平台(4)分别位于排水沟(5)的两侧,所述卸渣部分包括V形导向面(6),所述V形导向面(6)的顶点位于卸料口(31)的正下方,所述V形导向面(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收渣平台(4)对接以将卸料口(31)卸出的渣料向下引导至收渣平台(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为两个,分设于排水沟(5)的两侧,所述转盘架(2)中心设有与转盘架(2)固定连接的梭形轴(7),所述梭形轴(7)的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各支撑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沟自动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捞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