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11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侧板相对的一侧安装有输入辊,装置主体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固定连接有一号操作台、凹槽和二号操作台,一号操作台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斜板,一号操作台的上端面安装有梳理块,梳理块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梳理槽,凹槽的上方设置有切断刀;通过转动输入辊使多个缆线同时位于斜板上,由于输入辊对线缆的推动,多个线缆移动至一号操作台上,然后分别穿过多个梳理槽,进而启动两个气缸带动切断刀向下移动至凹槽内,从而达到同时切断多根线缆的效果,且由于线缆穿过梳理槽,可避免线缆偏移或叠加而影响切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
本技术涉及线缆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电缆按其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控制电缆等;与架空线相比,电缆的优点是线间绝缘距离小,占地空间小,地下敷设而不占地面以上空间,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影响,送电可靠性高,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干扰小,但造价高,施工、检修均较麻烦,制造也较复杂,因此,电缆多应用于人口密集和电网稠密区及交通拥挤繁忙处;在过江、过河、海底敷设则可避免使用大跨度架空线;在需要避免架空线对通信干扰的地方以及需要考虑美观或避免暴露目标的场合也可采用电缆。现有的线缆切断设备,同时切断多根线缆时,线缆的位置容易偏移,造成切断后的线缆长度不一,如果线缆叠加更增加了切断难度,并拖慢了切断的速度,致使切断设备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具有方便同时梳理多根线缆的特点,进而提高切断设备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输入辊,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固定连接有一号操作台、凹槽和二号操作台,所述一号操作台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一号操作台的上端面安装有梳理块,所述梳理块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梳理槽,所述凹槽的上方设置有切断刀,所述切断刀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面与装置主体可拆卸连接。为了方便安装梳理块,作为本技术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优选的,所述梳理块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下端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一号操作台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板,两个所述承接板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为了避免梳理块左右移动,作为本技术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优选的,两个所述承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片。为了时多个线缆平铺在斜板上,作为本技术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优选的,所述斜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半圆压辊。为了避免半圆压辊过度挤压线缆,作为本技术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半圆压辊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簧。为了将切断的线缆推至装置主体右侧,作为本技术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优选的,所述二号操作台的上方设置有输出辊,所述输出辊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旋转电机,两个所述旋转电机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的一侧均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为了增大输出辊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优选的,所述输出辊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刮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通过转动输入辊使缠绕在外侧的多个缆线在斜板与一号操作台上移动,然后分别穿过多个梳理槽并延伸至二号操作台上,进而启动两个气缸带动切断刀向下移动至凹槽内,从而达到同时切断多根线缆的效果,且由于线缆穿过梳理槽,可避免线缆偏移或叠加而影响切割效果。2、该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将梳理块放在一号操作台的上面,使两个卡块分别位于一号操作台的前后两侧,再使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进而将梳理块与一号操作台安装,切割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时,可将梳理块向上移动使限位块与限位槽分离,从而根据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更换不同的梳理块。3、该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根据线缆的直径大小调整伸缩杆的高度,当输入辊转动输入线缆时,多个线缆同时位于斜板上,继续移动至半圆压辊的下方,由半圆压辊将多个线缆平铺在斜板上,从而方便多个线缆分别进入梳理槽内部;4、该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当切断刀切断线缆后,切断的线缆留在二号操作台上,然后启动两个旋转电机,使输出辊转动并将切断的线缆带动至二号操作台的右侧,以便对下一段线缆进行切割。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梳理块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半圆压辊右视图。图中,1、装置主体;101、侧板;2、输入辊;201、转轴;3、一号操作台;301、斜板;302、二号操作台;303、凹槽;4、固定板;401、弹簧;402、半圆压辊;403、伸缩杆;404、连接板;5、梳理块;501、梳理槽;502、卡块;503、限位槽;6、切断刀;601、气缸;602、顶板;603、支撑板;7、输出辊;701、旋转电机;702、固定杆;703、弹性刮板;8、承接板;801、限位块;802、限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1,两个侧板101相对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转轴201,转轴201的外侧套接有输入辊2,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固定连接有一号操作台3、凹槽303和二号操作台302,一号操作台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斜板301,一号操作台3的上端面安装有梳理块5,梳理块5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梳理槽501,凹槽303的上方设置有切断刀6,切断刀6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缸601,两个气缸60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顶板602,顶板60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03,支撑板603的前端面与装置主体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输入辊2对缠绕外侧的线缆进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1),两个所述侧板(101)相对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转轴(201),所述转轴(201)的外侧套接有输入辊(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固定连接有一号操作台(3)、凹槽(303)和二号操作台(302),所述一号操作台(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斜板(301),所述一号操作台(3)的上端面安装有梳理块(5),所述梳理块(5)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梳理槽(501),所述凹槽(303)的上方设置有切断刀(6),所述切断刀(6)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缸(601),两个所述气缸(60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顶板(602),所述顶板(60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03),所述支撑板(603)的前端面与装置主体(1)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1),两个所述侧板(101)相对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转轴(201),所述转轴(201)的外侧套接有输入辊(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固定连接有一号操作台(3)、凹槽(303)和二号操作台(302),所述一号操作台(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斜板(301),所述一号操作台(3)的上端面安装有梳理块(5),所述梳理块(5)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梳理槽(501),所述凹槽(303)的上方设置有切断刀(6),所述切断刀(6)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缸(601),两个所述气缸(60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顶板(602),所述顶板(60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03),所述支撑板(603)的前端面与装置主体(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线缆切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块(5)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02),两个所述卡块(502)的下端面均开设有限位槽(503),所述一号操作台(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板(8),两个所述承接板(8)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503)相匹配的限位块(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太育管世琦翟礼周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恒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