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976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底板、键帽、支撑件、平衡杆以及缓冲件。底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本体部向上凸起的凸起部。本体部具有容置孔,且容置孔对应于凸起部,而凸起部具有开孔。键帽设置于底板的上方。支撑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平衡杆包括主体部与端部。主体部枢接于键帽,而端部设置于凸起部的开孔。缓冲件位于端部的下方,且端部抵接缓冲件。由于平衡杆的端部抵接缓冲件,因而可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于击打时所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减少使用时噪音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键盘为一种以手击打的输入设备。为了让使用者能够灵活使用键盘,较长型的按键结构(如倍数键)中通常会设置平衡杆。平衡杆的设置除了可以提高键帽的结构强度,且使键帽能透过平衡杆而相对于金属底板上下移动之外,亦可维持键盘整体的平衡。然而,当键帽上下移动时,平衡杆会与金属底板发生撞击而产生噪音。此外,平衡杆与金属底板的接合处也会因为摩擦而产生噪音。因此,击打按键结构时所产生的噪音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可降低击打时噪音的按键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按键结构包括底板、键帽、支撑件、平衡杆以及缓冲件。底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本体部向上凸起的凸起部。本体部具有容置孔,且容置孔对应凸起部,而凸起部具有开孔。键帽设置于底板的上方。支撑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平衡杆包括主体部与端部。主体部枢接于键帽,而端部设置于凸起部的开孔。缓冲件位于端部的下方,且端部抵接缓冲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平衡杆的端部于底板上的正投影不重迭本体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本体部还具有开槽孔,凸起部位于容置孔与开槽孔之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缓冲件填满容置孔与开槽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平衡杆的端部于底板上的正投影重迭本体部,且缓冲件位于端部与本体部之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缓冲件暴露出容置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缓冲件延伸覆盖容置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缓冲件为薄膜电路板的一部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还包括:强化件以及弹性件。强化件设置在键帽的底面。弹性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并抵顶强化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键帽具有多个接合部。接合部与支撑件接合,且强化件具有多个避让孔,接合部自避让孔露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强化件覆盖键帽的底面至少50%的面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强化件包括第一强化件及第二强化件,第一强化件设置于键帽的底面,第二强化件设置于第一强化件,且第一强化件的面积大于第二强化件的面积。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的设计中,缓冲件位于平衡杆的端部的下方,且平衡杆的端部抵接缓冲件。通过缓冲件的设置,以提供缓冲作用给平衡杆的端部,因此在使用者击打按键结构时,可以避免产生噪音,达到减噪的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D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缓冲件与底板组装后的俯视示意图;图1E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底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底板、平衡杆及缓冲件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底板、平衡杆及缓冲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底板、平衡杆及缓冲件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100a:按键结构;110a、110a’、110b、110c:底板;112a、112a’、112b:本体部;113:容置孔;114:凸起部;115、115’、115b:开槽孔;116:开孔;120:键帽;121:底面;122:接合部;130:平衡杆;132:主体部;132a:平行段;132b:水平段;134:端部;140、140a:薄膜电路板;142、142a、160:缓冲件;143:让位孔;150:支撑件;170、170a:弹性件;180:强化件;182:第一强化件;183:避让孔;184:第二强化件;D:翻转方向。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D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缓冲件与底板组装后的俯视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图1C以及图1D,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包括底板110a、键帽120、支撑件150、平衡杆130以及缓冲件142。底板110a包括本体部112a以及由本体部112a向上凸起的凸起部114。于此所述的向上凸起是指凸起部114自体本部112a朝键帽120的位置延伸。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凸起部114是实质上垂直于本体部112a,其中凸起部114与本体部112a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小于90度或大于90度。其次,本体部112a具有容置孔113,且容置孔113对应凸起部114,而凸起部114具有开孔116。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孔113与开孔116彼此连通。键帽120设置于底板110a的上方,而支撑件150设置在键帽120与底板110a之间。平衡杆130包括主体部132与端部134。主体部132枢接于键帽120,而端部134设置于凸起部114的开孔116。缓冲件142位于平衡杆130的端部134的下方,且端部134抵接缓冲件142。通过缓冲件142的设置,以提供缓冲作用给平衡杆130的端部134,因此在使用者击打按键结构100时,可以避免产生噪音,达到减噪的效果。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为长倍键,例如键盘中对应空格键、Enter键、Shift键、退格键等尺寸较大的按键。底板110a例如是金属底板,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底板110a的本体部112a还具有开槽孔115,其中凸起部114位于容置孔113与开槽孔11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开槽孔115的面积大于容置孔113的面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E,底板110a’的本体部112a’具有开槽孔115’,其中开槽孔115’与容置孔113被本体部112a所环绕。此处,容置孔113位于本体部112a的左右两侧,且每一侧设置二个容置孔113。也就是说,容置孔113的数量为四个,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亦可于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容置孔,意即容置孔的数量为二个,此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围。开槽孔115的数量为二个,且呈镜射设置。此处,容置孔113与开槽孔115彼此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上凸起的凸起部,所述本体部具有容置孔,且所述容置孔对应于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开孔;/n键帽,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n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键帽与所述底板之间;/n平衡杆,包括主体部与端部,所述主体部枢接于所述键帽,而所述端部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开孔;以及/n缓冲件,位于所述端部的下方,且所述端部抵接所述缓冲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1 US 62/903,766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上凸起的凸起部,所述本体部具有容置孔,且所述容置孔对应于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开孔;
键帽,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键帽与所述底板之间;
平衡杆,包括主体部与端部,所述主体部枢接于所述键帽,而所述端部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开孔;以及
缓冲件,位于所述端部的下方,且所述端部抵接所述缓冲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的所述端部于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不重迭所述本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还具有开槽孔,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容置孔与所述开槽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填满所述容置孔与所述开槽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的所述端部于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重迭所述本体部,且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端部与所述本体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恩惠廖镇坤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