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开挖隧道类岩堆体的模型试验系统和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开挖隧道的模型试验系统,尤其是一种高地应力、高水压力、能模拟开挖施工卸载、能模拟隧道台阶法施工的试验系统和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量越来越多,山岭隧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急需解决的施工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问题突出,同时有着洞室围岩差、地应力大、地下突水等问题,尤其是与隧道开挖结合时,更加剧了施工安全风险,因此必须借助室内试验的手段,对实际工程进行模拟,探究这类软弱岩层的开挖扰动机制,建立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这对减少和控制重大施工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研究隧道在高地应力、高水压力、施工开挖卸载条件下,类岩堆体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本试验装置及方法。在现有的试验装置中,存在以下缺点:1、目前的试验装置通常将隧道断面简化固定为特定形状,其难以获得较为真实的试验数据,且无法根据需要研究不同隧道断面下围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开挖隧道类岩堆体的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反力框架装置(1)、隧道模型装置(2)、承压钢板(3)、柔性橡胶囊(4)、泥浆机(5)、阀门(6)、注浆管(7)、透水板(8)、水压机(9);/n所述自反力框架装置(1)包括顶板(11)、底板(12)、压力装置(13)、自反力框架操作台(14)、竖向支撑板(15);其中顶板(11)、底板(12)与竖向支撑板(15)固定连接,顶板(11)、底板(12)、竖向支撑板(15)共同组成框架结构;压力装置(13)安装于顶板(11)下部,与自反力框架操作台(14)连接,由自反力框架操作台(14)控制压力装置(13)竖向方向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开挖隧道类岩堆体的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反力框架装置(1)、隧道模型装置(2)、承压钢板(3)、柔性橡胶囊(4)、泥浆机(5)、阀门(6)、注浆管(7)、透水板(8)、水压机(9);
所述自反力框架装置(1)包括顶板(11)、底板(12)、压力装置(13)、自反力框架操作台(14)、竖向支撑板(15);其中顶板(11)、底板(12)与竖向支撑板(15)固定连接,顶板(11)、底板(12)、竖向支撑板(15)共同组成框架结构;压力装置(13)安装于顶板(11)下部,与自反力框架操作台(14)连接,由自反力框架操作台(14)控制压力装置(13)竖向方向伸缩,用于提供竖向压力;
所述隧道模型装置(2)为长方体结构,安装于自反力框架装置(1)中压力装置(13)、底板(12)之间;隧道模型装置(2)中填充粗细颗粒物,用于模拟隧道洞周的岩土体;
所述承压钢板(3)安装于隧道模型装置(2)与压力装置(13)之间,为钢结构;
所述柔性橡胶囊(4)包括隔膜(41)、预留孔洞(42);通过更换柔性橡胶囊模拟圆形、矩形、马蹄形等不同断面形状的隧道开挖;柔性橡胶囊(4)表层为抗压力强的柔性材料;柔性橡胶囊(4)中间设置隔膜(41),将柔性橡胶囊(4)分为上、下腔室;所述预留孔洞(42)设置在柔性橡胶囊(4)左侧,包括上预留孔洞、下预留孔洞,其中上预留孔洞设置在柔性橡胶囊(4)上腔室,而下预留孔洞设置在柔性橡胶囊(4)下腔室;柔性橡胶囊(4)内用于填充浆液;
所述泥浆机(5)安装于自反力框架装置(1)旁,通过注浆管(7)与柔性橡胶囊(4)连接;所述注浆管(7)包括上注浆管(71)、下注浆管(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张子新,王超,黄昕,孙永超,高晓耕,扶凤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