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城市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建设轨道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运输方式,现有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主要是利用施工作业车将固定墩(轨枕)放置在钢轨的下方,如专利号CN201820825605.8公开了一种轨道施工作业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用于驱动轨道施工作业车在轨道梁上行走的行走机构,用于供轨道施工作业车转向的导向机构,用于供电的电源系统,用于刹车的多个刹车装置以及控制器;车架的底部设有供轨道梁通过的限位槽,车架在限位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工人工作的通道,通道和限位槽相通。该轨道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配合完成,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方形结构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为平面,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活动支腿,每一侧所述活动支腿底端安装有圆柱状的滚筒,位于箱体左右两侧的所述活动支腿的中部对称设置有电动推杆支撑;/n所述箱体的中部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观察口,相邻两个所述观察口之间的距离为轨道底部两个固定墩之间的间距,每一个所述观察口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孔,每一个所述观察口的中部底端开设有浇注成型腔,所述浇注成型腔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配合完成,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方形结构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为平面,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活动支腿,每一侧所述活动支腿底端安装有圆柱状的滚筒,位于箱体左右两侧的所述活动支腿的中部对称设置有电动推杆支撑;
所述箱体的中部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观察口,相邻两个所述观察口之间的距离为轨道底部两个固定墩之间的间距,每一个所述观察口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孔,每一个所述观察口的中部底端开设有浇注成型腔,所述浇注成型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溢出收集槽,所述浇注成型腔的左右两侧与溢出收集槽之间对称设置有溢出隔板隔开,所述溢出隔板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直立于浇注成型腔的底面,所述溢出隔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起的螺纹杆,所述溢出隔板两端的螺纹杆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于对应的滑孔内且向箱体的外侧伸出,伸出于所述箱体外部的螺纹杆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帽;
所述浇注成型腔的顶端设置有限流板,限流板设置于浇注成型腔的顶端,所述浇注成型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混凝土出泥口,所述混凝土出泥口在注成型腔左右两侧位于溢出隔板的上方;
所述浇注成型腔的上方开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中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嵌入有按压成型块,所述按压成型块的底端面为固定墩顶端面的轮廓,且所述按压成型块的底端面与浇注成型腔的顶端配合,所述按压成型块的底端面开设有与限流板配合的让位槽;
所述箱体的顶端且位于观察口位置等间距开设有贯通于第二让位槽内的轴孔,所述按压成型块顶端设置有伸降轴杆,所述伸缩轴杆顶端穿过轴孔向箱体的顶端伸出,伸出于箱体顶端的所述伸缩轴杆顶端通过顶支撑架支撑,所述顶支撑架底端设置有液压缸支撑,所述液压缸底端固定于箱体上,所述箱体顶端设置有混凝土接入口,所述混凝土接入口在箱体内部通过管道分别与浇注成型腔两侧的混凝土出泥口连通;
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装置移动:将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移动至轨道建设施工的工作位置;
S2、装置落地:对步骤S1中移动至轨道建设施工的工作位置上的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进行放下落地,通过电动推杆向上举起滚筒,使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放置于地面上;
S3、混凝土浇注:通过步骤S2中放置于地面上的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装置将混凝土浇主在轨道建设施工的地面上,通过混凝土出泥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