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及其封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02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及其封装工艺,包括:封装套,其内部固定套设有金属基体,金属基体表面固定设置有以金属薄带为薄膜基底的敏感元件,金属基体两侧设置有导线槽,导线槽中固定设置有银导线;敏感元件的结构包括:金属薄带,其上方沉积有过渡膜层;热电效应薄膜,其沉积在过渡膜层上方;导电膜,其沉积在热电效应薄膜两端;金属基体两侧设置有过渡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金属良好的导热特性以及较高热容量,使得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中能及时将热传导出去,保证传感器温度在受控范围内;利用金属薄带较好的柔韧性,使得导电膜与银导线的电导通结点布置在金属基体侧面,减少由于侵入式传感器对局部流场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及其封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流传感器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及其封装工艺。
技术介绍
边界层转捩是经典力学遗留的少数基础科学问题之一,与湍流问题一起称为“世纪难题”。对于高超声速飞行,高超声速边界层由层流变为湍流后,壁面热流和摩擦力都会急剧增加。因此,对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是认识转捩机理从而进一步达到对转捩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结合对当前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理论研究的认知,来流扰动的演化和发展被认为是边界层转捩机理的核心。相应地,风洞实验研究中也越来越关注诸如高频脉动热流的测试与分析。常规高超声速风洞热流不高,但是试验时间长,温度累积效应明显;飞行试验是在真实、完全的气动环境中进行的,试验时间长、热流高,对高频脉动热流测试需求十分迫切。当前,高频脉动热流测试主要是依赖于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但是,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主要是以钛酸锶薄片为热电效应薄膜载体,而钛酸锶薄片导热性能差、热容量小,导致原子层热电堆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封装套,其内部固定套设有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表面固定设置有以金属薄带为薄膜基底的敏感元件,金属基体两侧设置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中固定设置有银导线;/n所述敏感元件的结构包括:/n金属薄带,其上方沉积有过渡膜层;热电效应薄膜,其沉积在所述过渡膜层上方;导电膜,其沉积在热电效应薄膜两端;/n金属基体两侧设置有过渡斜面,所述敏感元件沉积导电膜部分沿过渡斜面延伸至导线槽内,且敏感元件的导电膜与所述银导线电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套,其内部固定套设有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表面固定设置有以金属薄带为薄膜基底的敏感元件,金属基体两侧设置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中固定设置有银导线;
所述敏感元件的结构包括:
金属薄带,其上方沉积有过渡膜层;热电效应薄膜,其沉积在所述过渡膜层上方;导电膜,其沉积在热电效应薄膜两端;
金属基体两侧设置有过渡斜面,所述敏感元件沉积导电膜部分沿过渡斜面延伸至导线槽内,且敏感元件的导电膜与所述银导线电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带通过高温导电胶粘贴固定在金属基体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侧面设置有定位螺纹孔,封装套上设置有与定位螺纹孔相适配的通孔,通过在通孔和定位螺纹孔中设置顶丝实现封装套与金属基体的定位和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上端面设置有过渡圆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金属薄带为基底的新型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其状态在于,所述导线槽内灌注有高温胶,银导线通过高温胶固定在导线槽内;银导线与导电膜之间通过刷高温银浆的方式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朱涛陶伯万朱新新王辉杨远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