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轴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243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轴拆卸装置,该装置包括:基座、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千斤顶、顶杆、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分别垂直连接在基座上,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顺次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千斤顶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千斤顶的一侧端面与第一立板相抵,顶杆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一端与千斤顶连接,另一端与辊子装配中的辊轴相抵,辊子装配设置在第三支撑座上,辊子装配中辊子的一侧端面与第二立板相抵,第二立板上对应辊子装配中辊轴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辊轴拆卸装置,通过推力作用使辊轴从辊子中脱离,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轴拆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辊子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辊轴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设备中,经常会存在辊子装配的部件,例如:拉矫机装配、扇形段装配等设备。当辊子装配使用、存放时间较长造成锈蚀无法转动,或设备(拉矫机、扇形段装配)出现卧坯、漏钢等造成辊子损坏无法使用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将辊子装配进行拆解并对可以使用的零部件进行重复利用。以一种扇形段装配中的辊子装配为例,辊轴的外部套装有轴承、挡圈等,轴承的外部套装有辊子。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漏钢事故,则很容易造成辊子和轴承等零件烧损,而辊轴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因此,需要将辊轴保护性拆卸出来,同时,由于该辊子装配是漏钢造成的损毁,零部件存在粘接或烧损现象,采用从两侧向中间分别拆卸挡圈、轴承等从而拆出辊轴的方法很难将辊轴拆卸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轴拆卸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辊轴拆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千斤顶、顶杆、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立板(2)、第二立板(3)、千斤顶(4)、顶杆(5)、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和第三支撑座(8);/n所述第一立板(2)和所述第二立板(3)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n所述第一支撑座(6)、所述第二支撑座(7)和所述第三支撑座(8)顺次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板(2)和所述第二立板(3)之间;/n所述千斤顶(4)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6)上,所述千斤顶(4)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立板(2)相抵,所述顶杆(5)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7)上,一端与所述千斤顶(4)连接,另一端与辊子装配(9)中的辊轴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立板(2)、第二立板(3)、千斤顶(4)、顶杆(5)、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和第三支撑座(8);
所述第一立板(2)和所述第二立板(3)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
所述第一支撑座(6)、所述第二支撑座(7)和所述第三支撑座(8)顺次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板(2)和所述第二立板(3)之间;
所述千斤顶(4)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6)上,所述千斤顶(4)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立板(2)相抵,所述顶杆(5)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7)上,一端与所述千斤顶(4)连接,另一端与辊子装配(9)中的辊轴相抵,所述辊子装配(9)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8)上,所述辊子装配(9)中辊子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立板(3)相抵,所述第二立板(3)上对应所述辊子装配(9)中辊轴的位置设置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4)、所述顶杆(5)和所述辊子装配(9)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座(6)的顶端为与所述千斤顶(4)相适配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7)包括:底座(71)和上盖(72);所述底座(71)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上盖(72)与所述底座(71)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72)与所述底座(71)对准后形成与所述顶杆(5)相适配的穿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施晓东袁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