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37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矿热炉上方的缓冲壳体,所述缓冲壳体的底部通过进料主管与矿热炉连通,所述缓冲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均伸入缓冲壳体内,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相对设置,且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之间的间距满足由含钒废渣进料管导入的含钒废渣与由辅料进料管导入的辅料在缓冲壳体内接触混合,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内径为辅料进料管的内径的2‑2.5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含钒废渣和辅料在进入矿热炉之前的大致混匀,利于后续熔融提炼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含钒废渣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含钒废渣是一种工业废渣,含有可回收利用成分,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对含钒废渣的提炼可由可以生产硅钒合金、高钒渣、钒铁和高纯生铁。含钒废渣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向含钒废渣中添加还原性性物质进行熔融还原处理提炼钒。由于含钒废渣的生产量大,在提炼钒的过程中含钒废渣也是以吨为单位向矿热炉中添加,由于还原性辅料在含钒废渣中的均匀性对熔融还原的效率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提炼钒的过程期望是还原性辅料能在含钒废渣中的均匀分布,但是,由于含钒废渣的添加量大,没有对应的混匀装置来混合还原性辅料与含钒废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没有将还原性辅料与含钒废渣,而是分别将还原性辅料与含钒废渣添加到矿热炉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实现含钒废渣和辅料在进入矿热炉之前的大致混匀,利于后续熔融提炼钒。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矿热炉上方的缓冲壳体,所述缓冲壳体的底部通过进料主管与矿热炉连通,所述缓冲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均伸入缓冲壳体内,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相对设置,且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之间的间距满足由含钒废渣进料管导入的含钒废渣与由辅料进料管导入的辅料在缓冲壳体内接触混合,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内径为辅料进料管的内径的2-2.5倍。在现有技术中,含钒废渣和辅料各自通过一个进料管导入矿热炉中,导致辅料在含钒废渣内的分布极不均匀性。本申请考虑到含钒废渣提炼钒的用料均是以吨为单位,且辅料的用量通常为每吨含钒废渣大约300-400Kg,辅料的用量不到含钒废渣的一半,一方面由于含钒废渣和辅料的用量大,不便于设置搅拌装置将所有含钒废渣和辅料混匀后再加入矿热炉,另一方面,由于含钒废渣提炼钒的过程对含钒废渣和辅料混合的均匀性没有太高要求,辅料大致均匀分布在含钒废渣中即可,避免出现含钒废渣和辅料各自通过一个进料管导入矿热炉中,导致辅料集中在一堆。本技术通过在矿热炉上方的缓冲壳体,所述缓冲壳体用于是实现含钒废渣和辅料在进入矿热炉之前的混合,由于辅料的用量不到含钒废渣的一半,将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内径为辅料进料管的内径的2-2.5倍,确保进料的同步性,即含钒废渣通过含钒废渣进料管缓缓进入缓冲壳体内同时辅料通过辅料进料管缓缓进入缓冲壳体内,确保辅料和含钒废渣基本同时添加完,如此,本技术实现了含钒废渣和辅料在进入矿热炉之前的大致混匀,利于后续熔融提炼钒。进一步地,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内径为20-30cm,辅料进料管的内径为10-20cm。进一步地,缓冲壳体内在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通过设置搅拌机构进一步混合含钒废渣和辅料,提高混合的均匀性。进一步地,搅拌机构横向设置,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机构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电机驱动搅拌机构转动为现有技术。进一步地,搅拌叶片为螺旋式叶片,所述螺旋式叶片沿着搅拌轴的轴向螺旋设置。进一步地,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均倾斜设置,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和辅料进料管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地,辅料进料管的倾斜度大于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倾斜度,且所述辅料进料管的出料口略高于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出料口。所述倾斜度是指含钒废渣进料管或辅料进料管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进一步地,缓冲壳体包括箱体和盖体,所述箱体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盖体可拆卸式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进料主管设置在缓冲壳体的底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矿热炉上方的缓冲壳体,所述缓冲壳体用于是实现含钒废渣和辅料在进入矿热炉之前的混合,由于辅料的用量不到含钒废渣的一半,将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的内径为辅料进料管的内径的2-2.5倍,确保进料的同步性,即含钒废渣通过含钒废渣进料管缓缓进入缓冲壳体内同时辅料通过辅料进料管缓缓进入缓冲壳体内,确保辅料和含钒废渣基本同时添加完,如此,本技术实现了含钒废渣和辅料在进入矿热炉之前的大致混匀,利于后续熔融提炼钒。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含钒废渣进料管,2-缓冲壳体,3-辅料进料管,4-搅拌机构,5-进料主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矿热炉上方的缓冲壳体2,所述缓冲壳体2的底部通过进料主管5与矿热炉连通,所述缓冲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顶部均匀储料罐连接,人工向储料罐加入含钒废渣或辅料,由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内径控制进料速度,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均伸入缓冲壳体2内,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相对设置,且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之间的间距满足由含钒废渣进料管1导入的含钒废渣与由辅料进料管3导入的辅料在缓冲壳体2内接触混合,具体的,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均倾斜设置,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辅料进料管3的倾斜度为45°,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倾斜度为30°,本实施例所述的倾斜度是指含钒废渣进料管1或辅料进料管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且所述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高于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出料口3-5cm,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之间的间距为10-12cm,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内径为辅料进料管3的内径的2-2.5倍,具体地,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内径为20-30cm,辅料进料管3的内径为10-20cm。在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含钒废渣由含钒废渣进料管1导入缓冲壳体2内,辅料由辅料进料管3导入缓冲壳体2内,通过合理设置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倾斜度以及二者出料口的相对位置,实现含钒废渣和辅料在缓冲壳体2内接触相遇,接触混合,实现含钒废渣和辅料在进入矿热炉之前的大致混匀,利于后续熔融提炼钒;混合有的含钒废渣和辅料通过进料主管5进入矿热炉。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缓冲壳体2内在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矿热炉上方的缓冲壳体(2),所述缓冲壳体(2)的底部通过进料主管(5)与矿热炉连通,所述缓冲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均伸入缓冲壳体(2)内,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相对设置,且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之间的间距满足由含钒废渣进料管(1)导入的含钒废渣与由辅料进料管(3)导入的辅料在缓冲壳体(2)内接触混合,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内径为辅料进料管(3)的内径的2-2.5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矿热炉上方的缓冲壳体(2),所述缓冲壳体(2)的底部通过进料主管(5)与矿热炉连通,所述缓冲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均伸入缓冲壳体(2)内,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相对设置,且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之间的间距满足由含钒废渣进料管(1)导入的含钒废渣与由辅料进料管(3)导入的辅料在缓冲壳体(2)内接触混合,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内径为辅料进料管(3)的内径的2-2.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内径为20-30cm,辅料进料管(3)的内径为10-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钒渣提炼钒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壳体(2)内在含钒废渣进料管(1)的出料口和辅料进料管(3)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4)。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庹开正周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永平县勇泰工业废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