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50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4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二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第二显示区能够使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发光比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发光比,第一发光比为第一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像素单元单元的面积的占比,第二发光比为第二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的占比,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能够提升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全面屏在各类终端设备中应用越来与广泛,但是对于具有前置摄像头的终端设备,由于需要考虑前置摄像头的安装,使得目前的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屏。因而如何真正实现全面屏与前置摄像头的共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的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屏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进入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发光比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发光比,所述第一发光比为第一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的占比,所述第二发光比为第二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的占比,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能够使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进而能够使外界光线进入设于显示面板背面的摄像头,从而实现屏下摄像头的进光,并且在第二显示区设有第二像素单元用于显示,使得屏下摄像头所在的区域能够进行显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发光比等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发光比,并且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既兼顾了第二显示区内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总的发光面积,也降低了单个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能够降低第二显示区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升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品质。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单元的电路图;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孔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中:110、第一显示区;101、第一像素单元;120、第二显示区;121、过渡显示区;122、透光显示区;102、第二像素单元;1221、透光区域;201、像素驱动单元;202、过渡驱动单元;203、透光驱动单元;301、过孔;302、第一连接走线;20、边框;30、主板;40、电池;50、后盖;300、摄像模组。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层;像素层包括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第一显示区110中具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1;第二显示区120中具有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02,第一显示区110的第一发光比等于第二显示区120的第二发光比,第一发光比为第一显示区110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像素单元101的面积的占比,第二发光比为第二显示区120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像素单元102的面积的占比,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像素单元101和第二像素单元102中的第二像素单元102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一像素单元101的面积,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能够透过第二显示区120进入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第二显示区120能够使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进而能够使外界光线进入设于显示面板背面的摄像头,从而实现屏下摄像头的进光,并且在第二显示区120设有第二像素单元102用于显示,使得屏下摄像头所在的区域能够进行显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第一显示区110的第一发光比等于第二显示区120的第二发光比,并且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像素单元101和第二像素单元102中的第二像素单元102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一像素单元101的面积,既兼顾了第二显示区120内多个第二像素单元102总的发光面积,也降低了单个第二像素单元102的面积,能够降低第二显示区120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升第二显示区120的显示品质。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单元201,像素驱动单元201用于提供驱动信号进而对对应的像素单元进行驱动。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或者LCD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时,像素层可以包括像素电极层、发光层、公共电极层和像素定义层。发光层设于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之间。像素电极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像素定义层环绕发光单元,以对多个发光单元进行分隔。多个发光单元可以包括多个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层;/n所述像素层包括:/n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n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发光比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发光比,所述第一发光比为第一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的占比,所述第二发光比为第二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的占比,发光颜色相同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进入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层;
所述像素层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具有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发光比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发光比,所述第一发光比为第一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的占比,所述第二发光比为第二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的占比,发光颜色相同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面积,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进入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
透光显示区,所述透光显示区具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能够使显示面板显示侧的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
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透光显示区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单元,透光驱动单元设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投影区域,所述透光驱动单元为和所述透光显示区中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的像素驱动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所述透光驱动单元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和所述一透光驱动单元连接的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连接走线连接,和所述一透光驱动单元连接的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弓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