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89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救生用品领域。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包括绳体,绳体包括内绳体以及外包裹绳体,内绳体的长度方向上每间距15cm‑40cm均套设有一用于抓握限位的限位件,内绳体上位于限位件所处位置的两侧均设有将限位件在内绳体上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固定的绳结;外包裹绳体包覆在内绳体以及限位件的外围;内绳体以及外包裹绳体中的至少一个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绳套以及用于穿过绳套进行多个绳体串接的安全扣;绳套用于手腕穿过进行手部抓握牵拉。本专利通过优化传统救援绳的结构,通过绳套与安全扣的结合,便于串接。通过绳套的设置,相对于双绳套减轻重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手部的牵拉救援,抓握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于串接的救援绳
本技术涉及救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救援绳。
技术介绍
在消防救援领域中,消防人员经常会在水上或海上对落水者进行救援,例如,通过直升机或抛绳设备向海中或水中投入救援绳索,通过救援绳索将落水者救起。现有技术中,救援绳索包括救援绳和安全扣,现有的救援绳串接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救援绳的两端均有安全扣(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1792575.7公开的救援绳结构),通过安全扣的相连,进而实现串接,然后救援绳两端都具有锁扣的形式明显增加了产品的自重,而且传统救援绳子单绳的结构,不便于进行抓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已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包括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包括内绳体以及外包裹绳体,所述内绳体的长度方向上每间距15cm-40cm均套设有一用于抓握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内绳体上位于限位件所处位置的两侧均设有将限位件在内绳体上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固定的绳结;所述外包裹绳体包覆在所述内绳体以及限位件的外围;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中的至少一个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绳套以及用于穿过绳套进行多个绳体串接的安全扣;所述绳套用于手腕穿过进行手部抓握牵拉。本专利通过优化传统救援绳的结构,通过绳套与安全扣的结合,便于串接。此外,通过绳套的设置,相对于双绳套减轻重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手部的牵拉救援,抓握效果更佳。通过绳体结构的优化,通过增设有限位件,实现了绳体外径的波动性,进一步提高被救援对象的抓握效果。通过包裹绳的设置,保护内绳体,避免断裂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绳套,所述内绳体的端部设有用于所述绳套的闭合的闭合用绳结;所述内绳体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安全扣;所述外包裹绳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内绳体的两端部的绳结处。便于实现外包裹绳体对内绳体的局部包覆。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包裹绳体上设有所述绳套;所述安全扣固定在所述外包裹绳体上。便于串接。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的端部均设有绳套,所述外包裹绳体端部的绳套包覆在所述内绳体端部的绳套的外围;所述安全扣与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便于实现双层绳套,保证强度。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的一端与所述安全扣相连;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的另一端均设有绳套,所述外包裹绳体端部的绳套与所述内绳体端部的绳套独立设置;以所述外包裹绳体端部的绳套与所述内绳体端部的绳套中的任意一个绳套用于安全扣的扣合固定,另一个绳套用于手部抓握牵拉。增加功能性。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绳结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一垫片,所述垫片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内绳体的穿孔。便于限位件的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件是一浮子,所述绳体的长度为50cm-80cm。当用于水上救援时,可以将绳体的首尾相连构成围设在对象腰部的套环,套环再与其他救援绳进行串接,实现对象的拉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浮子是一木块。便于漂浮在水面上,救援者可以在水面上轻易发现,避免绳子沉入水底救援人员还需要浪费时间进行绳子找寻的问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绳体是一首尾相连的环形绳体,所述内绳体呈对折状态。便于内绳体一端作为绳套,另一端进行安全扣的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全扣穿过所述环形绳体。便于安全扣与内绳体之间的相对安装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包裹绳体为聚丙烯或聚乙烯编织而成的中空结构。适用于海水长期浸泡。优选为,包裹绳的材质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密度低于1。易于漂浮在水上。密度优选为0.9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绳体为涤纶、聚丙烯、芳纶或者尼龙编织而成。保证耐磨性。内绳体的材质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密度低于1。易于漂浮在水上。密度优选为0.9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包裹绳体上编织有至少三束反光丝。便于反光性,提高救援时的警示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所有限位件中位于内绳体端部的限位件至少一个限位件上开设有贴附有NFC标签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覆盖有罩盖,所述罩盖与所述凹槽的槽口通过胶黏剂固定。以开设有所述凹槽的限位件为第一限位件。所述内绳体上的第一限位件的外径与其余限位件的外径不同。便于NFC标签保护。通过NFC标签,便于实现厂家信息的存储,提高厂家宣传以及方位性。通过开设有凹槽的限位件的尺寸与其余限位件的尺寸不同,便于快速获知安装有NFC标签的限位件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内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4的第一限位件的剖视图。图中:2为安全扣,3为绳套,4为第一限位件,5为罩盖,6为胶黏层,11为内绳体,12为外包裹绳体,13为限位件,14为垫片,15为绳结,31为第一绳套,32为第二绳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包括绳体,绳体包括内绳体11以及外包裹绳体12,内绳体11的长度方向上每间距15cm-40cm均套设有一用于抓握限位的限位件13,内绳体11上位于限位件13所处位置的两侧均设有将限位件13在内绳体11上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固定的绳结15;外包裹绳体12包覆在内绳体11以及限位件13的外围。内绳体11以及外包裹绳体12中的至少一个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绳套以及用于穿过绳套进行多个绳体串接的安全扣;绳套3用于手腕穿过进行手部抓握牵拉。具体的可以是,内绳体11的一端设有绳套3,内绳体11的端部设有用于绳套3的闭合的闭合用绳结。闭合用绳结可以采用内绳体端部的绳结。实现限位件限位的同时,实现绳套的形成。当然也可以是,闭合用绳结与限位件限位的绳结采用不同的绳结。内绳体的另一端安装有安全扣。外包裹绳体1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固定在内绳体11的两端部的绳结处。本专利通过优化传统救援绳的结构,通过绳套3与安全扣2的结合,便于串接。此外,通过绳套3的设置,相对于双绳套3减轻重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手部的牵拉救援,抓握效果更佳。通过绳体结构的优化,通过增设有限位件13,实现了绳体外径的波动性,进一步提高被救援对象的抓握效果。通过包裹绳的设置,保护内绳体11,避免断裂的问题。绳结15与限位件13之间设有一垫片14,垫片14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内绳体11的穿孔。便于限位件13的固定。限位件13是一浮子,绳体的长度为50cm-80cm。当用于水上救援时,可以将绳体的首尾相连构成围设在对象腰部的套环,套环再与其他救援绳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包括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包括内绳体以及外包裹绳体,所述内绳体的长度方向上每间距15cm-40cm均套设有一用于抓握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内绳体上位于限位件所处位置的两侧均设有将限位件在内绳体上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固定的绳结;/n所述外包裹绳体包覆在所述内绳体以及限位件的外围;/n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中的至少一个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绳套以及用于穿过绳套进行多个绳体串接的安全扣;/n所述绳套用于手腕穿过进行手部抓握牵拉。/n

【技术特征摘要】
1.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包括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包括内绳体以及外包裹绳体,所述内绳体的长度方向上每间距15cm-40cm均套设有一用于抓握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内绳体上位于限位件所处位置的两侧均设有将限位件在内绳体上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固定的绳结;
所述外包裹绳体包覆在所述内绳体以及限位件的外围;
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中的至少一个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绳套以及用于穿过绳套进行多个绳体串接的安全扣;
所述绳套用于手腕穿过进行手部抓握牵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绳套,所述内绳体的端部设有用于所述绳套的闭合的闭合用绳结;
所述内绳体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安全扣;
所述外包裹绳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内绳体的两端部的绳结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裹绳体上设有所述绳套;
所述安全扣固定在所述外包裹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的端部均设有绳套,所述外包裹绳体端部的绳套包覆在所述内绳体端部的绳套的外围;
所述安全扣与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串接的救援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绳体以及所述外包裹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湘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