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51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生陶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包括坯体本体,坯体本体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粘接胶溢流至坯体本体使用可视面的防护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台下盆安装时粘接胶溢流至使用可视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卫生陶瓷生产
,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在越来越多家庭的卫生间及酒店的卫生采用陶瓷台下盆作为洗漱区域装修的首选。石材台面+陶瓷台下盆的洗漱区域的配置,具有设计风格简约,置物方便,同时易于打理等多种好处。陶瓷台下盆作为其中的主要装修部件,其与石材台面安装面的结合部位(即台下盆的安装面)是否平整,直接影响到安装后台下盆的美观效果。另外,安装面不平整,安装后可能存在缝隙,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水风险。对于生产厂家,台下盆安装面不平整,容易导致客户投诉并退货,鉴于烧制后卫生陶瓷产品无法重复回收利用,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及成本的上升。现有技术中,台下盆安装面为大平面,该种陶瓷烧制过程中,台下盆安装面与窑车垫板接触,安装面即成为了台下盆自身重力的承受面。在最高烧制高温达到1200度的情况下,在整个产品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台下盆安装面内边缘由于与盆洗净面连接,被积压能够保持与窑车垫板一致而平整。而陶瓷盆安装面的外边缘则受到重力压制,应力自由释放,容易上翻产生翘曲导致安装面不平整。此外,台下盆安装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是把粘接胶均匀涂在台下盆的安装面上,然后把台下盆配套粘接压在台面上。如果安装面为整个平面时,由于受到挤压的原因,安装面上的粘接胶会向台下盆内侧或外侧溢出。盆内侧为使用时的可视外观面(以下简称使用可视面),在盆内侧溢流出来的粘接胶不清理,影响外观;即使通过清理,总会有些轻微的残余痕迹,时间长了,容易变色,影响外部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台下盆安装时粘接胶溢流至使用可视面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包括坯体本体,坯体本体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粘接胶溢流至坯体本体使用可视面的防护部。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坯体本体用于烧制形成台下盆,防护部用于防止安装时粘接胶溢流至坯体本体的可视面上。提高了台下盆的美观度,提升了产品外观质量,避免客户退货。进一步,防护部为设置在安装面上的沟槽,沟槽的外缘为安装时的粘接部。安装时粘接胶涂覆在沟槽外缘上,粘接胶向台下盆内侧溢流时会溢流至沟槽内,而无法溢流至台下盆使用可视面上,提高了台下盆的整体美观度;此外,由于在安装面上设置了沟槽,减少了安装面的面积,烧制时台下盆的重力承受部为沟槽的内外缘,沟槽外缘受重力积压作用,不易向外卷翘,减轻了台下盆安装面边缘向外卷翘的情况。进一步,沟槽的横截面为反拱桥形。此处所述的反拱桥形即倒置的拱桥形,如此设置,在烧制过程中台下盆反向放置,带有沟槽的安装面即可与烧制垫板形成拱桥状支撑,减少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受力支撑面应力释放的影响,避免了安装面外边缘的上翻翘曲,提高了生产制程中的良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沟槽外缘的内侧壁为直线型壁。此为反拱桥形的一种实现方式,能够达到上述拱桥状支撑的目的。进一步,沟槽外缘的内侧壁与沟槽底壁连接处为弧形过渡。此为反拱桥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此种方式相比内侧壁为直线而言,能够避免转角处应力集中,从而使得沟槽处形成一个更好的拱桥状支撑,提高坯体倒置的稳定性。进一步,沟槽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沟槽也能够达到防止粘接胶溢流至台下盆使用可视面的目的。进一步,沟槽的外缘高于內缘。如此设置,在台下盆反向放置成型时,沟槽的外缘作为台下盆的重力承受部,能够承受较多重力挤压,能够减少沟槽外缘背离重力方向的应力,从而减轻沟槽外缘卷翘的情况。进一步,沟槽的外缘与內缘的高度差在成型干燥初期为:5-10㎜,在成型干燥后期至烧制前为:3-5㎜。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在成型过程中达到减轻沟槽外缘卷翘的情况,另一方面,坯体本体反向放置成型过程中,沟槽外缘受重力积压,其与內缘的高度差会逐渐减少沟槽内外缘高度差如此设置才能达到最终沟槽内外缘平整的目的。进一步,防护部为若干均布在坯体本体安装面上的条形的防溢槽。安装时粘接胶可溢流至防溢槽内,因此设置条形防溢槽也能够达到减轻粘接胶溢流至台下盆使用可视面情况的目的。进一步,相邻两个防溢槽之间的坯体本体表面分别从中部朝向两个防溢槽倾斜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将相邻两个防溢槽空隙之间的安装面上的粘接胶引导至防溢槽内,提高粘接胶收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图为倒置干燥时的状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成型后的台下盆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沟槽1、坯体本体2、外缘3、防溢槽4、台下盆5、內缘6。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包括坯体本体2,坯体本体2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粘接胶溢流至坯体本体2使用可视面的防护部。本实施例中防护部为开设在安装面上的环形的沟槽1,沟槽1的外缘3为安装时的粘接部,具体的,沟槽1的外缘3的顶面为安装时的粘接面。沟槽1的横截面为反拱桥形,即倒置的拱桥形状,且本实施例中外缘3的内侧壁为直线型壁(说明:以图1为例,外缘3靠近沟槽1凹陷部分的面为其内侧壁,此处所述的直线型壁指的是在图1所示的剖视状态下,外缘3的内侧壁为直线)。沟槽1的外缘3高于內缘6,具体的,沟槽1的外缘3与內缘6的高度差在成型干燥初期为:5㎜,在成型干燥后期至烧制前为: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坯体本体2成型后要倒置干燥,坯体本体2的安装面则为坯体本体2倒置时的重力承受面。现有技术中的安装面为一整体的大平面,安装面的内侧(靠近坯体本体2中心的一侧)与坯体本体2使用可视面(台下盆5盆体洁净面)连接,受重力积压无法发生形变。而安装面外侧由于应力作用则极易向外卷翘发生形变,从而导致安装面不平整,影响美观,不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面上开设沟槽1,一方面减轻坯体本体2的重量。另一方面,沟槽1的外缘3高于其內缘6,在倒置干燥时,坯体本体2的重力承受部为沟槽1的外缘3。由于此处受重力作用,并非现有技术中的相对自由状态,因此沟槽1的外缘3不会向外发生卷翘。此外,本实施例中沟槽1的外缘3与內缘6之间的高度差在干燥初期为5㎜,坯体本体2倒置干燥过程中,沟槽1的外缘3受重力积压,高度(长度)能够逐步减小。加之在烧制过程中的倒置积压,能够使得最终烧制而成的成品(台下盆5)上的沟槽1内外缘几乎齐平,即如图2所示的状态。本实施例将沟槽1内外缘设置高度差,利用沟槽1的外缘3作为重力支撑,利用重力克服沟槽1的外缘3(安装面边缘)发生卷翘。并结合坯体本体2成型的过程(倒置干燥),使得最终沟槽1内外缘平整。在满足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本体,坯体本体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粘接胶溢流至坯体本体使用可视面的防护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本体,坯体本体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粘接胶溢流至坯体本体使用可视面的防护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为设置在安装面上的沟槽,沟槽的外缘为安装时的粘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为反拱桥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外缘的内侧壁为直线型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卫生陶瓷台下盆安装平面平整度的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外缘的内侧壁与沟槽底壁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国之四维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