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阿基米德螺旋粒子涡旋波生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064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8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阿基米德螺旋粒子涡旋波生成器,包括介质基板,介质基板正面覆有三条宽度相同的矩形金属条,构成传统共面波导。在共面波导中间金属带上刻有周期性圆孔,构成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器。在上侧金属条的中间部分刻有相同大小的圆孔,并将阿基米德螺旋臂组成的螺旋金属粒子放置在圆孔中,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可以同时激发多个金属粒子产生涡旋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波生成器首次实现了涡旋波金属粒子的印刷,并且没有转换结构,结构简单紧凑,易于集成,制作方便,适用范围广,在微波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阿基米德螺旋粒子涡旋波生成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旋波生成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阿基米德螺旋粒子的涡旋波生成器。
技术介绍
表面等离激元是指在金属与电介质交界面处存在的自由振动的电子与光子因相互作用产生的混合激发态,是沿交界面传播的表面电磁波,在与交界面垂直方向按指数衰减。人工结构化金属表面能够使电磁波束缚在其表面,构成与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相类似的表面波,称为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克服了在微波段无法较好观测表面等离激元的限制,使其延伸到微波段。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具有通过改变金属的结构参数控制其色散特性和截止频率的优点,因此在微波段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涡旋波是指携带有轨道角动量的电磁波,与普通光束相比,涡旋光束相位波前为连续螺旋形,而不是平面或者球面。因携带有轨道角动量而增加了一个新的自由度,涡旋波可有效地提高通讯领域的频谱效率和增加通信容量,因此在雷达等相关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涡旋波的研究起源于1992年,但是,相比于光学频率段,微波频段的涡旋波研究开始较晚。涡旋波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阿基米德螺旋粒子涡旋波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介质基板正面覆有三条宽度相同的矩形金属条构成传统共面波导;在共面波导中间金属带上刻有周期性圆孔,构成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器;上侧金属条的中间部分刻有周期性圆孔,圆孔中具有阿基米德螺旋臂组成的螺旋金属粒子,构成涡旋波生成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阿基米德螺旋粒子涡旋波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介质基板正面覆有三条宽度相同的矩形金属条构成传统共面波导;在共面波导中间金属带上刻有周期性圆孔,构成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器;上侧金属条的中间部分刻有周期性圆孔,圆孔中具有阿基米德螺旋臂组成的螺旋金属粒子,构成涡旋波生成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阿基米德螺旋粒子涡旋波生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共面波导两端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雷李媛王俊刘逢雪郑园园崔洁沈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