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09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上依次设有预压模块和扩口整形模块,并分别设有放置待加工管件的弧形凹槽;通过所述预压模块先对管件的管口进行预压,然后再通过所述扩口整形模块对管口进行扩口整形,管口口径的保证效果较好,避免了管口松弛、错位造成的扩口整形不准确、口径尺寸不一致;而且在同一套模具上设置所述预压模块和所述扩口整形模块,在顶板的上下运动过程中,同时加工两个管件,分别完成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工序并形成循环,提高了管件加工的效率,减少了多套模具的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
本技术涉及到管件加工模具
,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管件,如排气管、排气歧管、消音管等,这些管件有直管、有弯管,根据加工需要通常对这些管件进行扩口整形,以配合汽车零部件使用。如消音排气管是车辆排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零件,一般消音排气管为圆形的弯管,采用冲压的生产方式能够快速生产同一型号的排气管弯管冲压件,不过冲压件只能冲压半边弯管,然后再将两个半边弯管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弯管(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两个半边弯管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小槽或小凸边,工人会先将两个半边弯管预固定起来,将两个半边弯管匹配夹紧。然后再对组装好的弯管的管口进行扩口整形,由于管口在组装过程中会存在差异和口径的变化,直接进行管口的扩口整形,使得管口的口径保持效果较差;不能够保证扩口整形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上依次设有预压模块和扩口整形模块;所述预压模块包括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管支撑座,所述管支撑座靠近管件管口的一侧设有滑座,所述滑座两侧分别螺接有立柱,一对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中部横梁;所述中部横梁与所述滑座之间设有若干对滑动设置的管口压模,所述管口压模之间、所述管口压模与所述立柱之间分别设有若干根竖杆;所述竖杆的端部连接有顶梁,所述顶梁螺接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扩口整形模块包括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下模座,以及螺接在所述顶板下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相向配合设置;所述下模座的外侧壁上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可移动的扩口组件,所述扩口组件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相适配;所述管支撑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内均设有放置待加工管件的弧形凹槽。本复合模具通过所述预压模块和所述扩口整形模块的设置能够先对管件的管口进行预压,然后再对管口进行扩口整形,对管口口径的保证效果较好,避免了管口松弛、错位造成的扩口整形不准确、口径尺寸不一致;而且在同一套模具上设置所述预压模块和所述扩口整形模块,在顶板的上下运动过程中,同时加工两个管件,分别完成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工序并形成循环,提高了管件加工的效率,减少了多套模具的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管支撑座具有一体成型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向外延伸与所述管口压模抵接,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竖直部及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滑座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与所述底板螺接固定。采用该结构的所述管支撑座使得管件的管口正好位于所述管口压模的预压位置内,同时能够紧密与所述滑座接触,充分利用所述底板上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的,所述滑座和所述中部横梁内分别相向的设有滑槽;所述管口压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楔块结构;所述中部横梁为分体式对称结构,两端分别螺接在所述立柱上,便于组装和拆卸。进一步的,所述管口压模与所述竖杆相接触的面均为斜面,所述管口压模两侧的斜面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竖杆两侧的斜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管口压模为两对,所述竖杆为三根。进一步的,所述管口压模为一对左右分型的半模,所述管口压模的内径与待加工管件的外径相适配,半模分开,放入管口,半模合起预压管口。采用楔块结构和滑槽的配合,使得所述管口压模能够在滑槽中移动,配合竖杆的挤压作用,能够将分开是半模挤压合住,实现对管口的预压;所述管口压模与所述竖杆间相配合的斜面,能够将所述竖杆的下行运动转化为所述半模的水平对中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上分别设有可拆卸的扩口外模,所述扩口外模设置在靠近所述扩口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扩口组件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内错开所述弧形凹槽处还对称的设有导向柱,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所述上模座的准确上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扩口组件包括一对圆柱形的扩口凸模,所述扩口凸模螺接在水平推块上,所述水平推块远离所述扩口凸模的一侧设有水平推杆。所述水平推杆能够连接外部驱动装置提供推力,使所述扩口凸模水平的进入所述扩口外模中。所述扩口凸模与所述扩口外模的配合使用完成对管件的扩口整形工序。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L”形,短边竖直的螺接在所述下模座上,长边低于所述弧形凹槽设置。所述支架的设置能够支撑所述水平推块保持其水平。本复合模具的一种工作方式如下:升起所述顶板,所述竖杆及所述上模座同时随所述顶板升起;此时所述管口压模能够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打开所述管口压模(分开一对所述半模),将没有预压的管件放置在所述管支撑座的弧形凹槽上,管口置于所述管口压模中;同时将已经预压的管件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弧形凹槽中;下降所述顶板,所述顶板带动所述竖杆及所述上模座下行,所述竖杆下行的过程中挤压所述管口压模使其对管口进行预压,所述上模座下行到与所述下模座合模时,所述管口压模也刚好完全合模,一对所述扩口外模也配合在一起时,所述水平推杆推动所述水平推块使所述扩口凸模水平进入管口中,在所述扩口外模的配合下进行扩口整形;完成上述工序后,再次升起所述顶板,所述竖杆及所述上模座也随所述顶板升起,所述管口压模及所述扩口外模均分别分开,取下已经扩口整形的管件,将刚刚预压好的管件放置在所述下模座中,重新取一个没有预压的管件放置在所述管支撑座上,如此反复,持续加工,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管件口径保持良好、一致性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复合模具通过所述预压模块和所述扩口整形模块的设置能够先对管件的管口进行预压,然后再对管口进行扩口整形,对管口口径的保证效果较好,避免了管口松弛、错位造成的扩口整形不准确、口径尺寸不一致;2、在同一套模具上设置所述预压模块和所述扩口整形模块,在顶板的上下运动过程中,同时加工两个管件,分别完成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工序并形成循环,提高了管件加工的效率,减少了多套模具的设置;3、所述预压模块和所述扩口整形模块的结构设置合理、紧凑、同步性好,两者的合模和开模能够达到一致。附图说明图1为需要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弯管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预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预压模块的滑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预压模块的管口压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预压模块的扩口整形模块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底板;2、顶板;3、预压模块;4、扩口整形模块;5、弯管一;6、管支撑座;601、竖直部;602、水平部;7、滑座;8、立柱;9、中部横梁;10、管口压模;1001、左半模;1002、右半模;1003、楔块结构;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依次设有预压模块和扩口整形模块;所述预压模块包括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管支撑座,所述管支撑座靠近管件管口的一侧设有滑座,所述滑座两侧分别螺接有立柱,一对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中部横梁;所述中部横梁与所述滑座之间设有若干对滑动设置的管口压模,所述管口压模之间、所述管口压模与所述立柱之间分别设有若干根竖杆;所述竖杆的端部连接有顶梁,所述顶梁螺接在所述顶板的下方;/n所述扩口整形模块包括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下模座,以及螺接在所述顶板下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相向配合设置;所述下模座的外侧壁上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可移动的扩口组件,所述扩口组件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相适配;/n所述管支撑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内均设有放置待加工管件的弧形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依次设有预压模块和扩口整形模块;所述预压模块包括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管支撑座,所述管支撑座靠近管件管口的一侧设有滑座,所述滑座两侧分别螺接有立柱,一对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中部横梁;所述中部横梁与所述滑座之间设有若干对滑动设置的管口压模,所述管口压模之间、所述管口压模与所述立柱之间分别设有若干根竖杆;所述竖杆的端部连接有顶梁,所述顶梁螺接在所述顶板的下方;
所述扩口整形模块包括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下模座,以及螺接在所述顶板下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相向配合设置;所述下模座的外侧壁上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可移动的扩口组件,所述扩口组件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相适配;
所述管支撑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内均设有放置待加工管件的弧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支撑座具有一体成型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向外延伸与所述管口压模抵接,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竖直部及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滑座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与所述底板螺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管件预压和扩口整形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和所述中部横梁内分别相向的设有滑槽;所述管口压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楔块结构;所述中部横梁为分体式对称结构,两端分别螺接在所述立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谭明明李新红杨军军徐家继秦学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仑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