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274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J1、主控芯片J2、电源输出端J3、整流桥D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保护芯片U3、保护芯片U4、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7、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及极性电容C6。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出频率高,使灯具不频闪,电流过大或短路时及时切断电路,起到防爆、防短路作用,输出电压稳定,适用于不同的灯带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涉及一种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的高压灯带驱动电源以及高压灯带插头产品,普遍存在如下缺点:1.开灯有频闪,在该种产品所带的高压灯带产生的灯光下工作或者生活,直接导致人的视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2.电源无防爆、无防短路功能,导致用户使用该类产品时,直接被电击伤及人身安全,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该类产品会产生高温,引发产品发生短路,容易发生火灾。3.专用电源匹配专用灯带,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适用性较差,不利于用户更新使用。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J1、主控芯片J2、电源输出端J3、整流桥D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保护芯片U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J1、主控芯片J2、电源输出端J3、整流桥D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保护芯片U3、保护芯片U4、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7、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及极性电容C6,所述电源输入端J1的正极通过热敏电阻RT1与所述整流桥D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J1的负极通过保险管F1与所述整流桥D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J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防短路、无频闪的高压灯带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J1、主控芯片J2、电源输出端J3、整流桥D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保护芯片U3、保护芯片U4、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7、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及极性电容C6,所述电源输入端J1的正极通过热敏电阻RT1与所述整流桥D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J1的负极通过保险管F1与所述整流桥D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J1的正极通过压敏电阻RV1及保险管F1与所述电源输入端J1的负极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并联有一电容C1,所述热敏电阻RT1通过电阻R1及电阻R2与保险管F1连接,所述电阻R1并联有一电阻R16,所述电阻R2并联有一电阻R19,所述电阻R1通过电阻R3与所述极性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3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桥D1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四管脚通过电容C4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五管脚通过电阻R4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六管脚通过电容C9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管脚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整流桥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3并联有一电阻R9,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10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管脚通过电阻R11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1并联有一电阻R12,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十二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阻R6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六管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六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五管脚通过电阻R7及电阻R29与所述极性电容C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7并联有一电阻R8,所述电阻R29并联有一电阻R30,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整流桥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九管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6的负极与所述整流桥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6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通过连接电阻R14及电阻R15与所述整流桥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并联有一电阻R20,所述电阻R15并联有一电阻R21,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J2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J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7的负极与所述主控芯片J2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7的负极与所述电源输出端J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7并联有电阻R23及电阻R26,所述电阻R26通过电阻R28与所述保护芯片U4的第六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电源输出端J3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电阻R23与所述整流桥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保护芯片U3的第七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8并联有一电阻R17,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8及电阻R23与所述整流桥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正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亮剑科技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