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污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627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污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污分离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其中: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依次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实现了地面缝隙、设备等狭小空间内油污的集中回收处理,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废油的回收利用,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节约资源且环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对于油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油污富集,并集中回收;另外,分离系统独立设计,富集的废油不存在混入污水系统的可能,可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污分离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污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油污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油水分离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通常油水分离是通过专用的油水分离器进行。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油水不能相溶,且油的比重比水要轻,两者大量存在时会产生明显的油水分界线。在油水分离器上设置有透明的液位观察器,当油积累到一定量时通过分界线一侧的分离管道将多余的油或水排出实现分离的目的,在槽、罐等里面产生为废油也是经管道收集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分离和回收。当废油混进污水系统时,会给污水处理造成水处理不能达标或者污水处理费用飙高的情况。对于频繁用油的设备会经常出现废油混到污水的情况,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在地沟设置闸口并采取使用废旧布料吸附废油,此种方式不但会产生固体垃圾废弃物,而且处理不彻底,仍然会有部分废油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给污水处理带来影响。对于狭小空间内的油污通常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有机溶剂清洗,再用废旧布料吸附,或通过洗衣粉等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清洗,再用水冲入地沟。需要注意的是,其原理上是有机溶剂将油污溶解形成均匀的混合体,再吸附到布上,形成固体垃圾,或者少量随水流进入污水;通过洗衣粉等清洗,其原理是表面活性剂对油污产生局部的水包油的乳化效果,再随水流进入污水系统后,一方面经受水流剪切,一方面表面活性剂被大大稀释,乳化效果被破坏,油污又重新在污水中显现出来,对污水处理产生影响。此外,工业废油通常是机油或润滑油在减速箱或加热设备内经长期摩擦受热或直接高温,油内部分子结构破坏并碳化导致油品粘度变大,杂质增多,润滑效果变差的过程。工业废油集中回收,并经专业处理后可以重新用到一些润滑等级较低的场景。废油回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样在餐饮行业中,废弃地沟油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残留,或进入排水系统,不光影响污水处理,同时也面临着异味散发影响城市环境的问题。如果将这些废油集中回收去裂解制作生物柴油,对于改善食品安全,美化环境、能源利用都有着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污分离系统,将废弃油污收集后集中处理,实现油污中废油与污水的分离,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废油的回收利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其中: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依次连通设置。进一步的,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的顶面齐平,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的底面齐平且低于沉淀池的底面;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与沉淀池通过引流口连通,引流口形成于油污引流沟槽的末端且位于沉淀池的顶端;沉淀池与一级油水分离池通过油污口连通,油污口位于一级油水分离池的顶端;一级油水分离池与二级油水分离池通过第一污水口连通,第一污水口位于二级油水分离池的下端;二级油水分离池与污水池通过第二污水口连通,第二污水口位于污水池的下端。进一步的,引流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一拦渣网;和/或,油污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二拦渣网。进一步的,第一污水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三拦截网;和/或,第二污水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四拦截网。进一步的,污水池的下游为污水沟,其中:污水沟的顶面与污水池的顶面齐平,污水沟的底面高于污水池的底面;污水池与污水沟通过排污口连通,排污口位于污水池的顶端。进一步的,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的顶面均设置有用于各自盖封的钢板盖板。进一步的,用于盖封二级油水分离池的钢板盖板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判断一级油水分离池油水分离效果的第一透视窗;用于盖封污水池的钢板盖板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判断油污分离系统油水分离效果的第二透视窗。进一步的,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以及二级油水分离池同排设置;污水池设置在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以及二级油水分离池的前侧或后侧且相对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以及二级油水分离池并排设置。进一步的,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同排设置;沉淀池设置在一级油水分离池的前侧或后侧且相对一级油水分离池并排设置。进一步的,引流口的底面高于油污口的底面,并且,引流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油污口的流通面积;引流口的底面高于排污口的底面,引流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排污口的流通面积;第一污水口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第二污水口的顶面和底面齐平,并且,第一污水口与第二污水口的流通面积相等;排污口的底面高于污水沟的最高污水面;一级油水分离池的位于油污口底面与第一污水口顶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废油富集层,二级油水分离池的位于第二污水口顶面以上的空间形成第二废油富集层。本技术的一种油污分离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通过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将废弃的污油集中引入至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进入油水分离池进行油水分离,即实现了地面缝隙、设备等狭小空间内油污的集中回收处理,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废油的回收利用,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节约资源且环保;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对于油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油污富集,并集中回收;另外,分离系统独立设计,富集的废油不存在混入污水系统的可能,可靠实用。2、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顶面齐平,保证了系统布置的整齐性,底面的不同高度设置用于赋予油污足够的油水分离处理空间;此外,设置有污水池,可以对油水分离后的污水起到一定的缓冲应急作用。3、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引流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一拦渣网,油污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二拦渣网,在油污处理前对油污进行拦渣过滤,清理掉从地面带进的沙粒、杂质等,避免大量废渣进入一级油水分离池或二级油水分离池,增大分离池的清理难度,且影响油水分离效果。4、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污水池的下游为污水沟,并且污水池与污水沟通过排污口连通,从而实现油污分离后形成的污水在污水池集聚后不断排出,实现油污分离系统工作的连续性或持续性。此外,油污分离系统独立于污水系统,又能将油污分离后的废水排放到污水系统中,避免了相互混淆相互影响的可能。5、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的顶面均设置有用于各自盖封的钢板盖板,从而保证了产生油污现场及油污处理处的环境清洁;分离系统贴近地面设计,加设盖板,不影响空间的正常使用,同时能有效防止异味扩散。6、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通过观察二级油水分离池内油水分离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一级油水分离池内油水的分离情况,当二级油水分离池内废油产量较大时,可将二级油水分离池内油污引回至一级油水分离池进行再次分离处理;同理,通过观察污水池内污水状态,判断油污分离系统的分离效果,当含油量较高时可选择的引回至一级油水分离池或二级油水分离池再次进行油水分离。7、本技术的油污分离系统,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其中:/n一个或多个所述油污引流沟槽与所述沉淀池连通;/n所述沉淀池、所述一级油水分离池、所述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所述污水池依次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其中:
一个或多个所述油污引流沟槽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所述沉淀池、所述一级油水分离池、所述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所述污水池依次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污引流沟槽、沉淀池、一级油水分离池、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污水池的顶面齐平,所述一级油水分离池、所述二级油水分离池、以及所述污水池的底面齐平且低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面;
一个或多个所述油污引流沟槽与所述沉淀池通过引流口连通,所述引流口形成于所述油污引流沟槽的末端且位于所述沉淀池的顶端;
所述沉淀池与所述一级油水分离池通过油污口连通,所述油污口位于所述一级油水分离池的顶端;
所述一级油水分离池与所述二级油水分离池通过第一污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口位于所述二级油水分离池的下端;
所述二级油水分离池与所述污水池通过第二污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口位于所述污水池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一拦渣网;
和/或,所述油污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二拦渣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污水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三拦截网;
和/或,所述第二污水口的流通面上设置有第四拦截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的下游为污水沟,其中:
所述污水沟的顶面与所述污水池的顶面齐平,所述污水沟的底面高于所述污水池的底面;
所述污水池与所述污水沟通过排污口连通,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污水池的顶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毅胡茂荣张健杨琪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