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647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5
一种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包括:上盖(1)、下盖(2)和保压片(3),上盖(1)与下盖(2)形成固定,保压片(3)位于上盖(1)与下盖(2)之间;上盖(1)具有:上盖板(11)和保压环(12),保压环(12)从上盖板(11)的下表面凸起;下盖(2)具有:下盖板(21)、支撑环(22)和仿形台(23),支撑环(22)和仿形台(23)都从下盖板(21)的上表面凸起,仿形台(23)位于支撑环(22)的中部,支撑环(22)的高度为3.4~3.6mm,仿形台(23)的高度为6.5~6.7mm。上述保压治具在保压过程中可以保持手机中框的中部平整性,避免手机中框局部位置顶起的问题,保证手机中框与装饰圈有较好的保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
本技术涉及保压治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
技术介绍
现手机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在手机装配过程中,手机五金中框与玻璃屏幕之间要加塑胶装饰圈固定保护,防止玻璃屏幕接触五金中框导致碎裂或移位。而由于塑胶装饰圈相对很薄弱,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粘合强度差等问题,因此需要用到保压工艺来解决。然而,对于传统的保压治具,其下盖是以手机中框底面所有的特征3D仿形作为支持面的,如果手机中框中间位置的平面度不好,则会出现手机中框中间位置与边缘位置(组装位置)产生挤压的情况,从而造成局部位置顶起,最终导致保压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所述保压治具包括:上盖、下盖和保压片,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形成固定,所述保压片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所述上盖具有:上盖板和保压环,所述保压环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凸起;所述下盖具有:下盖板、支撑环和仿形台,所述支撑环和所述仿形台都从所述下盖板的上表面凸起,所述仿形台位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包括:上盖(1)、下盖(2)和保压片(3),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形成固定,所述保压片(3)位于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之间;所述上盖(1)具有:上盖板(11)和保压环(12),所述保压环(12)从所述上盖板(11)的下表面凸起;所述下盖(2)具有:下盖板(21)、支撑环(22)和仿形台(23),所述支撑环(22)和所述仿形台(23)都从所述下盖板(21)的上表面凸起,所述仿形台(23)位于所述支撑环(22)的中部,所述支撑环(22)的高度为3.4~3.6mm,所述仿形台(23)的高度为6.5~6.7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包括:上盖(1)、下盖(2)和保压片(3),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形成固定,所述保压片(3)位于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之间;所述上盖(1)具有:上盖板(11)和保压环(12),所述保压环(12)从所述上盖板(11)的下表面凸起;所述下盖(2)具有:下盖板(21)、支撑环(22)和仿形台(23),所述支撑环(22)和所述仿形台(23)都从所述下盖板(21)的上表面凸起,所述仿形台(23)位于所述支撑环(22)的中部,所述支撑环(22)的高度为3.4~3.6mm,所述仿形台(23)的高度为6.5~6.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片(3)由玻璃纤维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1)由塑胶材料形成,所述保压环(12)由硅胶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中框装饰圈的保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卫勇张远平张远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润茂精密注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