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29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曝气池四周侧壁的内部开设有环型的通气腔,曝气池相对两侧壁的内部开设有驱动腔,两个驱动腔均与通气腔相互连通,驱动腔的内部均设置有驱动机构,曝气池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搅拌结构包括转杆、搅拌扇叶和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和复位结构,顶块能够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在通气腔内往复运动,能够向曝气结构持续供气,不仅供气高效,而且在转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扇叶搅动曝气池内部的淤泥,使池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更容易获取氧气,从而能够提高氧传递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倍增工艺是在特殊的控制条件下,使得生物处理池中所驯化培养的微生物数量极大化、菌群特殊化、降解高效化,从而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给微生物创造稳定的良好生存环境,利用曝气结构在污水处理池中产生气泡,使微生物获取氧气。目前,污水处理装置利用鼓风机向曝气结构中供气,供气效率低,在池底淤泥中微生物的氧传递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水处理装置利用鼓风机向曝气结构中供气,供气效率低,在池底淤泥中微生物的氧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四周侧壁的内部开设有环型的通气腔,所述曝气池相对两侧壁的内部开设有驱动腔,两个所述驱动腔均与通气腔相互连通,所述驱动腔的内部均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曝气池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转杆、搅拌扇叶和伺服电机,所述转杆的端分别贯穿两个驱动腔且与曝气池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曝气池的外侧壁上,所述搅拌扇叶固定套接在转杆位于曝气池内部的杆壁上,所述曝气池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曝气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盘、顶块、环型滑槽、活塞和复位结构,所述顶块、环型滑槽、活塞和复位结构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环型滑槽均开设在驱动腔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驱动腔均与通气腔相互连通,两个所述复位结构均位于环型滑槽的内部,两个所述活塞分别位于转盘的两侧,且所述活塞均滑动连接在通气腔的内部,两个所述顶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环型滑槽的内部,两个所述顶块均与转盘的外侧壁相抵,所述转盘固定套接在转杆的外侧壁上,且所述转盘位于驱动腔的内部,两个所述顶块与两个活塞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弧型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固定环和复位弹簧,所述固定环和复位弹簧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环分别固定套接在顶块的外侧壁上,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相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环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型滑槽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曝气结构均与通气腔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曝气池相对的两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单向进气阀,多个所述单向进气阀均与通气腔相连通。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和复位结构,顶块能够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在通气腔内往复运动,能够向曝气结构持续供气,不仅供气高效,而且在转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扇叶搅动曝气池内部的淤泥,使池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更容易获取氧气,从而能够提高氧传递效率,解决了目前污水处理装置利用鼓风机向曝气结构中供气,供气效率低,在池底淤泥中微生物的氧传递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附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曝气池;2、通气腔;3、搅拌结构;31、转杆;32、伺服电机;33、搅拌扇叶;4、驱动腔;5、驱动机构;51、转盘;511、弧型凹槽;52、环型滑槽;53、复位结构;531、复位弹簧;532、固定环;54、顶块;55、活塞杆;56、活塞;6、单向进气阀;7、曝气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池1,曝气池1四周侧壁的内部开设有环型的通气腔2,曝气池1相对两侧壁的内部开设有驱动腔4,两个驱动腔4均与通气腔2相互连通,驱动腔4的内部均设置有驱动机构5,曝气池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3,搅拌结构3包括转杆31、搅拌扇叶33和伺服电机32,转杆31的端分别贯穿两个驱动腔4且与曝气池1转动连接,伺服电机3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杆31固定连接,伺服电机32连通外部电源,启动时,能够带动转杆31转动,转杆31带动搅拌扇叶33在曝气池1中搅拌淤泥,可以使池底的淤泥更容易获取氧气,从而可以提高池底淤泥微生物的氧传递效率,伺服电机32固定连接在曝气池1的外侧壁上,搅拌扇叶33固定套接在转杆31位于曝气池1内部的杆壁上,曝气池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曝气结构7。多个曝气结构7均与通气腔2相连通,通气腔2能股向曝气结构7供气,在曝气池1中产生气泡,曝气池1相对的两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单向进气阀6,多个单向进气阀6均与通气腔2相连通,通气腔2通过单向进气阀6抽动外部空气,驱动机构5包括转盘51、顶块54、环型滑槽52、活塞56和复位结构53,顶块54、环型滑槽52、活塞56和复位结构53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环型滑槽52均开设在驱动腔4的内侧壁上,两个驱动腔4均与通气腔2相互连通,两个复位结构53均位于环型滑槽52的内部,两个活塞56分别位于转盘51的两侧,且活塞56均滑动连接在通气腔2的内部,两个顶块54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环型滑槽52的内部,两个顶块54均与转盘51的外侧壁相抵,转盘51固定套接在转杆31的外侧壁上,且转盘51位于驱动腔4的内部,两个顶块54与两个活塞56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塞杆55,顶块54通过活塞杆55带动活塞56向远离驱动腔4的方向移动,从而向曝气结构7供气,转盘51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弧型凹槽511,复位结构53包括固定环532和复位弹簧531,固定环532和复位弹簧531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环532分别固定套接在顶块54的外侧壁上,两个复位弹簧531相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环532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复位弹簧531相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型滑槽52的侧壁上,复位弹簧531自身具有弹性,通过推动固定环532使顶块54与转盘51相抵,转杆31带动转盘51转动时,复位弹簧531推动顶块54,使顶块54向弧型凹槽511的波谷滑动,顶块54通过活塞杆55带动活塞56在通气腔2的内部向靠近驱动腔4的方向移动。具体的,本技术连通电源,使用时,启动伺服电机32,伺服电机32带动转杆31转动,转杆31带动转盘51在驱动腔4的内部转动,由于复位弹簧531与固定环532固定连接,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1),所述曝气池(1)四周侧壁的内部开设有环型的通气腔(2),所述曝气池(1)相对两侧壁的内部开设有驱动腔(4),两个所述驱动腔(4)均与通气腔(2)相互连通,所述驱动腔(4)的内部均设置有驱动机构(5),所述曝气池(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3),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转杆(31)、搅拌扇叶(33)和伺服电机(32),所述转杆(31)的端分别贯穿两个驱动腔(4)且与曝气池(1)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杆(31)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2)固定连接在曝气池(1)的外侧壁上,所述搅拌扇叶(33)固定套接在转杆(31)位于曝气池(1)内部的杆壁上,所述曝气池(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曝气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1),所述曝气池(1)四周侧壁的内部开设有环型的通气腔(2),所述曝气池(1)相对两侧壁的内部开设有驱动腔(4),两个所述驱动腔(4)均与通气腔(2)相互连通,所述驱动腔(4)的内部均设置有驱动机构(5),所述曝气池(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3),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转杆(31)、搅拌扇叶(33)和伺服电机(32),所述转杆(31)的端分别贯穿两个驱动腔(4)且与曝气池(1)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杆(31)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2)固定连接在曝气池(1)的外侧壁上,所述搅拌扇叶(33)固定套接在转杆(31)位于曝气池(1)内部的杆壁上,所述曝气池(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曝气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转盘(51)、顶块(54)、环型滑槽(52)、活塞(56)和复位结构(53),所述顶块(54)、环型滑槽(52)、活塞(56)和复位结构(53)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环型滑槽(52)均开设在驱动腔(4)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驱动腔(4)均与通气腔(2)相互连通,两个所述复位结构(53)均位于环型滑槽(52)的内部,两个所述活塞(56)分别位于转盘(51)的两侧,且所述活塞(56)均滑动连接在通气腔(2)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巍冯臣冯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一念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