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池作为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已有200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不可充电电池(如锌锰干电池)到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到最近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技术从上世界60年代开始研究,于1992年被日本索尼公司商业化推向市场,分几个阶段阶梯式的增长,除了原市场增量和新品推出的需求以外,都是取代同类功能产品而获得增量。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满足便携式电子器件、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的新型电源。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而锂离子的正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正极包括活性物质层以及活性物质层表面的导电钝化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活性物质和导电剂;所述导电钝化层包括活性物质,无机氧化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正极包括活性物质层以及活性物质层表面的导电钝化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活性物质和导电剂;所述导电钝化层包括活性物质,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剂;其中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1-1.3μm,D90为1.8-2.2μm;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D’50为0.15-0.18μm,D’90为0.27-0.30μm;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钝化层中,所述无机氧化物与所述活性物质的质量比满足以下关系式:无机氧化物/活性物质=k*(5*D50+D90)/(5*D’50+D’90),其中k为0.036-0.038;所述制备方法包括:/n1)在搅拌釜中加入溶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正极包括活性物质层以及活性物质层表面的导电钝化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活性物质和导电剂;所述导电钝化层包括活性物质,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剂;其中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1.1-1.3μm,D90为1.8-2.2μm;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D’50为0.15-0.18μm,D’90为0.27-0.30μm;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钝化层中,所述无机氧化物与所述活性物质的质量比满足以下关系式:无机氧化物/活性物质=k*(5*D50+D90)/(5*D’50+D’90),其中k为0.036-0.038;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在搅拌釜中加入溶剂,在搅拌的状态下依次加入粘结剂和导电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活性物质,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活性物质层浆料,其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3-5:2-4;
2)在搅拌釜中加入溶剂,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粘结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无机氧化物颗粒,搅拌均匀得到无机氧化物浆料,其中无机氧化物颗粒:粘结剂=100:6-8;
3)在搅拌釜中加入溶剂,在搅拌的状态下依次加入粘结剂和导电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活性物质,搅拌均匀得到导电浆料,其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00:18...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