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国徽专利>正文

一种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31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所述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池;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远离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清水池,所述清水池设置在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预处理池的一侧;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底部内壁上;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顶部;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的出气端,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内并和所述曝气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具有去除效果好、去除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目前对于废水的处理也越来越严格,其中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和焦化产品回收的过程中大量产生的以含酚为主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成分复杂,含有许多难以生物降解的芳香族有机物、杂环及多环化合物,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现有技术中,焦化企业采用普通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它包括除油、脱酚、蒸氨、生物处理,该方法对酚、氰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酚类物质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出水酚、氰浓度达到或接近排放标准,但COD的去除则较差,一般为60%~70%,出水COD为300mg/L~600mg/L左右。然而这是由于焦化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使生物处理方法不可能将其去除,经该法处理后的出水不同程度存在COD、总酚、NH3~N、色度、ss等超标的情况,很难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所以经过经预处理及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仍然需要进行后序的处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去除效果好、去除效率高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池;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远离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清水池,所述清水池设置在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预处理池的一侧;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底部内壁上;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顶部;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的出气端,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内并和所述曝气管固定连接;溢流腔,所述溢流腔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上;沉淀腔,所述沉淀腔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上,所述沉淀腔位于所述溢流腔的下方;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所述预处理池、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清水池上;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池上。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增压泵、第一吸水管、第一出水管、溢流管、第二增压泵、第二吸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增压泵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所述第一吸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增压泵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吸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沉淀腔内,所述第一出水管贯穿所述溢流腔的底部内壁,所述溢流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处理池和所述过滤池上,所述第二增压泵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清水池之间,所述第二吸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增压泵的进水端,所述第二吸水管的进水端和所述过滤池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增压泵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清水池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隔网、两个砂石层和细沙层,所述隔网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砂石层均设置在所述隔网上,所述细沙层设置在两个所述砂石层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水管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网罩,所述溢流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网罩,所述第二网罩和所述溢流口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絮凝反应池远离所述预处理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絮凝反应池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加药斗,所述加药斗的顶部铰接有盖板。优选的,所述清水池远离所述过滤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固定安装有阀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使用了曝气的方式对絮凝反应池内的污水和药剂进行充分混合,加快了反应的速度,且效果更佳,之后通过沉淀、过滤等多种方式的处理,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和效果都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曝气管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絮凝反应池,2、预处理池,3、过滤池,4、清水池,5、曝气管,6、曝气风机,7、进气管,8、溢流腔,9、沉淀腔,10、第一增压泵,11、第一吸水管,12、第一出水管,13、溢水管,14、第二增压泵,15、第二吸水管,16、第二出水管,17、隔网,18、砂石层,19、细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曝气管的俯视图。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池1;预处理池2,所述预处理池2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1的一侧;过滤池3,所述过滤池3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2远离所述絮凝反应池1的一侧;清水池4,所述清水池4设置在所述过滤池3远离所述预处理池2的一侧;曝气管5,所述曝气管5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1的底部内壁上;曝气风机6,所述曝气风机6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1的顶部;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固定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6的出气端,所述进气管7的出气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1内并和所述曝气管5固定连接;溢流腔8,所述溢流腔8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2上;沉淀腔9,所述沉淀腔9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2上,所述沉淀腔9位于所述溢流腔8的下方;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1、所述预处理池2、所述过滤池3和所述清水池4上;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池3上。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增压泵10、第一吸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溢流管13、第二增压泵14、第二吸水管15和第二出水管16,所述第一增压泵10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1和所述预处理池2之间,所述第一吸水管1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增压泵10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吸水管11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1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1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增压泵10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管12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沉淀腔9内,所述第一出水管12贯穿所述溢流腔8的底部内壁,所述溢流管13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处理池2和所述过滤池3上,所述第二增压泵14设置在所述过滤池3和所述清水池4之间,所述第二吸水管1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增压泵14的进水端,所述第二吸水管15的进水端和所述过滤池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1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增压泵14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管16的出水端和所述清水池4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隔网17、两个砂石层18和细沙层19,所述隔网17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池3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砂石层18均设置在所述隔网17上,所述细沙层19设置在两个所述砂石层18之间。所述第一吸水管11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网罩,所述溢流腔8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腔8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网罩,所述第二网罩和所述溢流口相适配。所述絮凝反应池1远离所述预处理池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絮凝反应池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絮凝反应池;/n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n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远离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n清水池,所述清水池设置在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预处理池的一侧;/n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底部内壁上;/n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顶部;/n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的出气端,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内并和所述曝气管固定连接;/n溢流腔,所述溢流腔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上;/n沉淀腔,所述沉淀腔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上,所述沉淀腔位于所述溢流腔的下方;/n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所述预处理池、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清水池上;/n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池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絮凝反应池;
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
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远离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一侧;
清水池,所述清水池设置在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预处理池的一侧;
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底部内壁上;
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反应池的顶部;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曝气风机的出气端,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内并和所述曝气管固定连接;
溢流腔,所述溢流腔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上;
沉淀腔,所述沉淀腔开设在所述预处理池上,所述沉淀腔位于所述溢流腔的下方;
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所述预处理池、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清水池上;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池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化废水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增压泵、第一吸水管、第一出水管、溢流管、第二增压泵、第二吸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增压泵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所述第一吸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增压泵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吸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徽
申请(专利权)人:国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